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导尿管疼么?为什么要插导尿管?
插导尿管,一般都是做手术需要。特别小的手术不需要,但是手术时间长的如果不插导尿管,患者会出现膀胱破裂,或者尿失禁。
插导尿管的时间有2种。

第一种是手术前的早上插导尿管,
第二章是手术麻醉之后插导尿管。
手术前,插得时候肯定不舒服,但是慢慢适应了,手术结束之后没什么太大的感觉。
麻醉后,插得时候一点感觉都没有,因为已经睡着了,但是等麻醉醒过来的时候,很多人会对导尿管非常不耐受,觉得很不舒服。
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有人说,趁着麻醉的时候拔掉不就行了?
问题是手术后病人处在麻醉的状态。拔掉导尿管,自己也尿不出,涨的更难受。
尤其是特别的颅脑手术,可能需要术后2-3天才能完全拔掉导尿管。
其实插入还有第三种方法,就是先用点麻醉药,但是还没有完全麻醉的时候插管。
有研究表明这个时候插管效果最好,对患者心率血压影响比较小,术后也较为耐受。
还有就是,女性的尿道比较短,插导尿管的疼痛要好一些。

如果你做过手术,你的导尿管是在什么时候插的呢?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
0001
相关推荐
老年或低体重患者应用普拉格雷应减小剂量!
阿司匹林联合P2Y12受体抑制剂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治疗的基石。P2Y12受体抑制剂包括氯吡格雷、普拉格雷和替卡格雷。出于安全考虑,建议75岁及以上或体重小于60kg的患者将普拉格雷剂量减少到5mg/d。ISAR-REACT5研究表明,普拉格雷在降低死亡,心肌梗死或卒中的复合终点方面优于替卡格雷,同时又不增加出血风险。《自然通讯》研究:新发现35个与人类血脂水平相关的新脂质基因变异
赫尔辛基大学研究人员在《自然通讯》上发表研究称,发现了35个与人类血脂水平相关的新脂质基因变异,其中10个基因变异与心血管疾病风险有关。这项研究表明,与传统的脂质测量方法相比,以循环分子脂质水平为重点的遗传研究更有助于改善心血管风险的预测和治疗。血脂是公认的心血管疾病的遗传危险因素,传统的血脂如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通常被监测以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北京成人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6.26%,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所发表数据显示,北京市18~65岁常住居民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6.2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32%)及东部城市地区平均水平(9.17%)。此外,北京市18~65岁人群平均胆固醇水平为(4.69±0.95)mmol/L。胆固醇边缘值升高率为21.34%,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6.26%。男性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6.33%,女性为6.20%,无差异。【CSPPT亚组分析】动脉僵硬是中风“帮凶”
近期,由霍勇等牵头进行的中国卒中一级预防研究(CSPPT)的亚组分析显示,除了血压不达标,臂踝脉搏波速度增加同样会增加高血压患者的卒中风险。如果患者血压不达标的同时脉搏波速度增加,则卒中风险最高。杨进刚阜外2023-08-01 12:45:26
0000运动,可降脂!北汪芳等综述
常见的血脂异常主要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甘油三酯(TG)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发现并干预血脂异常是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手段。流行病调查提示,在一般人群中血脂异常的患病率约在30%~40%。杨进刚阜外2023-10-02 11:45:02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