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韵岱等揭示青年冠心病变迁(合并危险因素多,预防仍需加强)

来源:Wang X, Gao M, Zhou S et al. Trend in young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China from 2010 to 2014: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young patients ≤ 45. BMC Cardiovasc Disord, 2017, 17: 18.
研究者指出,该研究提示在年轻人群中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都需要花大力气,包括体重控制、戒烟、康复锻炼、控制血压和血脂以及糖尿病等。
该研究共纳入2010-2014年5288例≤45岁确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患者分别来自解放军总医院和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显示,2010-2014年,年轻冠心病患者在心血管科就诊患者中比例有所升高增加,从1.2%上升到1.7%,尤其是男性。
就心率而言,研究显示这些患者住院期间平均心率≥72次/分,而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仍不足80%。而血脂异常患者中,<80%接受了他汀治疗。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研究还显示,5年来,入院总死亡率从1.8%下降到0.6%,心原性休克从2.4%下降到0.4%,但1年随访结果显示,这些年轻冠心病患者的心原性死亡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明显变化。
在所有冠心病患者中,STEMI从2010年的6.2%,增加至2014年的11.9%(图1)。
此外,吸烟和饮酒率虽呈现下降趋势,但整体比例仍然较高,分别超出50%和25%;此外整体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也有下降趋势,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不大。
陈韵岱和公共卫生学院学者等研究发现,5年来,对于青年(≤45岁)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比例增加,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比例增加,药物治疗仍有提升空间。
研究显示,伴高血压的患者比例从40.7%上升到47.5%,糖尿病从20.3%上升到26.1%,血脂异常则从27.3%上升到35.7%。

图2 2010-2014年年轻冠心病患者1年随访心原性死亡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状况
其中,约半数患者为单支病变。左前降支占1/3左右。根据AHA/ACC分类标准,简单的A型病变减少,而复杂的C型病变增多。
在药物应用方面,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等的应用都有所改善,但血压管理、心率控制、血脂管理、体重控制仍不足。
图1 2010-2014年年轻冠心病患者心梗类型分布
长期接触臭氧,增加心血管病死亡风险!Lancet子刊周脉耕等研究
随着光照时间增多,天气变热,臭氧8小时浓度将逐渐替代PM2.5,成为首要污染物。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周脉耕等发表在Lancet子刊上的一项全国性队列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接触臭氧会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尤其是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臭氧对65岁及以上人群的影响比65岁以下人群更为显著。同济医学院学者分析309万人数据:生娃越多,妈妈越易患心血管病
前不久,美国ARIC研究公布的最新分析结果表明,孩子养得越多,妈妈得心血管病的风险越高。近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WenzhenLi等人在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Meta分析结果,为这一结论添加了新证据。分析显示,与从未生过娃的人相比,生了娃的妈妈们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增加了14%。抗栓治疗早期出血应警惕癌症:尿道出血者泌尿系统肿瘤的风险增加82倍
在近日召开的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COMPASS研究的一项最新分析提示,心血管病患者在接受抗栓治疗6个月内如果出现胃肠道或尿道出血,要警惕胃肠道或泌尿系统肿瘤。分析表明,抗栓早期出现胃肠道出血的患者罹患胃肠道肿瘤的风险较未出血者增加12倍,而出现尿道出血的患者罹患泌尿系统肿瘤的风险较未出血者增加82倍。老年人该每天喝1.5~2.0升水!西班牙学者建议
水是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占人体总质量的50%以上。一天中人通过呼吸、汗水、尿液和粪便造成水分损失。因此,为了补偿这些损失,每天至少需要摄入液体。维持液体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平衡。近期,西班牙学者发表的一篇述评文章对2020年4月之前发表的关于液体摄入建议的文章和指南进行了分析。研究者重点关注的是65岁以上的人。研究者建议,老年人每天喝水不能少于1.5L,不能超过2.0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