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血细胞基因突变也是,始作俑者)
来源:
他们发现,通常情况下,细菌形成生物膜是的作用是保护细菌的,有逃避抗菌素和身体免疫的作用。但特殊情况下,如一个人情绪激动时,这层生物膜则会瓦解,并释放一些消化酶,能破坏周围组织,促使斑块破裂,释放斑块内容物,进而引发心梗。
为什么好多老年人没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也不高,也不吸烟,还是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科学家们一直试图去解开这个谜团。
[1] A role for mutated bloodcells in heart disease? Sciencedaily. January 19, 2017.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分析了15名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并从中分离和培养出了10种以上的细菌,并发现这些菌落已形成生物膜,覆盖在斑块表面。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构建了老年人群常见血细胞基因突变(TET2基因突变)的实验模型。结果发现,TET2缺失会通过增加动脉壁巨噬细胞驱使的炎症反应。
众所周知,随着增龄人体全身都在发生变化,包括体细胞DNA的累积突变。而近期一项研究就发现,增龄相关的血细胞突变,会引起心血管病。
[2] Lanter BB, Sauer K,Davies DG. Bacteria present in carotid arterial plaques are found as biofilm deposits which may contribute to enhanced risk of plaque rupture. MBio, 2014, 5: e01206-14.
研究者指出,他们的研究揭示的这种新机制,有助于未来更好地针对这种突变去防治心血管疾病。此外,也提示,人体血液基因检测应该加入到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构建的心血管风险预测模型。
除了血细胞基因突变所致动脉粥样硬化,之前还有研究显示细菌也在其中“作祟”。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我们的研究提示,细菌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学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对付动脉粥样斑块中的细菌,或与降低胆固醇一样重要。”研究者指出。
霍勇在ACC报告:H型高血压有了确凿证据,叶酸多降低卒中风险24%
美国当地时间3月15日,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在2015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科学会议(ACC2015)会议上,正式公布了CSPPT研究结果。该研究于报告当日在线发表在著名的《JAMA》杂志上[1]。该研究表明,我国高血压患者在降压治疗的基础上,补充叶酸可显著降低首次卒中发生风险,提示通过叶酸降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治疗对于预防卒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杨进刚阜外2023-07-27 11:09:570000阜外医院唐熠达等研究称,急性心梗伴甲减患者远期预后差
甲状腺功能异常和急性心梗都很常见,甲亢和甲减哪个对心肌梗死影响更大?阜外医院唐熠达、陈静等研究显示,甲减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有独立预测价值。研究提示,对甲状腺功能状态进行筛查可能有助于改进急性心梗患者危险分级和治疗。预防心脏术后房颤有新招!JACC刊发北部战区总医院王辉山团队研究
术后房颤是心脏外科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20%~40%,且这类患者的预后往往较差。目前欧美指南均推荐用β受体阻滞剂或胺碘酮来预防术后新发房颤,但即便如此,心外科术后房颤发生率仍然较高。在今年JACC的第一期杂志上,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王辉山教授团队发表了CAP-AF(钙去自主神经预防术后房颤)研究结果,报告了一种可有效预防术后新发房颤的简单方法:在心房神经节注射氯化钙!杨进刚阜外2023-09-12 14:25:300000合并心肌病和瓣膜病的冠脉微血管病变:降压、调脂、控糖有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姜萌、金晨曦等就“其他类型”微血管病变相关的冠状动脉储备异常在本刊进行了探讨。心肌病和瓣膜病也会有冠脉微血管病变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CMVD)是指在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冠状前小动脉和小动脉的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所致的劳力性心绞痛或存在心肌缺血实验室证据的临床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