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人使用他汀共识七要点(年龄不应是障碍)
6. 年龄不应成为高龄患者(≥ 80 岁)使用他汀类药物的障碍。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7. 使用他汀类药物使血脂达标后,应坚持长期用药,可根据血脂水平调整剂量甚至更换不同的他汀类药物,如无特殊原因不应停药。
3. 对于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的老年患者,可考虑:更换另一种药代动力学特征不同的他汀类药物;减少他汀类药物的剂量;隔日用药。
中国的人多,但老年人更多。而老年人多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高危人群,是他汀类药物治疗的适宜人群,但老年人群有多为脆弱人群,医患双方常考虑他汀药物的安全性,而使得应用多严重不足。《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则为这一人群的规范应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2. 如无特殊原因或禁忌证,应鼓励具有多种ASCVD 危险因素的老年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
使用他汀类药物的老年患者应监测不良反应,观察有无肌痛、肌肉压痛、肌无力、乏力和消化道症状等。
来源:刘梅林, 陈亚红. 2015 年《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中国循环杂志, 2015, 30(suppl2): 75-76.
老年患者他汀治疗的监测
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注意事项
4.老年ASCVD 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应从小或中等剂量开始,以后根据他汀类药物疗效调整剂量,以减少不良反应。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极高危患者,可使用中等剂量他汀类药物,尽快使血脂达标。
5. 应尽量选择使用在肝内或体内不同代谢途径的药物。
共识提出,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前应认真评估老年患者ASCVD 危险因素,充分权衡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获益/风险,根据个体特点确定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目标、种类和剂量。
在服药前、服药后4 周复查血脂、肝酶、肌酶及肾功能;3~6 个月未达标者,应调整他汀类药物剂量或种类,达标后每6~12 个月复查。
老年患者调脂治疗的目标
1.对于老年患者的生活方式治疗,不提倡过分严格控制饮食和过快减轻体质量。
数读脑卒中:非一般的沉重
脑卒中已成为中国居民第1位死因。中国现有脑卒中患者至少700万。脑卒中造成的经济负担每年高达400亿。中国脑卒中发病率是全世界最高的国家之一,而且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中国脑卒中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5.5岁,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40岁以上人群约有15%为脑卒中高危人群,脑卒中患病率约2%。JACC刊登武汉同济医院汪道文和阜外医院窦克非等文章,揭示汉族自发冠脉夹层致病基因
近期,美国心脏病学杂志(JACC)刊登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汪道文教授和阜外医院窦克非教授的研究,该研究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ES)等基因检测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发现TSR1可能为冠脉自发性夹层致病基因。同期述评称,这一发现令人兴奋,但冠脉自发性夹层患者是否该筛查TSR1基因还有待于其他研究结果的进一步确认。诊室自测血压,能否消除白大衣效应?福建林金秀等研究
目前,在测量血压时,诊室血压测量存在白大衣效应。为解决减少白大衣效应,诊室自助电子血压计测量应运而生,即让患者独自在诊室中安静休息后,用全自动电子血压计测量多次血压,取其平均值。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金秀等发现,这种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但不能完全消除白大衣效应,不能减弱白大衣效应对心率的影响。杨进刚阜外2023-09-27 17:41:460000厦门长庚医院医生称,经桡动脉也可进行颈动脉介入治疗
中国台湾高雄长庚纪念医院吴炯仁等研究提示,经桡动脉利用指引导管在主动脉窦部反折顺向行颈部血管检查、治疗是方便、安全可行的。该方法是作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那些由于主动脉弓血管畸形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失败的案例,改为由桡动脉完成颈动脉血管检查及治疗的过程中发现的一种治疗方法,称为指引导管反折技术。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3:28:27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