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费用调查(年均增速11,6,远远超过GDP增速,循环疾病医疗费用20年增长1816亿元,增速位列第一)
其中,人口老龄化对循环系统疾病影响最大,导致医疗花费增加4.1%,其次是肿瘤(1.9%)、内分泌代谢性疾病(1.3%)等。
慢性病流行
此外,药企15%的药物利润率,也从某种程度造成不恰当的激励,间接地导致了医疗花费的上升。
年龄标准化的疾病流行率从357.1%降低到304.0%,其中感染性疾病、寄生虫疾病、血液相关疾病,以及中毒损伤等的患病率不同程度下降,而内分泌和营养代谢性疾病、皮肤疾病以及呼吸道疾病和肿瘤等则不同程度上浮。
就此,研究者认为未来在优化调整医疗花费时,要着重降低每次就诊费用,尤其是对于肿瘤、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等。此外,加强基层医疗建设,遏制疾病流行还是未来重中之重。
循环系统疾病医疗费用增速最快
来源:Zhai T, Goss J, Li J. Main drivers of health expenditure growth in China: a decomposition analysis. BMC Health Serv Res, 2017, 17: 185.
1993-2012年,按1993年价格计算,门诊患者人均花费从29.1 元增至80.2 元,人均住院费用从1216.4 元增至2992.3 元。
图 1 1993-2012 年期间不同病种增加的医疗花费
整体看来,心血管等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以及消化系统疾病等仍是当前医疗花费增长的主要病种,促成70.5%的增长。
此外,研究者也指出,目前医疗价格定位不合理,比如对于简单的、无创性医疗服务价格原低于成本价,而高科技诊断和检查技术则远高于成本。
过去二十年,患者更多前往较高级别的医院就诊。例如,乡镇卫生院就诊比例从1993年的59.1%降至2012年的28.8%,同期出院比例由48.7%降至26.1%。

医疗服务价格亟待改变
基层医疗费用支出减少
研究显示,每次就诊的费用是医疗花费增长的主因,其次是医疗花费过度膨胀以及人口增长,而人口老龄化相对影响较小。图2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应用Das Gupta’s因素分解法对1993-2012年人口增长、人群老龄化、疾病流行率、每例疾病医疗花费以及医疗花费过度膨胀影响等五个主要方面,对国人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状况进行了分析。
回顾过去20年,研究可见,中国人口增长了1.5个亿,同时整体人群年龄结构也趋向老龄化。
近期,我国学者对1993-2012年驱使医疗费用增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在二十年间,医疗花费从1993年的1245亿迅猛增长到2012年的10,006亿。每年以11.6%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GDP年均9.9%的增长速率。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研究者指出,每次就诊医疗花费的增长受国人收入增加、医疗技术进步、医保、追求更高医疗品质以及医疗具体措施变化等影响。
循环系统疾病医疗费用增速最快,增长了1816亿元。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肿瘤、内分泌代谢和消化系统疾病、损伤以及中毒等费用的增长占医疗花费增长的49.4%。图1
图2 1993-2012年相关5个因素对中国医疗花费增长的影响
每次就诊费用是医疗花费增长主因
体胖防糖尿病:可适量多吃这四种食物
近日,一项发表在Nutrients的研究给胖一点的人带来了福音:多吃低脂素食,有助于改善血糖水平,或降低得糖尿病风险。这里的低脂素食包括水果、蔬菜、豆类和谷类。这项研究共纳入75位25~75岁超重肥胖人士,其中38人随机给予低脂素食且每天吃500μg维生素B12补充剂,另外37人“外甥打灯笼”照旧,即不改变饮食习惯。研究过程中,这两组人的体力活动状况和用药状况等均不改变,但均限制饮酒。近八成新冠患者心脏受累!JAMA子刊两研究敲警钟
新冠病毒,也许是最“完美”的病毒。除了超强传播力外,近日发表在JAMA子刊上的两项研究再次让人揪心。其中一项德国研究提示,新冠肺炎危机或会转移成心衰和其他慢性心血管并发症。这项研究纳入了100例平均49岁且接受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新冠肺炎康复者。研究者从核酸检测阳性到接受磁共振平均观察71天,结果发现,78%的人心脏受累,76%可检测到高敏感性肌钙蛋白,60%心肌炎指标异常。【AHA2016】半数心衰患者缺铁,静脉补铁完胜口服
心衰患者往往气血两亏,有研究显示在慢性心力衰竭中有约50%的患者存在铁缺乏,那么补铁是否能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AHA2016上报道的IRONOUT研究和EFFECT-ET研究表示:口服铁不可行,静脉铁还是有效的,不过后者价格有点贵。德国学者StephanAnker认为,口服铁输在了不能被人体充分吸收方面了,此外患者不耐受口服铁剂,依从性差也是其中重要原因。药物球囊和支架治疗小血管病变效果相似,QFR可评估疗效!天坛医院金泽宁、阜外医院徐波团队研究
约30%冠心病患者由于小血管病变引发症状,对这类病变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或应用药物球囊(DCB),哪种策略可更好改善小血管病变诱发的心肌缺血,有无功能学结果可以说明临床预后的改善直接获益于上述治疗手段?杨进刚阜外2023-09-12 11:57:16
0000阜外医院发表搭桥和介入对比治疗左主干病变全球最大样本研究:搭桥仍为金标准,较简单病变可介入治疗
左主干病变常被认为是介入治疗的“禁区”,但阜外医院郑哲和徐波等近日在JACC杂志介入子刊发表了全球最大样本的搭桥和介入对比治疗左主干病变研究显示,对于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接受搭桥手术的患者远期预后优于介入治疗,但对于复杂程度不高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可作为搭桥手术的替代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