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滦研究万人随访7年余结果(超重的男士死亡风险最低)
来源:Sun H, Ren X, Chen Z,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body mass index and mortality in a prospective cohort of Chinese adults. Medicine (Baltimore), 2016, 95(32): e4327.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不过不是过痩而是一般痩就可以放心了吗?研究者指出,应用BMI这种指标还是有缺陷的,因为不能体现腹部脂肪。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整体不算胖,但肚子大,也不是什么好事。
虽然胖不是什么好事,不过这项研究显示,过痩也不好,当BMI<18.5 kg/m2时,死亡风险也是会增加的,尤其是≤15.0 kg/m2时,死亡风险最高。
研究者指出,男女差异,或是由于其激素水平、生活行为等方式差异所致。
其中,根据中国相关指南,BMI在<18.5 kg/m2,18.5~24.0 kg/m2,24.0~28.0 kg/m2,≥28.0 kg/m2分别定义为轻体重、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在研究所设定的BMI为18.5 kg/m2、24 kg/m2、28 kg/m2的三个切点的四分位水平上,全因死亡率分别为9.2%、5.2%、4.8%和4.8%。
一个人过瘦过胖都不好,那么让体重保持在什么度比较好?近日来自开滦研究的一项最新分析显示,男士体重指数(BMI)在超重范围内,即24~28 kg/m2之间,全因死亡风险最低;对于女士,适宜的痩,则全因死亡风险低。
具体到男女,该研究显示BMI和死亡风险的关系还是有所差异的。
对于男士,BMI超出24~28 kg/m2这个范围,均会增加全因死亡风险;而且在BMI<18.5 kg/m2时,死亡风险最高。而对于女性而言,则随着BMI指数的增加,死亡风险高。
BMI就是体重与身高平方之比。该研究显示,BMI和死亡风险呈“U”型关系,即使在校正年龄、血脂水平、吸烟饮酒史、体力活动、高血压、糖尿病、心梗、卒中等因素后,依旧如此。
这项研究共纳入18~98岁123 384例受试者。平均随访7.39年共有6218人死亡,其中包括5770例男性和448例女性。
心血管风险高,更容易痴呆!JACC刊发天津医科大学学者研究
杨进刚阜外2023-09-04 17:26:53
0000锦州医大一院学者巧用心电图指导中心静脉置管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临床广泛应用于长期静脉药物治疗如抗生素、化疗药物以及全胃肠外静脉营养。其中,将PICC导管末端位置放置准确很重要,否则会增加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率。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郝春艳、张瑜等应用自制连接器进行的研究显示,心电监护辅助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时,可以根据心电图特征性P波对导管末端位置进行判断,而无需拍摄X线胸片,且此方法安全也无放射性污染。【中国糖尿病渐成“灾”】Lancet:中国糖尿病患者35年增5倍
从1980年到如今,匆匆的35年有很多变化,其中之一就是糖尿病人数增多了。近期,Lancet上发表的一项对751项研究440万人群进行的汇总分析显示,中低收入国家糖尿病人数大幅上升,其中“灾情”最为严重的当属中国,其次是印度和印尼。研究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已从1980年的1.08亿,激增到2014年的4.22亿。中国由于人口基数大,1980年时糖尿病患者数就不少,到2014年更是增加了5倍。杨进刚阜外2023-07-31 15:00:41
0000女性低危急性冠心病,预后也较差!阜外医院研究
一项来自阜外医院的单中心、大样本、前瞻性研究提示,低危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远期预后,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在接受冠脉介入治疗、SYNTAX评分≤22分(低危)的患者中,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年全因死亡和心原性死亡风险明显高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而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2年预后相似。糖尿病患者心衰风险高有玄机:脂质过载破坏了心肌细胞能量系统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会增加2~5倍?近日美国爱荷华大学学者进行的研究揭示了其中秘密。研究者介绍说,心脏脂肪过多是糖尿病患者和肥胖者的共同特点,脂质过载破坏了心肌细胞的能量系统,从而成倍增加了患者心衰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08-13 17:45:35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