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195个国家18亿青少年健康调查(慢病占青少年疾病负担一半以上,是青年人健康状况每况愈下的主因)
一项针对全球195个国家的18亿10-24岁的青少年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显示,这些年轻人正面临比25年前更大的健康挑战。
文章还指出,在所有国家,青少年的健康危险因素无明显改善甚至处于迅速增长态势。
虽然全球青少年每日吸烟者人数减少了约20%,从1990年的1.74亿人减少到2016年的1.36亿人,但全球男性青少年的吸烟率仍超过10%,多重负担国家的吸烟者比例大幅增加。2016年,中国男性吸烟人数占20%(2680万/1.344亿)。
文章还指出,在许多国家,性别不平等仍然是青少年健康状况不佳的一个强有力的驱动因素。
中国的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有很明显的增长,男性的年增长率为6.2%,而女性的年增长率为4.8%。
近年来,人口增长主要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这些国家的青少年面临着沉重而复杂的疾病负担,超过一半的青少年生活在这些国家中,承担着全球三分之二的青少年疾病负担。
2016年有4.37亿(24%)人贫血,比1990年增加7420万。45%(1.94亿)的贫血青少年生活在印度和中国。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440万/4080万)。
此外,全球青少年四分之一的疾病负担是由传染性疾病、母性疾病和营养性疾病造成的,这些疾病的负担均来自70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来源:Peter S Azzopardi, et al. Progress in adolescent health and wellbeing: tracking 12 headline indicators for 195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1990–2016. Lancet. Published: March 12, 2019. DOI: .
全球15-19岁的青少年饮酒人数居高不下。中国青少年人群饮酒率持续攀升,男性饮酒率由1990年的15%(940万人/6360万人)增加至2016年的18·2%
虽然,中国青少年人口下降28%,中国青少年的疾病负担已经从伤害过渡为以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导。
文章称,目前的10~24岁的人口是有史以来最多的,截至2016年达到18亿,印度和中国拥有全球三分之一的青少年(6.22亿)。印度青少年人口增长了40%,然而,中国青少年人口从1990年的3.52亿减少到2016年的2.53亿。
2016年,全球近五分之一(3.24亿)的青少年超重或肥胖,比1990年的1.473亿增加了120%。
2016年青少年的DALYs 为2.53亿,非传染性疾病(NCD)占青少年疾病负担的56%(1.42亿),NCD是所有国家青年人健康状况每况愈下的主要原因。自1990年以来,这种情况几乎没有改变。
人口增长最多的国家仍是青少年疾病负担最大的国家,有2.5亿青少年生活在感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三重负担的国家。
该研究根据吸烟、肥胖、贫血、教育、婚姻、营养和非传染性疾病等12项指标跟踪了1990年至2016年195个国家青少年健康的进展。
兰州学者称,血压显著影响糖尿病患者右心结构改变
研究发现,糖尿病可引起左心结构功能损害,但糖尿病是否影响右心结构功能国内外报道均较少,而且结果差异较大。近期,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张舒等报告了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右心结构的变化。他们发现,单纯的2型糖尿病患者右心结构改变较轻,但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时,右心室基底部增宽,右心房内径和面积增大,肺动脉增宽。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压、体重指数以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升高与糖尿病患者右心结构改变关系密切。BMJ研究称,每日100ml含糖饮料,增加18%癌症风险
全球每年有18.4万例因含糖饮料死亡,其中13.3万例死于糖尿病,4.5万死于冠心病,6450例死于癌症。糖和烟草一样,都是有“毒”的。毒性如下:每日100ml含糖饮料会增加18%的癌症风险近日一项纳入10万余人的法国研究显示,每日100ml含糖饮料,就能增加18%总体癌症风险,和22%的乳腺癌风险。欧洲预防心脏病学会称,医生该给患者开“运动处方”
近期,欧洲预防心脏病学会发表立场文件称,医生应该为合并糖尿病的心血管病患者开“运动处方”,以减少过早死亡。“糖尿病使死亡风险翻倍。而患者的体能越好,风险就越低。但多数患者不锻炼。”该文件的主要作者称。该文件对如何鼓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锻炼提供了实用的建议。运动的目标是增加体能、降低血糖。“仅仅建议患者运动,还不够。”作者说。该文件的主要内容包括:不“婚”有害:单身可增加2倍女性中风风险
结不结婚,和谁结婚,不仅是个社会问题,更关乎健康。阜外医院陈纪春、陈沛等对8千余人10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各种单身,包括到适婚年龄的未婚、离异、分居冷战以及不幸丧偶,均会增加女性脑卒中罹患风险,而非男性。研究显示,与已婚女性相比,各种单身会增加女性2.15倍脑卒中罹患风险,而在校正常见心脑血管风险因素以及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收入后,风险依旧。而男性则不然,婚姻状况与其脑卒中患病风险无关。“一胖就喘”的秘密:胖人气道壁脂肪沉积
52个人的肺,其中15人无哮喘,21人有哮喘但非亡于哮喘,16人死于哮喘相关疾病。就这样通过分析,西澳大学学者发现了“一胖就喘”的秘密:变胖的时候,脂肪组织会沉积在气道壁,改变气道结构,阻塞气道,引发炎症,进而招致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据介绍,这也是脂肪会沉积在肺部的首份证据。杨进刚阜外2023-08-29 14:45:59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