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安团队发文称(严重瓣膜疾病中,二尖瓣反流最常见)
此外,整体来看,不同年龄组严重瓣膜性心脏病的分布无性别差异;就主动脉反流而言,在男性更为多见,而二尖瓣狭窄在女性更为多见。
这项研究共纳入2010-2015年前来该院就诊的139496例≥18岁的住院和门诊患者。其中严重瓣膜性心脏病定义为: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最大射流速度或平均射流速度≥4 m/s;最大跨瓣压(△P)≥40 mmHg;严重二尖瓣狭窄,瓣膜面积≤1.5 cm2;严重二尖瓣反流,≥3/4级;严重主动脉瓣反流,≥3/4级。
此外,就严重瓣膜性心脏病的发病原因来看,研究显示风湿热仍是“重头”:99.2%的严重二尖瓣狭窄由此而起;也是导致<65岁患者主动脉狭窄和主动脉反流的重要病因之一。
对于≥65岁的主动脉瓣反流患者而言,绝大多数为退行性病变,且随增龄而增加。在严重二尖瓣反流患者中,有60.7%的患者为原发性病变。这些原发性二尖瓣反流患者中,50%由二尖瓣脱垂引起,其次为风湿性疾病。
研究显示,在严重瓣膜性心脏病中,二尖瓣反流最为常见,患病率为0.68%;二尖瓣狭窄患病率为0.38%,主动脉瓣狭窄患病率为0.28%,主动脉反流患病率为0.27%。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二尖瓣反流和主动脉瓣狭窄的患病率显著上升,而二尖瓣狭窄却呈明显下降趋势;主动脉反流则与增龄无相关性。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来源:Hu P, Liu XB, Liang J, et al. A hospital-based survey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valvular heart disease in China. Int J Cardiol. 2016 Nov 25. pii:S0167-5273(16)32382-8.
疾病也是与时俱进的,为了更好了解当前严重瓣膜性疾病的患病情况,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等进行了一项医院为基础的调查。
在严重主动脉狭窄患者中,主动脉钙化是最常见病因,其次是二叶型主动脉瓣畸形,后者在年轻患者中多见。
结果表明,严重瓣膜性疾病在人群中并不少见,其发病原因在<65岁和≥65岁人群有所差异,前者多为风湿热引起,后者多为退行性病变;前者更多见原发性二尖瓣反流,而后者继发性二尖瓣反流更为多见。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显示,有0.67%的人罹患严重主动脉瓣膜病变,但这些患者仅19.3%接受了治疗;此外,共有1.22%的人罹患严重二尖瓣瓣膜病变,但接受治疗者也仅15.5%。而且接受治疗的比例随着增龄而显著增加。
研究者指出,虽然该研究提示中国人群严重瓣膜性疾病的患病率较西方国家相对较低,但中国人群基数大,这意味着患者群较为庞大。而且该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严重瓣膜性患者并未接受治疗,而且这部分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扩大。
美科学家称,仅吃一杯高脂奶昔,血管就会遭到破坏!
甜甜的奶昔,诱惑了很多人的胃。然而,美国乔治亚医学院的一个科研团队发现,仅吃一杯高脂、高热量的奶昔,就能迅速促使人体内健康正常的红细胞转变成小的、有刺的细胞,而这种细胞会严重破坏血管。科学家指出,一个健康成年男性吃下一杯由全奶、鲜奶油和冰激凌制成的奶昔(80g脂肪,1000卡路里)后,仅4个小时,其血管舒张功能就会变差,免疫系统犹如正经受一场感染。局灶性冠脉病变,以薄帽纤维粥样斑块为主!JACC子刊研究
7月19日,JACC心血管影像学子刊发表的一项覆盖五个国家的多中心、前瞻性、单臂研究显示,局灶性和弥漫性冠心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型存在较大差异。局灶性冠心病患者的斑块负荷较重,以富含脂质的薄帽纤维粥样斑块为主,弥漫性冠心病患者则以钙化斑块为主。基于有创和无创影像学的冠心病类型和斑块特征之间的关系杨进刚阜外2023-10-04 14:31:13
0000BMJ研究称,每日100ml含糖饮料,增加18%癌症风险
全球每年有18.4万例因含糖饮料死亡,其中13.3万例死于糖尿病,4.5万死于冠心病,6450例死于癌症。糖和烟草一样,都是有“毒”的。毒性如下:每日100ml含糖饮料会增加18%的癌症风险近日一项纳入10万余人的法国研究显示,每日100ml含糖饮料,就能增加18%总体癌症风险,和22%的乳腺癌风险。杨功焕:国人近20年冠心病死亡翻倍,农村卒中死亡以每年6%的速度增加
杨功焕等在Lancet杂志发表摘要称,从1991年到2009年,中国所有地区冠心病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近20年间,冠心病死亡率升高了一倍。1991年年龄校正的冠心病死亡率为38.24/10万,2009年则高达88.72/10万人,东北、中部和西南部较高。2007年前,冠心病死亡率城市高于农村,在之后则为农村高于城市。总体而言,脑卒中死亡比较稳定,但农村地以每年6%的速度增加。Lancet子刊:身高每增6.5cm,心血管死亡降6%,癌症死亡风险增4%
你知道吗,虽然身高多由遗传因素决定,但近几十年来人类确实越来越高大,也就是说孩子们长大后要比父辈高出许多,而其中荷兰人的身高增加最多,他们要比150年前的祖先高出20厘米。不过长得高到底好不好?近日一项由德国糖尿病研究中心和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人员进行的研究表明,身材高大的人,心血管病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降低,但罹患癌症的风险增高。杨进刚阜外2023-07-30 10:40:44
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