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93

锦州医大一院学者巧用心电图指导中心静脉置管

杨进刚阜外杨进刚阜外2023-08-05 08:05:400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这项研究中有100例患者出现特征性P波,心电判断结果与X线胸片判断结果一致率为96.2%。

来源:张瑜,郝春艳, 王迎春. 心电监护在辅助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研究. 中国循环杂志, 2016, 31: 1009-1012.

4例未出现特征性P 波的患者,1例因异位入对侧头臂静脉经调整2 次后仍无P波无明显改变,其他3例因为导管到达预测值时后继续送管2 cm 时还未出现特征性P波,操作者因担心导管进入右心房内对心脏造成损伤而停止送管。

进一步分析显示,心电判断与X线胸片判断无统计学差异,灵敏度为99%,特异度为100%。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临床广泛应用于长期静脉药物治疗如抗生素、化疗药物以及全胃肠外静脉营养。其中,将PICC导管末端位置放置准确很重要,否则会增加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率。

研究者认为,心电监护与临床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 相结合,可使PICC 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在PICC 置入过程中若没有出现P波的改变时,可能提示导管末端不在中心静脉内,需及时在原无菌状态下调整导管。若调整失败,置管后还需拍摄X 线胸片确定导管位置。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共纳入104例行PICC受试者,患者连接心电监护仪,置管时利用导丝与心电监护仪RA 导联相连引出腔内心电图。操作者主要根据心电监护仪上Ⅱ导联P波的特征性改变来判断PICC 导管末端的位置。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郝春艳、张瑜等应用自制连接器进行的研究显示,心电监护辅助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 时,可以根据心电图特征性P波对导管末端位置进行判断,而无需拍摄X线胸片,且此方法安全也无放射性污染。

当导管末端位于腋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及头静脉时,P 波振幅与体表心电图无异;当导管末端进入上腔静脉时,P波振幅增高明显;当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与RA 交界处或右心耳顶部时,P波振幅达到最高,与QRS波齐平甚至超过QRS波;当导管末端由右心耳顶部进入心房中部和下部时,P波振幅开始逐渐降低甚至出现负向P波。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