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医院病例(心脏上的针)
此针由手臂静脉经腔静脉至右心房,再到右心室,经过肺动脉到肺组织,最后窜到胸壁皮下。幸运的是三枚针竟然一枚也未刺入心脏。
图2 CT显示左肺及心脏左室游离壁有针状异物,左下肺心缘旁可见条状金属密度影,周围少量渗出性改变
这是一位48岁的女性,3月前在院外因反复发热诊断普通感冒,予以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等静滴后症状缓解。就诊时中性粒细胞78.7 %,C反应蛋白13.2 mg/dl。
图1 胸片示左下肺及心影内可见短棒状金属异物影;超声提示心脏内21 × 11 mm2并伴有赘生物钙化的团块。边界不规则,回声不均,部分有钙化,占位性病变活动度较大。
家属赶紧把她送到医院做手术,结果在缝衣针失踪的部位没有找到缝衣针。
阜外医院的医生表示,这位女士太幸运了。
“游走”的针
有一位17岁少年,自己在左上臂静脉内插入三枚5 cm长缝针,一周后感觉胸痛。
一位教授吞了一根3厘米长的鱼刺,卡在了靠近食管的位置,因要去开会,回来后再取,随后,并执意离开,谁知第二天,鱼刺位置滑动,刺破了主动脉,大出血身亡了。
国外还有病例报告,一个10岁小孩,无明显外伤史,就诊前一年半有发烧、寒颤症状。用抗菌素治疗后,一年半中无任何症状。
打开胸腔后发现,其右心室内有一灰白色坏死组织,中心部有一枚2 cm长的锈针。针被取出后病孩不久即恢复健康。
近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叶绍东等报告了一个罕见病例,患者在就诊时,心脏和肺脏上扎着一根针。
[2] 仲伟国. 心脏里的一枚针是从哪里的?自然杂志, 1978, 2:138.
针长2 cm,针尖刺向心室腔,针尾在心房腔内。针的表面不光洁,已发黑,针与瓣膜牢固粘连,不能轻易拔去,证明在心脏里已有较长时间。
后来,不幸导管断裂,遗留在心脏内,引起发炎达17周之久,用抗菌素治疗无效。最后,通过手术取出浮管,该病孩才告痊愈。
医生询问了死者家属,了解到死者生前没有明显外伤史,身体表面亦无明显疤痕。
该患者术后继续接受抗感染治疗,1月后恢复。
但没有证据的话,不能乱说。
[4] 杨鲸蓉,杨胜生,谢永伟,等. 心脏异物一例及文献复习.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1, 5: 7434-7436.
[1] Shaodong Ye,Lin Li, Qiuting Dong, Guogan Wang. Cerebral infarction caused by aheart-breaking needle: a case report. J Med Case Rep, 2016, 10(1):29.
想到心脏里有针,很多人会直觉的认为,肯定是凶杀案。
来源:
经X线检查,发现左侧肺门有一枚,左肺下叶有二枚。
该女士应该做手术取出异物,但麻烦的是,入院第3天患者出现左上肢麻木伴嘴角歪斜,予以行头颅CT示右侧额叶多发脑梗死,左侧基底节区多发腔隙性梗塞灶,考虑为新发脑梗死。
有一次,在锁骨附近的穴位进行针灸时。她一不留神,这根缝衣针竟一下被扎得没有影了。
2002年,湖南临湘五羊刺绣厂里45岁的刺绣女工有腰肌劳损和肩周炎等多种疾病。
但该女士因没有典型寒战、发抖等相应症状,以致院外误诊为普通感冒。
这个小伙子太幸运了。更多的情况是,鱼刺卡喉后,如果盲目相信吞饭团、喝醋等土方法,的确有可能会造成“越卡越深”,甚至可能使动脉破裂。这种情况也屡见于报道。
曾有个7岁女孩,因大脑积水,脑室压力增高。治疗时用一根带有活瓣开关的塑料导管,连通脑室至心房,以调节脑室压力。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5》就是这样一本书。
在5日后,该女士行外科手术,取出赘生物及窦道中共去除三段金属异物(图3)。
随后,缝衣针随着肌肉的活功而逐渐移入小静脉,又随血液循环而进入腔静脉,到达右心房,最后山于心脏的节律性收缩,致使缝衣针刺在三尖瓣上。
此次就诊前三天,发热、寒颤症状复发,再使用抗菌素却无效。经检查发现,肺部充血,肺内有小血栓,并发现心脏内有2 cm长的金属异物。
2个月再次反复发热,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尖瓣前叶强回声光团,考虑心内膜炎。术中取出3.0 cm ×0.3 cm质硬物体,为鱼刺。
显然,正是这枚普通的钢针,造成了三尖瓣的表而不光滑,血流的机械性冲击和接触,使细菌渐渐在这粗糙面上磨集起来,继而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造成败血症而死亡。
心脏和动脉其实和食管后壁非常近,吞咽食物时,异物如果不慎被吞下,在食管中到达狭窄处时,会出现刺破食管后壁,然后随着血液流动,也刺破心脏主动脉的可能。
他拒绝手术治疗,而后施用抗菌素,感到毫无不适。
夺命鱼刺
还有更奇葩的。
[3] 李作明. 手术台实证“体内针游”. 家庭护士, 2007, 28 :8-11.
术中医生看到,属异物于前乳头肌根部,穿过左室游离壁至肺形成钙化窦道,并于心腔内乳头肌根部及心包侧形成赘生物。异物周围形成约6 mm的组织坏死区,该坏死区的心内膜平滑性亦受损,与金属异物一起,成为细菌附着及血栓形成的始发地。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报告,一位20岁小伙子在3个月吃食时,被鱼刺噎后出现发热伴上腹部疼痛,于当地医院抗炎后,患者体温下降至正常后再次升高伴腹痛,以“急性胃肠炎”经抗炎后症状好转。
一个月后,用X线复查,发现三枚针中有两枚已在胸壁上,然后作一小手术即将二枚针取出。
给她做手术的医生说,“一个女工不可思议的行为,给她自己带来了一场致命的危险。”
医生们对他的死因作了如下推论:患者可能在床上翻身时,凑巧被缝衣针刺入颈部,而他年岁大了,反应迟钝,未能感觉出来。
后来她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赶紧送到大医院,医生再次通过X光和CT扫瞄对患者的肺和心脏进行检查,结果发现,这根4厘米长的针竟藏着这位女士的右心室里。
早在1978年,上海一家医院曾收治一位患者,是一位男性64岁病人,不规则发热一月。医生检查认为是慢性败血症。经用大量抗菌素治疗,却无效而死亡。
图3 a三段金属异物;b 赘生物
阜外的医生怀疑,这位女士因异物可能存在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也提示链球菌感染。
心脏上的鱼刺
但同时也认为,该患者即使没有脑梗塞,其实也能够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因赘生物中已出现钙化改变,考虑其性质为陈旧性病变,故本次脑栓塞的栓子来源与新出现的反复感染相关的赘生物形成有关。
国外有学者曾报告了14例心脏异物,认为有栓塞、感染和心律失常时应取出来。
蹊跷的心脏异物
该女士在20天前突然一过性意识丧失,持续时间约4分钟,伴大便失禁,不伴抽搐、口吐白沫、手足挛缩等,经数分钟后意识逐渐恢复。第2天于当地医院行头颅CT 示“额颞区缺血”,未作特殊处理。
有时候针也可以跑到肺脏中。
尸体解剖发现,死者右心腔内三尖瓣上,竟斜插着一枚7号缝衣针!
重庆晨报曾报道,西南医院1年来,共有1762人取鱼刺,有人因为鱼刺住院,有人因为鱼刺做开胸手术,还有人因为鱼刺而去世……
流动的输液针
一般情况下,鱼刺刺破动脉血管壁的情况非常危险,如果在被刺破的前提下做弯腰或者是大笑的动作,都有大出血毙命的可能。
为了省钱,她就找到一个老中医进行针灸。没想这一试,效果竟然很不错。此后,每到病痛发作的时候,她便自行针灸。但针灸所用的针是一种很昂贵的物品,她便开始尝试着用大大小小的缝衣针来代替。
后来发现,死者的儿子是裁缝。而死者生前睡觉的床头,插着十多枚缝衣针。
跑到肺上的针
【一生可能只见一次的病例】
结合病史,考虑为小伙子于入院前3个月吃鱼时,被鱼刺哽噎后,用饭团、蔬菜强行吞咽,致鱼刺在吞咽运动,以及在心脏的跳动及大血管的搏动下,使得鱼刺缓慢的移动,穿破食道壁后通过左心房后,随血流进入左心室而嵌于二尖瓣腱索、乳头肌处,并刺穿二尖瓣前叶,也可能为鱼刺穿破食道壁厚直接穿入左心室后壁,逐渐进入左心室至术中所见位置。
2022年,中国循环杂志荣获多项荣誉!
在2023年第一次《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上,编辑部主任杨进刚报告了2022年杂志的相关工作。杂志核心影响因子再创新高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2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显示,《中国循环杂志》核心影响因子再次刷新,由2020年的4.556提升到2021年的6.064。杨进刚阜外2023-10-02 10:52:510000腰越粗,血压越高!南京学者研究
近年来不少研究证实,腹型肥胖(腰粗)与心血管病和死亡密切相关。近期,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孔祥清等对2007-2018年美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腰越粗的人,出现高血压的风险明显增加,年轻人风险更高。研究者指出,该研究说明,腰围可作为评估高血压发生风险的一个重要生物标志物。在评估与脂肪分布相关的心脏代谢风险时,不论体重指数如何,都要测量腰围。精准干预:治疗病理性心肌肥大的新策略!Circulation杂志刊发阜外医院王利团队重磅研究
近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王利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发表在心血管专业杂志Circulation上。杨进刚阜外2023-09-02 15:39:420000美国发布妇女儿童“吃鱼”指南:鱼分好中差三类,含汞量是标准
近期,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美国环境保护署发布了一部关于生育年龄女性尤其是孕妇、哺乳期女性和幼儿如何吃鱼的指南。鱼类和其他富含蛋白的食物,有助于胎儿发育、婴幼儿成长。为了指导上述人群更会吃鱼,在这项指南中,共包含了62种鱼类、贝类等,指南将鱼分为三类:最佳选择,良好选择以及避免食用的鱼类。表1杨进刚阜外2023-08-06 12:21:2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