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二附院疑难病例:12岁女童左肾“毒珍珠”
珍珠光洁美好,不过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程晓曙、董一飞、熊洪亮等遇到的一位12岁女童,右肾长出来的却是“毒珍珠”。
这位患者因“高血压查因”住的院。3个月前曾反复出现胸闷痛,每次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入院前3天门诊查血压高达150/106 mmHg。否认特殊疾病史。
通过入院系列检查,发现患者具有以下特点:
(1)青少年儿童,发育正常,体重正常,无高血压家族史;
(2)血压明显升高;
(3)外周血醛固酮及肾素活性明显升高;
(4)顽固性血钾低。
即具有肾素瘤典型的“三高一低 ”的临床表现,即严重的高血压、高肾素、高醛固酮和血钾水平症侯群。
肾素瘤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肾脏内分泌肿瘤,肿瘤来源于肾小球旁器入球小动脉演化的平滑肌细胞,是以合成、分泌肾素为主要特征的肿瘤。
目前国际上报道仅100例左右,好发年龄为20~30岁,年龄小于15岁的患者报道较少。本例患者年龄仅有12岁,在临床上实属罕见。
在CT图像上,由于瘤体与肾脏实质密度相似或者稍低,再加上肿瘤体积往往较小,常位于肾实质内部,所以CT扫描往往容易漏掉病变。
本例患者起初就是因为瘤体体积小,位于肾脏皮质外侧,形似囊肿,造成漏诊。
因此在临床上对于高度怀疑肾素瘤的患者,应仔细阅读CT图像,必要时完善薄层增强CT扫描,避免漏诊。
在本病例中,采用分侧肾静脉取血进一步明确肿物的性质,发现瘤体侧肾脏大量分泌肾素,进一步证实了初步诊断。

最终患者接受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右侧肾脏肿物切除术。术中可见右肾上极肾脏表面一灰白色似珍珠样肿物(图 1),手术成功剔除。病理报告:标本组织呈灰黄色,肿瘤组织呈束状排列,瘤细胞呈梭形(图 2)。

瘤体切除当天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术后第6天:肾素0.03 ng/(ml·h),血管紧张素74.14 pg/ml,醛固酮12.45 ng/dl,血钾4.28 mmol/L。
来源:熊洪亮,林双泉,董一飞,等. 隐形的“毒珍珠 ”——儿童肾素瘤一例.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5: 1229-1230.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他汀不会导致肌肉疼痛!BMJ研究又添佐证
他汀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药物,但之前有部分患者称服药后出现了肌痛、疲劳乏力等症状。近日发表在BMJ上的研究表明,他汀可能不会导致肌肉疼痛。该文章对200位吃他汀后报告有肌肉症状的患者进行了研究。研究者对每位患者分别进行了6轮,每轮双盲随机给予两个月的他汀(每日20mg阿托伐他汀)或安慰剂。之后对肌肉症状给予了评分,包括疼痛、无力、压痛、僵硬或抽筋,分数为1~10分。杨进刚阜外2023-09-14 21:38:37
0000半数猝死患者警示症状:胸痛最常见,就诊增5倍生存机会
近日来自美国雪松-西奈心脏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51%猝死患者猝死一月前有警示症状,胸痛最为常见,其次是呼吸急促。研究显示,之前有症状的患者,93%的人在猝死前24小时内症状再次反复发作。但这些有警示症状的患者中,仅19%打急救电话前往急诊。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因感不适而急诊的患者生存率达32.1%,而没有前往医院者生存率仅为6%。中国医生救人还索要医师证!Circulation研究则称,瑞典68%旁观者心肺复苏,中国仅4.5%;旁观者出手可使存活率增1倍
近一段时间,“女医生高铁上救人,结果却被索要医师证”新闻刷屏。在网友评论中,医生院外救人是否是非法行医被多次提及。我国《民法总则》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也折射出我国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救治现状的困境。医生即使作为普通民众,实施紧急救助时应免责,更何况他们具有较高的急救技能。救人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热情。热情需要全社会的培育,不能“强好人所难”。左束支阻滞相关“心肌病” | 夏云龙等讲述
左束支阻滞(LBBB)的首次报道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近期,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夏云龙等撰文指出,左束支阻滞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心电图诊断,实际上对患者的远期预后有明显影响。文章指出,对真性左束支阻滞的识别和背后机制的深入探讨可能会为未来心衰合并左束支阻滞患者的管理带来新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