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型冠心病心脏康复药物处方管理专家共识十要点
1. 需要应用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降压药物和降糖药物等,但需考虑剂量大小、应达到的靶目标,以及是否能够达到靶目标。
心脏康复对于提高冠心病患者生命质量,预防再发和猝死非常重要,而药物处方在其中更是重中之重。为此,近期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发表了《稳定型冠心病心脏康复药物处方管理专家共识》以加强药物处方管理问题。以下是其中几个要点。
7. 开展运动治疗时需备有硝酸甘油,以防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对于发作稳定劳力型心绞痛的患者,可在运动前5~10 min使用二硝酸异山梨酯10 mg或硝酸酯类喷雾剂。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红皮书——《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4. 充分了解患者的合并用药情况,不同种类的药物间容易存在相互作用,导致药效降低和不良反应增加。
8. 了解诱发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的运动阈值,进行康复治疗时需警惕急性左心衰竭症状,如频繁咳嗽、呼吸困难、肺部啰音和泡沫痰。
9. 将心率作为运动靶目标时,在调整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CCB等药物剂量或服药时间后,需重新评估和制定新的运动处方,避免使用原心率靶目标,或使用自我感觉用力程度分级来判断患者的运动强度。
来源: 稳定性冠心病心脏康复药物处方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6, 44: 7-11.
2.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心肌梗死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持续使用β受体阻滞剂3年,根据病情可停用;LVEF<40%的冠心病患者应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
5. 冠心病治疗不仅要关注解剖学狭窄的改善,更要关注功能状态的改善。凡能改善心脏泵血、提高气体交换和骨骼肌代谢能力的方法都可以提高运动耐量。
6. 运动康复时,对服用抗心绞痛药物的患者,运动康复时药物的服用时间和服用剂量应与运动评估前的服用方法保持一致,尤其是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CCB和硝酸酯类药物,以免不同时间和剂量导致的药效不同,影响运动评估或运动训练效果。
10. 注意所使用的药物,同时注意调整运动强度和方式。使用扩张外周血管药物后,在运动康复时需注意低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避免让患者突然改变体位或进行其他活动。
3. 若无禁忌,无论入院时患者总胆固醇和LDL-C是否升高,应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
房颤该何时复律?现有证据互相矛盾!Europace综述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心脏复律是房颤心律控制策略的重要一环。电复律是伴有严重血流动力学异常的新发房颤及房扑患者的首选复律方法,而药物复律主要用于持续时间少于48小时的新发房颤。近日,Europace发表的一篇综述指出,对于新发房颤患者,不必急于电复律,采用“等着瞧(Wait-and-See)”是合理的,因为大多数患者会在48小时内自行转复。杨进刚阜外2023-09-08 15:21:51
0000蒋雄京:哪些颅外椎动脉狭窄患者该血运重建?
颅外椎动脉狭窄,引起的脑卒中并不少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颅外椎动脉狭窄发生致命性反复性卒中的风险很高。对于颅外椎动脉狭窄目前治疗进展如何?阜外医院蒋雄京、车武强就此在本刊进行了阐述。1.经导管造影检查,依旧是诊断椎动脉狭窄的金标准。治疗颅外椎动脉狭窄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和腔内介入治疗。2.颅外椎动脉狭窄的药物治疗主要是危险因素的控制和抗血小板治疗。血压不易控制,或因肠道细菌作祟!Hypertension研究
尽管有多种抗高血压药物可用,但仍有一部分高血压患者对药物产生耐药性,血压控制不好。近日,Hypertension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提示可能是肠道细菌在作祟。对于服用降压药也无法控制高血压的患者,医生能做的就是增加或更换药物,增加剂量。而该研究提出了有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新方法。Medpage Today:2015年影响心血管临床实践5大进展
近日,MedpageToday邀请多位知名专家评选出2015年度心血管病领域内最能影响临床实践的五大进展:1.SPRINT研究公布:强化降压的新证据锦州医大学者提出中心静脉置管新方法
近期,锦州医科大学郝春燕、张瑜等发表研究称,利用心电监护辅助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末端位置的判断,临床效果良好。研究者表示,心电监护辅助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时可以根据心电图特征性P波对导管末端位置进行判断,而无需拍摄X线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