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RIFY研究,我国,受体阻滞剂使用不规范,心率达标不足两成,1,4心衰患者未用)
研究者发现,26.4%有心绞痛症状的患者和22.5%伴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没有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
研究者指出,导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率未达标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包括医生对心率控制缺乏重视、医保和医疗负担限制用药、合并β受体阻滞剂的禁忌证和不耐受β受体阻滞剂等。
研究者认为,缺乏对冠心病患者的长期管理,尤其是没有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可能是心率未达标的原因之一。
本研究多因素分析显示,与心率控制欠佳(≥70次/min)有关的因素包括糖尿病、吸烟、非PCI患者、慢性心力衰竭NYHAⅡ~Ⅲ级、舒张压升高、缺少日常体力活动。
在冠心病患者中使用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的主要顾虑之一是血压下降,但是本研究心率≥70次/min患者舒张压较高,说明血压不是使用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的主要障碍。
来源:孙艺红, 余金明, 胡大一代表CLARIFY中国研究者. 中国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率控制与β受体阻滞剂使用状况分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 44: 19-26.
本研究中伴心绞痛症状患者中,56.7%的患者的心率≥70次/min,心率控制在≤60次/min仅占13.7%;另外,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中,心功能Ⅲ级的患者心率控制较差,NYHA心功能Ⅱ~Ⅲ级的患者中,心率<60次/min的患者仅占13.0%,56.9%的患者的心率≥70次/min。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红皮书——《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胡大一、孙艺红等调查发现,我国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心率控制情况较指南推荐目标差距较大。尽管β受体阻滞剂使用的比例高达76.2%,但半数患者的心率仍≥70次/min,心率≤60次/min的患者仅占15.1%
研究者推断,心率未达标的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部分医生未根据指南推荐的心率靶标调整剂量,甚至有接近1/4伴心绞痛症状和心功能NYHAⅡ~Ⅲ级的患者没有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二是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其他药物来控制心率,例如中重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因为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负性肌力作用在短期很难增加剂量。
本研究中,除了β受体阻滞剂,服用其他减慢心率的药物包括洋地黄类药物占2.7%,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占3.9%,伊伐布雷定占0.1%,胺碘酮或决奈达龙占1.8%。8.5%的患者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
研究者利用稳定性冠心病国际性、前瞻性、观察性、纵向注册研究(CLARIFY)中国亚组患者数据,纳入56家中心的2 622例稳定性冠心病的患者。半数有心肌梗死病史,76.4%的患者曾行PCI,但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仅占3.9%。平时有心绞痛症状的患者约占21.9%。
本研究还发现,与接受PCI患者比较,非PCI患者不但心率控制欠佳,其他冠心病二级预防的药物使用比例也不理想,提示非PCI患者的二级预防的长期管理欠缺。
2013年欧洲稳定性心绞痛指南中强调将患者心率控制在<60次/min是重要的治疗目标。
二甲双胍联用利拉鲁肽,血糖达标和预防大血管事件的效果最佳!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
近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GRADE研究5年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在二甲双胍基础上联用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降糖及预防大血管事件效果最佳。结果表明,与西他列汀和格列美脲相比,甘精胰岛素和利拉鲁肽在达到和维持目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方面均更优。甘精胰岛素和利拉鲁肽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上升至≥7.0%的发生率分别降低了13%和16%。40%~92%失眠由精神疾病引发!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
失眠和抑郁、焦虑三者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40%~92%的失眠症状由精神疾病引发。约70%以上的抑郁患者伴有失眠症状。失眠伴焦虑的患者占20%~30%。Ann Oncol杂志:是这些因素导致国人癌症!
在我国,每6分钟就有1例癌症被确诊。而近期一项由中美澳英等国学者进行的研究显示,吸烟、二手烟、饮酒、蔬菜水果吃得少、肥胖、体力活动少,以及乙肝病毒感染等,与我国近半癌症死亡,和四成癌症的发病有关。图中国不同性别癌症死亡患者已知危险因素人群归因分值(PAF%)分布杨进刚阜外2023-08-12 11:40:52
0000阜外医院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诊治经验:用单指引导管治疗有同侧侧支的CTO病变
阜外医院杨跃进等发表研究表明,对于具有同侧侧支的左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经桡动脉6Fr单指引导管逆向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操作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动脉穿刺置管,简化手术操作过程,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杨进刚阜外2023-08-28 13:42:42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