中国医疗费用调查(年均增速11,6,远远超过GDP增速,循环疾病医疗费用20年增长1816亿元,增速位列第一)
此外,药企15%的药物利润率,也从某种程度造成不恰当的激励,间接地导致了医疗花费的上升。
来源:Zhai T, Goss J, Li J. Main drivers of health expenditure growth in China: a decomposition analysis. BMC Health Serv Res, 2017, 17: 185.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整体看来,心血管等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以及消化系统疾病等仍是当前医疗花费增长的主要病种,促成70.5%的增长。
1993-2012年,按1993年价格计算,门诊患者人均花费从29.1 元增至80.2 元,人均住院费用从1216.4 元增至2992.3 元。
过去二十年,患者更多前往较高级别的医院就诊。例如,乡镇卫生院就诊比例从1993年的59.1%降至2012年的28.8%,同期出院比例由48.7%降至26.1%。
循环系统疾病医疗费用增速最快
循环系统疾病医疗费用增速最快,增长了1816亿元。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肿瘤、内分泌代谢和消化系统疾病、损伤以及中毒等费用的增长占医疗花费增长的49.4%。图1
此外,研究者也指出,目前医疗价格定位不合理,比如对于简单的、无创性医疗服务价格原低于成本价,而高科技诊断和检查技术则远高于成本。
研究显示,每次就诊的费用是医疗花费增长的主因,其次是医疗花费过度膨胀以及人口增长,而人口老龄化相对影响较小。图2
研究者指出,每次就诊医疗花费的增长受国人收入增加、医疗技术进步、医保、追求更高医疗品质以及医疗具体措施变化等影响。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应用Das Gupta’s因素分解法对1993-2012年人口增长、人群老龄化、疾病流行率、每例疾病医疗花费以及医疗花费过度膨胀影响等五个主要方面,对国人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状况进行了分析。
图 1 1993-2012 年期间不同病种增加的医疗花费
基层医疗费用支出减少
近期,我国学者对1993-2012年驱使医疗费用增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在二十年间,医疗花费从1993年的1245亿迅猛增长到2012年的10,006亿。每年以11.6%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GDP年均9.9%的增长速率。
年龄标准化的疾病流行率从357.1%降低到304.0%,其中感染性疾病、寄生虫疾病、血液相关疾病,以及中毒损伤等的患病率不同程度下降,而内分泌和营养代谢性疾病、皮肤疾病以及呼吸道疾病和肿瘤等则不同程度上浮。
回顾过去20年,研究可见,中国人口增长了1.5个亿,同时整体人群年龄结构也趋向老龄化。
每次就诊费用是医疗花费增长主因
医疗服务价格亟待改变
图2 1993-2012年相关5个因素对中国医疗花费增长的影响
就此,研究者认为未来在优化调整医疗花费时,要着重降低每次就诊费用,尤其是对于肿瘤、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等。此外,加强基层医疗建设,遏制疾病流行还是未来重中之重。
慢性病流行
其中,人口老龄化对循环系统疾病影响最大,导致医疗花费增加4.1%,其次是肿瘤(1.9%)、内分泌代谢性疾病(1.3%)等。
英研究团队意外发现,米诺环素可预防血管硬化
米诺环素是一种广谱四环素类抗生素,常用来治疗痤疮等常见感染。近日,来自英国剑桥大学和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人员报告,这种抗生素还能预防动脉硬化。研究者发现,动脉硬化与一种叫多聚(ADP—核糖)的分子有关。这种分子可形成含有钙离子的致密液滴,当后者与动脉壁中的弹性组织结合时,会形成结晶,促使动脉钙化。而米诺环素可通过阻断多聚(ADP—核糖)诱发的钙化过程,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3:42:000000最新版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发布:心血管病患者2.9亿,农村心血管病死亡持续高于城市
近期,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编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概要(以下简称报告)在我刊发表(全文PDF链接)。报告显示,中国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又面临新的严峻挑战。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3:03:050000推荐使用CVD体系分层,高危患者可选高强度他汀联合依折麦布!亚太心脏病学会血脂异常指南
近日,亚太心脏病学会(APSC)召集了26位专家梳理了当前文献,发布了血脂异常管理共识。共识使用CVD体系(C=冠状动脉;V=血管;D=疾病)来定义了高危与极高危患者。冠脉病变(C)包含之前冠脉事件、高危冠脉解剖情况和多支冠脉病变;血管(V)包括外周动脉疾病和脑血管病;D包括糖尿病、eGFR<60、微量蛋白尿或蛋白尿以及冠脉疾病导致的心衰。表1高血栓风险“冠状动脉-血管-疾病”法则杨进刚阜外2023-09-22 20:48:1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