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兴国(全导联远程实时传输Holter有助于指导建立心电危急值)
“我们监护发现的6 例患者出现符合相关的心电危急值现象,但是未经处理后均自行恢复。说明连续传输动态心电图的心电监护虽然可以提高心电学事件和心电学危急状态的检出率,但也提示应对心电学危急值重新制定、商榷,避免随之而来可能出现的过度医疗。”研究者表示。
事实证明,远程心电监测可以提高心律失常检出率,可以对室速、室颤和停搏等严重情况进行早发现和早诊断。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共回顾性分析了该院1000例远程心电监护数据,其中男517 例,女483 例。患者均使用12 导联同步全导联连续传输Holter 监测。
心电监护仪软件系统发现紧急事件并及时发出警报,不过6 例患者均未立即给予处理,随后自行恢复。
研究表明,网络心电图的心电异常检出率在40% 以上,而常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只有1.1%。早期预警、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危机心电异常,是防止突发心血管急性事件死亡的有效措施。而新型12 导联同步记录实时传输Holter 可以实现远程心电监测,24 h 移动实时监测等功能。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5》就是这样一本书。
研究者介绍说,2014年5月美国心律学会公布的大规模心脏起搏器患者相关临床研究显示,未参与远程心电监测的患者死亡风险是积极参与远程心电监测患者的2.4 倍。
“这种远程心电监护可用于术中术后手术观察,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的监护,药物治疗疗效观察,高危人群的常规监护和预警以及亚健康人群的保健监护和预警。”研究者指出。
郭继鸿:中国心脏性猝死防治不容乐观
来源:王芙蓉,孙兴国,谢思欣,等. 全导联远程实时传输Holter 的临床应用及心电学危急值的思考. 中国循环杂志, 2015, 30(suppl1):192.
相关文章阅读:
【一生可能只见一次的病例】
结果发现,这1000位患者在监护期间,有6人发生了紧急心电事件。包括1 例急性心肌缺血,3 例短暂全心停搏(其中停搏时间最长达到16 s),2 例室性心动过速。
心脏病发作常常具有一过性的特点,容易漏诊,不易捕捉,甚至发生猝死。因心血管病死亡的患者有七成因突发急性心血管事件而失去早期救治机会。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孙兴国等进行的研究表明,全导联远程实时传输心电图有助于及时发现各种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
心电图危急值报告制度
Science转化医学子刊:引起药物过敏的不一定是药物
5年前,美国布莱根妇女医院GiovanniTraverso注意到这样一位特殊患者。这位患者在用了奥美拉唑后,病情没得到改善,反而出现不适。结果发现,是因为奥美拉唑制剂中含有小麦成分,而患者对麸质过敏。此外,实际中也有人用了抗过敏药,结果过敏症状更严重。“事件引人深思,我们对药物的非活性成分可能造成的影响,认识远远不够。”Traverso表示。睡多睡少都让人变傻?JAMA子刊研究
睡觉是一门学问!近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学者在JAMA子刊发表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睡太少或睡太多都可能导致认知能力衰退。该研究中,睡眠不足被定义为每晚睡眠≤4小时,而睡眠过多则被视为每晚睡眠≥10小时。研究者建议,睡眠不足或睡眠过多的人,应该对他们的认知功能进行监测。房颤伴左房扩大,外科微创消融双房更有效!阜外医院郑哲等研究
以往有研究显示,胸腔镜下射频消融术常以肺静脉或左心房后壁和左心耳为靶点,但消融局限,疗效有待提高。电生理研究表明,右房可能在房颤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和左心房扩张的患者中,除左房外,右房基质可能参与房颤的发作和持续。杨进刚阜外2023-09-24 13:36:01
000045项研究Meta分析:早期慢性肾病患者应优选新型抗凝药物
根据发表在《内科学年鉴》上的研究结果,在早期慢性肾病患者中,新型抗凝药物的获益高于华法林。研究者分析了评估新型抗凝药物和华法林效果的45项试验,涉及34082名参与者。研究人员发现,在房颤和早期慢性肾病患者中,与华法林相比新型抗凝药物降低了中风或全身性栓塞(RR=0.79)和出血性中风(RR=0.48)的风险。JAMA杂志文章称,收缩压≥110 mmHg可增加死亡风险,近25年全球因之死亡者增49%
根据最新发表的2015全球疾病、损伤和危险因素负担研究(GBD2015)数据,1990-2015年,收缩压升高的人数显著增加,而因收缩压升高死亡或残疾的人数亦大幅增加,其中因收缩压≥110~115mmHg而丧失的健康寿命半数以上发生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和美国5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