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全国性队列研究(110,mg达比加群安全性胜过华法林)
不过,研究人员也指出,不同NOAC开始治疗的时间和平均随访时间不完全一致。整个队列的平均随访时间为2.3年,而阿哌沙班组的随访时间最短,平均仅为1年。另外,三个NOAC队列中患者数相对较少,尤其是利伐沙班组和阿哌沙班组,因此终点事件尤其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相对较低。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结果不准确,因此尚需未来的研究来证实。
这项研究纳入了55 644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其中应用华法林者38 893例,应用低剂量达比加群、阿哌沙班和利伐沙班者依次为8875例、4400例和3476例。受试者入选前均未应用抗凝药物,其平均年龄为74岁。
来源:Nielsen PB, Skjøth F, Søgaard M, et al.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reduced dose non-vitamin K antagonist oralanticoagulants and warfari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propensityweighted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BMJ, 2017, 356: j510.
该研究结果证实,达比加群安全性明显优于华法林:与应用华法林者相比,应用低剂量达比加群者的出血风险降低20%(HR=0.80)。然而,阿哌沙班(HR=0.96)和利伐沙班(HR=1.06)在出血风险上华法林相比无明显差异。
目前,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种NOAC的疗效和安全性也被频频拿来与经典抗凝药物华法林一较高下。
在临床疗效方面,低剂量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较华法林有优势倾向(HR分别均为0.89,95%CI分别为0.77~1.03和0.69~1.16),而阿哌沙班略劣于华法林(HR=1.19,95%CI为0.95~1.49),但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意义。1年随访期间,应用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的患者中缺血性卒中/全身性栓塞的发生率依次为3.7%、3.3%、3.5%和4.8%。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近日公布的一项丹麦全国性队列研究分析了三种低剂量NOAC在真实世界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三种低剂量NOAC包括阿哌沙班(2.5 mg,2次/天)、达比加群(110 mg,2次/天)和利伐沙班(15 mg,1次/天)。
食补Omega -3脂肪酸,不增房颤风险!JACC研究
Omega-3脂肪酸是一类必需多不饱和脂肪酸,双键位于甲基末端的第三个碳位置,因此在其描述中使用“3”。市面上大部分的鱼油,其主要成分都是Omega-3。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补充高剂量Omega-3脂肪酸(处方级鱼油制剂)有预防心血管病的作用,但同时可能会增加房颤发生风险。因此,Omega-3脂肪酸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中国专家共识,不推荐Omega-3脂肪酸用于房颤患者。杨进刚阜外2023-10-04 14:26:46
0000早期房颤恢复窦性心律要成为主流!?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
尽管房颤的管理有所改善,但房颤患者发生中风、心衰等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仍在较高。但目前尚不清楚在早期恢复窦性心律是否可以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近日,ESC2020上发布的大规模的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EAST-AFNET4研究发现,对于合并心血管病的1年内新诊断房颤患者,早期恢复窦性心律,可以减少心源性死亡、卒中、心衰或急性冠脉综合征所致入院组成的复合终点事件。河北医大二院傅向华等建立无复流风险评分系统:包括女性、Killip、TIMI血流、血栓负荷和D2B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发生无复流后,患者有较高病死率,而近期河北地区心血管领域学者傅向华、彭育红等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和造影特征建立了一种无复流风险评分系统,可用于对PCI中无复流发生风险进行分层。经过一系列分析,研究者建立的这一评分系统纳入了5项发生心梗患者发生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表1)。表1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中无复流危险评分系统杨进刚阜外2023-08-03 15:06:58
0000美国研究称,少年儿童玩电子产品不能超1小时,否则会心理障碍
一项针对4万多名2~17岁少年儿童的研究显示,每天平均观看1小时电子屏幕后,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开始恶化。研究者通过美国人口普查局2016年进行的全国儿童健康调查的44734名2岁及以上儿童和青少年的监护人的调查,获取儿童健康方面的信息以及日常观看电子屏幕的时间,包括平板电脑、电视、游戏、智能手机和电脑。每天不看电子屏幕和看电子屏幕1小时之内的少年儿童相比,心理状况并没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