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肺动脉高压登记注册研究最新数据(我国六成心衰患者存在肺动脉高压)
研究目前入选患者523 例,其中男性389 例(74.4%),女性134 例(25.6%),平均年龄(59.3±14.4)岁。经右心导管确诊为PH-LHD 的患者共314 例(60%),平均随访(18.7±14.4)个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肺血管病中心在“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下开展了左心衰竭所致肺动脉高压的全国多中心、前瞻性登记注册研究。
欢迎购买红皮书——《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国外学者Miller 等首次回顾性地在463 例在稳定状态下行右心导管检查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患者中,对PHLHD患者及各亚组的临床特征、血流动力学特点及结局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并提出血流动力学参数肺血管阻力(PVR)、肺动脉顺应性(PAC)可能是重要的预后预测因子。
慢性左心衰竭是引起肺动脉高压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国外研究报道大约2/3 的心衰患者可能形成肺动脉高压,合并肺动脉高压后心衰患者的短期和长期死亡风险显著增加。阐明左心衰竭所致肺动脉高压(PH-LHD)的临床特征并寻找具有预后预测价值的指标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通过与全国10 余家研究中心合作,入选临床诊断明确的症状性左心衰竭患者,以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量肺动脉平均压(mPAP)≥ 25mmHg,肺动脉楔压(PCWP)>15mmHg 和(或)左心导管测量的左心室舒张末压>15mmHg 为PHLHD患者的诊断标准,建立了PHLHD患者登记注册数据库和信息随访平台。本研究对阐明我国PH-LHD发生情况、临床特征、危险因素、短期和长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对PHLHD的研究数据有限,仅局限于横断面研究或短期随访研究,且多数以超声压力估测值作为诊断标准。可见我国PH-LHD 的诊断策略尚不规范,其发病特点、危险因素及预后尚不明确。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PH-LHD 患者体重指数(BMI)、右心室前后径、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右心室舒张末压、右心室收缩压、右心房平均压均显著高于无PH 患者。PH-LHD 患者中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应用利尿剂及心功能Ⅲ ~ Ⅳ级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无PH 者。PH-LHD 患者中心肌病患者年龄低于冠心病患者,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及PCWP 显著高于冠心病患者。全部患者中,88 例(16.8%)发生终点事件即进行心脏移植或死亡,无PH 患者发生8 例,PH-LHD 患者发生80 例。

对数据的初步分析发现,我国心衰患者中PH-LHD 患者占较大比例,出现PH 的患者病情程度更为严重,冠心病与心肌病所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差异明显。目前仍需延长随访时间、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探究我国PH-LHD 患者的生存及预后状况。
启动现场
首个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国际共识:所有患者都应注意有无其他部位受累
根据蒋雄京教授等公布的《肾动脉狭窄的诊断和处理中国专家共识》,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是指原发性、节段性、非动脉粥样硬化性、非炎症性的动脉壁肌性病变所导致的体循环中动脉狭窄,好发于肾动脉,也可累及颈内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肠系膜动脉、髂动脉等,一般青少年开始出现症状,多见于女性。太极、气功和八段锦等中国式健身走红国外媒体:可预防41%的冠心病
最近上海体育大学研究人员进行一项Meta分析在JAHA杂志发表,证实太极、气功和八段锦等中国传统的健身这几个手段能够让心血管病患者获益。国外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研究者对35篇随机研究进行分析,发现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传统的健身方式可使收缩压降低9.12mmHg,舒张压降低5mmHg。甘油三酯水平降低0.33mmol/L。香港研究:二手烟危害儿童眼睛
二手烟的危害可谓罄竹难书,近日一项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又添一条罪证:二手烟危害儿童眼睛。研究显示,在考虑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和出生体重等影响因素后,二手烟暴露与眼部脉络膜变薄有关,同时脉络膜的变薄也与家庭吸烟者人数增加、吸烟数量增加有关。而脉络膜层之于眼睛健康非常重要,其主要功能是为视网膜提供氧气和营养,并调节温度和眼压。我国近14万人平均8年跟踪调查:约8%的高血压由超重和肥胖所致
阜外医院陈纪春、冯宝玉等通过对全国近14万人平均8年的随访调查发现,超重和肥胖显著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在女性和中青年人群中尤甚。研究显示,由超重/肥胖导致高血压发病的归因百分比在男性和女性中分别为7.4%和8.8%。有冠心病,轻度营养不良也增死亡风险!广东省医研究
近日广东省人民医院学者刘勇等研究提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8mmol/L的冠心病患者中,营养不良是增加远期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研究显示,与营养状况正常的患者相比,轻度、重度和重度营养不良,分别增加37%、79%和182%的全因死亡风险。此外,考虑到检出情况,轻度营养不良归因分数最高,为19.49%。图1远期全因死亡独立危险因素的人群归因危险度杨进刚阜外2023-09-20 12:31:17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