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立医院学者提出预测闭塞病变PCI后左室功能新方法
研究纳入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或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错过时间窗(>12 小时以上)半个月以上仍有症状的 34 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具有至少1支主要冠状动脉闭塞的病变,择期行PCI后,使用一根头端带有压力-温度传感器的冠状动脉导引导丝进行 IMR 测定。以 IMR=25 U 为界值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微循环正常组和微循环异常组。
来源:王世超, 刘玉昊, 武越, 等. 微循环阻力指数对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择期行介入治疗的预测价值 及影响因素, 中国循环杂志, 2016, 31: 332.
研究者还提出,在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的患者中,hs-CRP 是预测冠状动脉微循环异常的独立的危险因素(OR=2.41),提示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后 hs-CRP 高的患者即使是择期开通了闭塞血管,也会出现微循环障碍,提示预后不良。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学者提出,微循环阻力指数可预测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择期行 PCI 后左心室功能恢复情况。
根据 ROC 统计分析,预测 LVEF>50% 的 IMR 最佳界值为 32.5 U,提示微循环异常患者即使择期行 PCI 术,患者的心功能恢复较差,因此 IMR 对于完全闭塞的冠状动脉择期行 PCI 术后的心功能有很好的评估价值。
本研究中,完全闭塞的冠状动脉择期行PCI 后,微循环正常组的 LVEF 明显高于微循环异常组,同时微循环正常组PCI术后3个月的LVEF较术前有所增加;而微循环异常组LVEDD明显高于微循环正常组,微循环异常组PCI 术后 3 个月的 LVEDD 较术前明显增加。
0000
相关推荐
中风后走路不利索?美研究称,高强度行走训练事半功倍
一场中风后,很多患者腿脚不利索,走路是个问题。怎样更好让患者恢复平衡和走路能力?近日,一项由美国国家残疾人独立生活和康复研究所和国家神经学疾病与中风研究院资助的研究,带来了好消息。该研究发现,对中风患者给予高强度的行走训练会更好改善患者行走能力和平衡能力。传统的步走训练,除了强度低,通常也仅是朝前走走。阜外医院研究称,无脾综合征伴发先心病常有5个以上心脏畸形
阜外医院王浩、孙妍等研究提示,无脾综合征所伴发的先天性心脏病具有明显的特征性改变,一般累及心脏多个部位,病变较重且难于矫治。本组47例无脾综合征患者的心内畸形主要有7类:心脏位置异常16例;大范围间隔组织缺损47例;房室瓣异常42例;主动脉起源异常47例;大动脉相互关系异常46例;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瓣及肺动脉发育异常45例;体静脉引流异常44例;肺静脉引流异常28例。高危分叉病变应主动“出击”保护边支!JACC介入子刊发表阜外医院窦克非、徐波等CIT-RESOLVE研究
对于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主支血管植入支架后边支急性闭塞是严重介入并发症之一,并可导致严重的临床不良事件。但目前国际上仍倾向于推荐传统治疗策略(导丝保护,单支架,必要时双支架)。而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窦克非和徐波等在JACC子刊发表的CIT-RESOLVE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边支闭塞高风险分叉病变时,相对于传统治疗策略,主动边支保护策略可减少边支闭塞。杨进刚阜外2023-09-04 12:30:19
0000我国家庭监测功能的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注册研究:全国323家医院5378例患者使用,价格、医保政策和认知等影响使用
近期,家庭监测功能的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的临床应用的多中心注册研究结果发布。自2009年国内引进了第1台有远程监测功能的CIED以来,截止2014年12月31日,全国323家医院共5378例患者植入,其中起搏器占了68.0%。图12009~2014年具有家庭监测功能的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植入类型比例杨进刚阜外2023-08-03 13:51:00
0000如何识别冠脉左主干和三支病变?江苏学者称,新超声技术可助力!
目前,临床上超声心动图主要通过观察有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判断有无心肌缺血,但未发生心肌梗死的缺血心肌静息状态下室壁运动异常往往并不显著,且肉眼观察室壁运动主观性较强,对医师经验依赖性较大,缺乏定量评价指标。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陈银花等报告,近年发展起来的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可比较敏感地发现静息状态下室壁运动正常患者的冠状动脉左主干和三支病变。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2:14:29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