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血细胞基因突变也是,始作俑者)
他们发现,通常情况下,细菌形成生物膜是的作用是保护细菌的,有逃避抗菌素和身体免疫的作用。但特殊情况下,如一个人情绪激动时,这层生物膜则会瓦解,并释放一些消化酶,能破坏周围组织,促使斑块破裂,释放斑块内容物,进而引发心梗。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构建了老年人群常见血细胞基因突变(TET2基因突变)的实验模型。结果发现,TET2缺失会通过增加动脉壁巨噬细胞驱使的炎症反应。
除了血细胞基因突变所致动脉粥样硬化,之前还有研究显示细菌也在其中“作祟”。
“我们的研究提示,细菌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学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对付动脉粥样斑块中的细菌,或与降低胆固醇一样重要。”研究者指出。
[2] Lanter BB, Sauer K,Davies DG. Bacteria present in carotid arterial plaques are found as biofilm deposits which may contribute to enhanced risk of plaque rupture. MBio, 2014, 5: e01206-14.
研究者指出,他们的研究揭示的这种新机制,有助于未来更好地针对这种突变去防治心血管疾病。此外,也提示,人体血液基因检测应该加入到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构建的心血管风险预测模型。
为什么好多老年人没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也不高,也不吸烟,还是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科学家们一直试图去解开这个谜团。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分析了15名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并从中分离和培养出了10种以上的细菌,并发现这些菌落已形成生物膜,覆盖在斑块表面。
众所周知,随着增龄人体全身都在发生变化,包括体细胞DNA的累积突变。而近期一项研究就发现,增龄相关的血细胞突变,会引起心血管病。
[1] A role for mutated bloodcells in heart disease? Sciencedaily. January 19, 2017.
来源:
黄油、人造黄油减寿!美52万余人研究
四季三餐离不开食用油,怎么吃更健康?近日一项对52万余美国人中位随访16年的研究表明,黄油、人造黄油还是少吃,会增加死亡风险。研究显示,黄油、人造黄油的摄入与较高的死亡风险相关,而菜籽油和橄榄油则与较低死亡风险相关。在考虑主要风险因素后,研究显示,每日每增加一汤匙黄油,心脏代谢性疾病死亡风险就增加8%;每日每增加一汤匙人造黄油,心脏代谢性疾病死亡风险增加6%。China PEACE研究称,我国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发展迅速,穿刺部位出血大幅下降
近期,ChinaPEACE研究协作组公布了ChinaPEACE回顾性CathPCI研究的最新成果。研究者发现,2006~2011年间,我国城市医院行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迅猛增加,5年内接受经桡动脉PCI的患者数增7倍,患者在临床特征和治疗模式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赵水平建议我国调脂原则:极高危患者强化降脂,中危患者中等强度降脂,必要时联合用药
10月13日,在第六届阿斯利康心血管高峰论坛上,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赵水平教授指出适于我国人群调制治疗原则:对于极高危患者需强化降脂,而对于广大中危患者中等强度降脂或为最佳选择,必要时联合用药。赵教授指出,最近公布的2019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SC/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再次传递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一点更好的理念,中高危人群LDL-C目标值整体更低。急性肾损伤患者痴呆风险增88%
基于我国台湾的一项全民队列研究表明,急性肾损伤患者发生老年痴呆症的风险明显高于一般人群,风险是后者的1.88倍。该研究显示,每年每一千例急性肾损伤患者中,大约9例(8.84)出现老年痴呆症,而在一般人群中大约只有6例(5.75)出现老年痴呆症。起搏器也可生物降解!?Science杂志报告
术后临时心脏起搏器的拔除面临感染、损伤、出血和血栓等各种风险。根据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一份报告,可生物降解的起搏器正在研发当中,这种起搏器为瞬态闭环系统(Bio-MEMS),也称为瞬态起搏器。一旦它的使命完成,可在体内降解。研究者介绍,瞬态闭环系统包含一个时间同步的无线网络,包括七个关键组件:(1)临时、生物可吸收、可伸展的心外膜起搏器;杨进刚阜外2023-09-30 09:16:24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