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口好(心脏就好)
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七要点:水平颤动拂刷法刷牙是个什么鬼?
相关文章阅读:
掉牙患者有何特点?研究者发现,掉牙多的冠心病患者除了更老外,女性居多,还多吸烟,不爱运动,多患糖尿病、高血压,还有点胖,此外接受教育程度也偏低。
来源:
作者表示,研究虽然不能证明牙龈疾病与冠心病患者预后差的因果关系,但不讲究口腔卫生的人,会发生牙龈疾病。因此,要注重刷牙和使用牙线等手段保护牙齿。
[1] Vedin O, Hagström E, Budaj A, et al. Tooth loss is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poor outcomes in stabl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Eur J Prev Cardiol. 2015 Dec 16.
“心脏疾病与牙龈疾病有很多共同的危险因素,比如吸烟与糖尿病,但即使校正了这些危险,二者似乎还是有一定关联。”研究者说。
近期一项在39个国家15000余位冠心病患者中进行的研究发现,牙好的人,身体也就更好。掉光了牙的人,死亡风险大幅升高。
[2]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ith no teeth have nearly double risk of death. Medicalxpress. December 16, 2015.
研究者发现,牙齿完好、20~25颗牙齿、15~19颗牙齿、1~14颗牙齿和牙齿一颗也没有这5种人中,每升高一个级别,就会增加6%的心血管事件风险,17%的心血管死亡风险,和16%的全因死亡风险,以及14%的卒中风险。
欢迎购买《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
这项研究共纳入39个国家15456位冠心病患者,其中16%的人牙齿掉光,近40%掉光一半。
平均随访3.7年时,有1543人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或者脑卒中的复合终点),705人死于心血管病,1120人死于其他原因,746人发生心肌梗死,301发生中风。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5》就是这样一本书。
“牙龈疾病所致炎症,是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者表示。
【刷牙保健康】每日刷牙≤1次者,高血压风险增20%
【一生可能只见一次的病例】
筛查儿童血脂异常,或需使用脂肪指标!中国万名儿童调查
对于儿童,如何识别持续性血脂异常,是将心血管病防治战线前移的关键。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慢病管理中心米杰等发表研究提示,在基于脂肪质量指数(FMI)和体脂率(FMP)诊断的肥胖儿童中,筛查出持续性血脂异常的特异度均高于体质指数。脂肪质量指数和体脂率均为衡量脂肪量的指标。二成患者植入ICD后会发生电风暴!阜外医院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研究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预防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患者猝死的有效策略。阜外医院一项研究发现,近22%的患者在植入ICD的4年内会发生电风暴,其特征是多发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研究共纳入88例确诊并植入ICD的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年。电风暴被定义为24小时内发生≥3次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研究显示,半数患者在ICD植入的第一年发生心室电风暴。近一半的患者患有复发性电风暴。严格管理LDL-C和血压,降糖用新药!ESC心血管病预防指南
为什么发生心梗、中风和外周动脉疾病?90%的风险可由吸烟、不良饮食习惯、体力活动缺乏、腹型肥胖、“三高”、精神心理因素以及饮酒解释。为了更好预防心血管疾病,8月30日,202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发布了最新版心血管疾病预防临床实践指南。LDL-C低一点,心血管病风险低一些指南指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加心血管病风险的影响与LDL-C基线水平和暴露时间决定。杨进刚阜外2023-09-19 10:25:38
0000治疗慢性肌肉骨骼疼痛,要同步进行心理调节!中国专家共识
慢性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疾病,是影响人群健康的最普遍问题之一,中国慢性疼痛人数约1亿。国际疼痛学会定义慢性疼痛为“超过正常的组织愈合时间(一般为3个月)的疼痛”,或超过正常组织愈合后仍然存在的疼痛。有人把慢性疼痛比喻为一种“不死的癌症”。肌肉骨骼系统慢性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疼痛。导致肌肉骨骼系统慢性疼痛原因有骨关节炎、骨坏死、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痛、手术后的疼痛等。杨进刚阜外2023-09-07 10:06:35
0001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CAMI)研究启动匹伐他汀糖代谢研究
在刚刚结束的第7届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年年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晓津教授介绍,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CAMI)研究项目组今年已经启动了伴有糖代谢异常的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比使用匹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糖代谢影响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高晓津教授杨进刚阜外2023-08-04 10:46:21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