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玲解读加拿大儿童晕厥处理声明(这七种情况是红色预警)
(7)心脏和神经系统检查中,对于存在病理性杂音、胸骨瘢痕、持续性神经功能异常者,应考虑卒中、癫痫、偏头痛。
进行相关体格检查;
对于有典型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病史、无心律失常家族史、体格检查正常的患儿建议不做进一步的心脏检查;
(3)如无先兆症状,因怀疑心律失常;
3. 询问病史有6要点:
比如在心电图预警分层中将右胸导联T波倒置列为正常变异,而这在成人是诊断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条件之一;在于儿童将晕厥前胸痛列为黄色预警,而在成人很可能是冠心病的表现,列为危险因素。
对于有典型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病史、无癫痫家族史、体格检查正常的患儿建议不做脑电图或神经系统检查;
(4)如果在发作中短暂意识丧失前有强直-阵挛发作,要考虑癫痫;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40指南解读一刊打尽
对于没有典型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表现的患儿,具有心律失常或癫痫家族史、有相关异常体征或心电图异常,建议到专科就诊。
图1 儿童晕厥临床诊断路径
(2)运动中晕厥,可考虑心原性;游泳中晕厥,可能与长QT综合征相关;
(4)
对于症状严重的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患儿,经上述处理无效时建议必要时应用米多君。
(5)
作者介绍,这项声明主要针对儿童常见的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提出处理意见。另外该声明不仅对19岁以下人群使用,对有助于处理成人晕厥,其中仅有个别区分。
对不典型晕厥或有其他危险因素的患儿推荐做心电图检查;
详细询问病史;
1.在临床表现危险分层中,以下情况均被纳入红色预警: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2. 心电图危险分层见下,其中“红色预警”提示可能发生恶性心律失常;“黄色预警”提示需要进行常规心血管疾病评估;“绿色预警”提示为正常变异,无需进一步处理。
(1)
(3)
(1)如果儿童晕厥由高噪声诱发,要警惕长QT综合征,同时要注意心电图是否有异常。
该专刊对国内外一年来40个指南或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涵盖了临床常见病,如心肌梗死、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的管理,还包含改善生活方式、职场管理和心脏康复等内容。
(6)
对于晕厥患儿应该应用有效的、性价比高的方法寻找自主神经系统疾患以外的原因。具体路径如下:
(2)
(5)先前有晕厥发作,心脏病,糖尿病,心律失常,癫痫,精神心理问题,应考虑心律失常、结构性心脏病以及癫痫;
(6)有结构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猝死、偏头痛、癫痫等家族史者,应考虑猝死和心律失常等;
4. 对于典型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患儿,推荐保守治疗,包括健康教育、避免诱发因素、增加盐和水的摄入,教会患儿肢体肌肉等长收缩的动作预防晕厥发作。对大多数患儿经过健康教育和多饮水均可得到有效预防。


2016年10月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及加拿大儿童心脏病学会联合发布了儿童晕厥的处理立场声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文玲、杨丰菁等就此进行了解读。
全球195个国家18亿青少年健康调查:慢病占青少年疾病负担一半以上,是青年人健康状况每况愈下的主因
一项针对全球195个国家的18亿10-24岁的青少年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显示,这些年轻人正面临比25年前更大的健康挑战。文章称,目前的10~24岁的人口是有史以来最多的,截至2016年达到18亿,印度和中国拥有全球三分之一的青少年(6.22亿)。印度青少年人口增长了40%,然而,中国青少年人口从1990年的3.52亿减少到2016年的2.53亿。热浪来袭,小心猝死中风,午后尤慎
近日一项纳入5万余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韩国研究发现,气温与心脏骤停成“J”型曲线,28℃时风险最低,而持续酷热会增加14%的猝死风险。而且这种高气温相关的猝死多发生在午后3点~5点,其中≥65岁的老年人在闷热天气更为脆弱。气温变化对人体影响不止于此。一项纳入850例初发急性脑梗死入院患者的研究表明,冬季降温、夏季升温均会增加脑梗死的发生。糖尿病体外循环搭桥术后,严格控制血糖有风险!阜外陈燕燕等研究
阜外医院陈燕燕等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行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手术(心脏停跳搭桥术)的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7.8mmol/L)可能增加院内死亡和心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该研究入选3387例行心脏搭桥术的糖尿病患者,其中1638例术中应用体外循环。吉大一院学者:超声可鉴心肌致密化不全与扩心病合并过度小梁化
心肌致密化不全(NVM)与扩张型心肌病(DCM)合并过度小梁化如何更好鉴别?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孙健、刘双等研究发现,超声心动图简单实用并可进行鉴别,若左心室心尖段明显呈致密化不全改变及至少2个游离壁节段收缩期的非致密化心肌厚度(NC)和致密化心肌厚度(C)比值(NC/C)>2可诊断为NVM。吃肉多,握力差!?天津医大研究
手无缚鸡之力,是一个人肌肉力量衰减的表现,而肌力衰减会增加心脏代谢疾病风险、死亡风险。近日,天津医科大学牛凯军等进行的研究表明,多吃甜食或动物食品者握力小,而坚持健康的饮食方式,让人更有劲儿。而且研究显示,甜食或动物食品吃得越多,握力低的风险越高。而且,这种效应在男女中相似。图1三种饮食模式不同四分位低握力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09-10 16:47:04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