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汝太(肾小球硬化并非都为高血压所致,精准医疗诊治更明确)
他强调,在这样一个快速老龄化社会,医疗健康体系需要转化,需聚焦于预防,而非追求既存疾病的治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精准医疗也逐渐不再遥远。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红皮书——《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相关研究表明,非裔人群终末期肾病风险高,而这些人群中APOL1危险等位基因携带者较为多见。纳入707位≥65岁老年人的老年心血管健康研究结果还表明,APOL1危险等位基因型增加老年非裔尿白蛋白、亚临床动脉硬化、心肌梗死病死率、死亡率。
长期以来,肾病专家认为高血压是造成肾硬化的唯一原因。但是为何临床上有的患者血压并不高,也无糖尿病,还是存在原发性肾小球硬化,还有的患者虽然血压控制很好,但慢性肾病进展依旧没有减轻?
就APOL1基因突变对肾脏健康的影响,他表示,通过基因检测,应该预防与治疗这些相关的“第二次打击”,并且开发药物保护APOL1下游肾损伤通路。此外,还可通过检测,了解被移植的肾是否来自APOL1突变携带者。对于证实存在FSGS,可给予激素等规范治疗,阻止肾病进展。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携带APOL1危险等位基因患者,并不全部进展为终末期肾病。修饰位点可以影响APOL1发生肾病风险,此外发病和病情程度还与是否暴露于病毒或高血压等非病毒因素“第二次打击”有关。
还有研究发现,APOL1基因突变还可影响足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参与慢性肾病的发病。而足细胞病变是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发生发展的罪魁祸首,FSGS患者足细胞表达减少。
这其中涉及一个名为“APOL1”的基因。研究显示,高血压慢性肾病患者,若发生基因突变即携带APOL1高危基因型,比不携带危险基因型者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快而明显。而且携带APOL1双危险等位基因个体,终身肾病风险至少15%,慢性肾病风险高7倍。
他指出导致肾小球硬化并由此发生慢性肾病的原因并非如此简单,除了高血压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外,遗传因素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老年心血管病高级研修班,暨2016阜外医院老年心血管病论坛与北京老年高血压论坛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惠汝太教授从精准医疗的角度剖析了这一问题。
惠汝太教授
中国CDC研究称:我国基本实现新农合全覆盖,农村地区死亡率下降,但二者似乎没有关联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周脉耕等发表数据显示,在2004~2008年,新农合在全国不断普及,从2004年的18.4%增加至2008年的96.8%。截至2012年,新农合覆盖了全部农村地区。在此期间,农村60岁以上人群的年龄标化的死亡率降低了16%。在2004~2008年期间,死亡率降低最明显。死亡率的降低主要是来源于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死亡率的降低。杨进刚阜外2023-08-11 11:36:20
0000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研究,每天小酒小心得糖尿病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邬堂春、张一枝等研究发现,中老年男性如果每天乙醇摄入量>20g或每周饮酒超过7次,则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增加。研究中的6784名中老年男性受试者中,3541名从不饮酒,3243名饮酒。饮酒者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低于不饮酒者。对从不饮酒者随访15852.2人年,新发2型糖尿病270例,发病密度为1703.2/10万人年。SGLT2i,能否改善心衰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Meta分析
近年来,不少研究证实,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可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但其作用机制仍不明确。近期,陕西省人民医院刁佳宇等发表的一项纳入13项随机对照试验、共10083例患者的Meta分析表明,总体上,SGLT2i对心衰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无明显影响,但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收缩性心衰)患者中可改善左心室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容积。杨进刚阜外2023-10-02 13:46:43
0000阜外医院赵世华等质疑欧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标准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陆敏杰、赵世华等通过心脏核磁共振发现,临床见到的部分胸前导联深倒的T波但室壁厚度<15mm的患者,可能是早期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作者认为,心尖部最薄,如果与室间隔肥厚型心肌病使用同样的诊断标准,就可能造成早期或轻型患者的漏诊。这样的患者还可能被怀疑为冠心病等而反复就诊,接受各种有创检查,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每天快走20分钟,即可防抑郁!爱尔兰研究
近年来,抑郁症越来越被人熟知。抑郁症在年龄较大的人群中患病率较高,是几种主要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包括认知和身体机能下降、心血管病、慢性疼痛,并增加全因死亡和自杀风险。有研究表明,规律进行身体活动有助于预防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