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外科手术围手术期血液管理(抗纤溶治疗指南七大要点)
(3)输入机器余血和洗涤红细胞后,血红蛋白仍然<8 g/dl,高龄、大血管手术血红蛋白<9 g/dl;
(4)非体外循环手术,术中血红蛋白<8 g/dl,高龄、大血管手术血红蛋白<9 g/dl;
(1)PT>1.5倍正常值(INR>1.6),APTT>2倍正常值,伴手术创面弥漫渗血;
(5)血红蛋白虽已达到上述标准,但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低于正常,排除其它因素(氧耗增加、心排血量低、组织灌注不足等)后可输入一定量的红细胞。
(3)血栓弹力图检查明确提示血小板功能低下。
来源: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 心血管外科手术围术期血液管理—抗纤溶治疗指南(2016版).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6, 32: 1137-1140.
4. 新鲜冰冻血浆输注标准:
(2)中等剂量:出血中风险,负荷量20 mg/kg,维持量15 mg·kg-1·h-1;
(6)紧急逆转华法林的抗凝血作用;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3)血液回收成品血量>2000 ml;
3. 浓缩红细胞输注标准:
(5)血栓弹力图检查明确提示凝血因子缺乏;
近期,为了能更好实施心血管手术中血液保护,减少术中出血,规范抗纤溶治疗,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发布了《心血管外科手术围手术期血液管理——抗纤溶治疗指南(2016版)》。要点如下:
在全部外科手术过程中,氨甲环酸的总量应该控制如下:非体外循环手术,20~30 mg/kg;一般体外循环手术,80~100 mg/kg;二次手术、大血管手术和心脏移植手术,100~150 mg/kg。
1. 术前要评估出血和输血风险。患者年龄≥70岁、术前红细胞减少(包括低体重和/或术前贫血)、急诊或复杂手术(二次手术、主动脉手术、尤其是预计体外循环时间),为出血和血制品输入独立危险因素。
(2)大量输入库血(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自身血容量,约70 ml/Kg);
(2)二次手术、主动脉手术、心脏移植、体外循环时间长(>6 h)及大量输入库血;
(4)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3)小剂量:出血低风险,负荷量10 mg/kg,维持量10 mg·kg-1·h-1;
(1)大剂量:出血高风险,负荷量30 mg/kg,维持量20 mg·kg-1·h-1;
(2)虽然体外循环中血红蛋白<7 g/dl,但预计经过超滤,停机时血红蛋白可能>8 g/dl,则体外循环中不输入红细胞;
6. 对于氨甲环酸,推荐负荷量加维持量的给药方式,负荷量在麻醉诱导后、外科切皮前不少于20 min 泵注,随后维持量在手术过程中持续泵注。以个体化医疗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出血风险评估,采用如下剂量:
(1)血小板计数<50×109/L;
(7)抗凝血酶Ⅲ缺乏引起的肝素耐药。
2. 术前应尽量纠正贫血和凝血功能异常,除急诊手术外,术前停用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药物。必要时考虑血栓弹力图等血小板功能检查。
5. 血小板输注标准:
7. 小儿心血管手术,仍缺乏氨甲环酸理想剂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实践中,需要根据患儿出血风险、拟施手术类型、临床中心的实践经验等合理制定氨甲环酸的使用剂量。
(1)体外循环中血红蛋白<7 g/dl;
我国心梗复发者年死亡率32%!阜外医院郑昕等Heart杂志刊发研究
对于急性心梗患者,急性期仍有心梗复发的风险,复发者的死亡率较高。美国有研究发现,约1/3复发者在1年内死亡。9月16日,阜外医院郑昕等在Heart杂志发表的ChinaPEACE研究最新结果显示,在我国真实世界中,有2.5%的患者在出院后1年内心梗复发,其中在出院后1月内复发的比例为35.7%,复发者1年死亡率为32.1%。“一胖就喘”的秘密:胖人气道壁脂肪沉积
52个人的肺,其中15人无哮喘,21人有哮喘但非亡于哮喘,16人死于哮喘相关疾病。就这样通过分析,西澳大学学者发现了“一胖就喘”的秘密:变胖的时候,脂肪组织会沉积在气道壁,改变气道结构,阻塞气道,引发炎症,进而招致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据介绍,这也是脂肪会沉积在肺部的首份证据。杨进刚阜外2023-08-29 14:45:59
0000欧美多学会发布房颤筛查共识,推荐智能手机作为筛查工具
近期,欧美多个专业学会(EHRA/HRS/APHRS/SOLAECE)制定并发布了2017房颤筛查共识,智能手机被首次作为筛查工具写入了共识。共识指出,筛查工具主要分为四大类:血压测量、脉搏触诊、12导联心电图和智能手机应用。智能手机筛查房颤的敏感性98.5%,特异性为91.4%。优于单次心电图检查。杨进刚阜外2023-08-12 11:45:34
0000顾东风等在PLOS Medicine发文:做好高血压筛查和治疗,每年可防80万心血管事件
在中国,30%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压,而50%~75%的脑卒中和40%~50%的心肌梗死发生与血压升高有关。全国每年由于血压升高而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高达200万,直接医疗费用每年至少达366亿元。杨进刚阜外2023-07-27 14:56:45
0000长期用质子泵抑制剂,要警惕糖尿病!意大利近78万人研究
一项来自意大利的大规模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提示,长期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的患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明显增加。在该研究中,平均6.2年随访期间,与应用PPI<8周的患者相比,应用PPI8周~6个月、6个月~2年、>2年的患者出现糖尿病的风险分别增加19%、43%和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