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医院吴永健谈(不开胸主动脉瓣置换,研究热点,用于中低危患者仍应谨慎)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新近刚结束的PARTNER2A 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危患者中,TAVI 治疗效果不劣于外科开胸手术,在某些方面甚至优于常规的外科手术。NOTION 研究显示,在低危患者中,TAVI 仍然不劣于外科手术换瓣。但近期报告的GARY 研究结果警示,在中低危患者中,使用TAVI需慎重,尽管结果令人接受,但并发症的发生率依然不容忽视。
5 脑卒中:保护脑血管可大幅度降低脑卒中风险
2 用于二叶瓣主动脉瓣狭窄似乎有效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是过去十余年介入心脏病学发展最为显著的一项技术,目前已成为不能接受常规外科手术老年退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替代治疗方法。
TAVI 术后出现症状性脑卒中临床比较少见,但磁共振研究显示,寂静型脑卒中并不少见。因此,脑血管的保护非常重要。近期结束的临床试验显示,积极的脑血管保护可大幅度降低脑卒中发生率。
二叶瓣主动脉瓣狭窄(AS)在早期的TAVI 研究中,作为禁忌证排除在外,但随着TAVI 技术向中低危患者过渡,二叶瓣AS 将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从目前有限的研究数据看,TAVI 用于二叶瓣AS 是安全有效的,但需要有针对性的临床试验予以证实。
近期,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在本刊发文,认为目前TAVI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五大方面:
来源:吴永健.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现状、研究热点和未来展望. 中国循环杂志, 2017, 32: 120-122.
4 人工瓣膜血栓形成:抗凝在情理之中,但出血问题值得关注
随着TAVI 技术的推广,部分医疗研究中心报道术后瓣膜血栓形成的问题。早期的TAVI 手术前,常规使用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即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抗栓方案完全相似。开胸手术生物瓣膜置换后,常规华法林抗凝已成常规,TAVI 术后抗凝也应在情理之中。但接受TAVI 手术的患者普遍年龄较高,出血问题值得注意。
加拿大的研究显示,5~10 年后人工瓣膜出现活动度下降的现象,提示瓣膜出现衰败的可能,但最近美国的数据并不支持上述观点。由于大规模的TAVI应用都是近5年进行的,瓣膜耐久性的问题还需更长的时间检验。
3 人工瓣膜的耐久性:5~10年开始衰败
1 TAVI从高危和极高危的患者向中低危患者发展仍应谨慎
【AHA2016】房颤患者介入后抗栓取得突破:利伐沙班联合抗栓方案优于华法林三联抗栓
备受瞩目的PIONEERAF-PCI研究终于公布了,相关研究结果和事后分析同期发布于NEJM和Circulation。该研究表明,对于房颤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后,基于利伐沙班的双联或三联抗栓治疗方案比传统华法林为基础的三联抗栓方案,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较低(16.8%vs18%vs26.7%),且全因死亡或再入院(34.9%vs31.9%vs41.9%)也更低。学习、打牌、下棋等,可防老人痴呆!澳大利亚研究
来自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发现,对于总体健康、无明显认知障碍的≥70岁老年人,积极参与成人扫盲活动(参加教育课程、使用电脑、写信或写日记)、创造性艺术活动(手工艺、木制品或金属制品、绘画或素描)以及主动精神活动(玩游戏、打牌、下棋、做填字游戏或拼图)或被动精神活动(阅读书籍、报纸或杂志;看电视;听音乐或收音机),可能有助于降低痴呆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10-04 11:01:460003经远桡动脉介入治疗复杂病变,可用国产7F薄壁鞘!阜外医院高立建等研究
在患者和操作者的舒适度和降低手术缺血并发症风险方面,经解剖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dTRA)更优于经桡动脉入路。7F薄壁鞘管的出现,使经远桡动脉介入治疗成为可能,这类鞘管具有更薄的壁和亲水涂层,更小的外径能够减少置管和撤管阻力,从而减少血管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便利性。杨进刚阜外2023-10-01 22:06:480000美国内分泌协会声明:年轻高血压患者要筛查内分泌性疾病
近期,美国内分泌学会发布了内分泌性高血压筛查科学声明,对15多种会导致高血压的内分泌性疾病的筛查给出建议,声明强调需结合临床情况进行筛查,尤其是对于年轻高血压患者,内分泌性高血压筛查至关重要。共识指出,约15%的高血压为继发性高血压,多由肾脏或内分泌疾病引起。超过一半高血压儿童患者和近30%的年龄小于40岁的高血压青年人存在继发性病因。杨进刚阜外2023-08-10 10:36:2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