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院外心原性猝死抢救成功率仅1(3)
该研究中,从急救系统从接到电话至抢救人员到达现场的平均时间是16分钟。这一数据也离发达国家有不小的差距。
作者指出,中国的猝死急救存活率远远低于北美和欧洲。改善这一现状则是系统工程,包括,尽快呼叫急救系统,救护车的快速到位,旁观者的心肺复苏,以及公众教育等。
北京已经是医疗条件最好的城市,院前急救还存在很大的提高空间。其他城市的情况也就可想而知了。深圳曾报道,院外猝死抢救成功率仅0.06%。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北京朝阳医院李春盛等报告,在2012年的北京,对于发生院外猝死的患者,在医疗急救系统(EMS)到达后,四分之三的人已无生命体征。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并实施抢救的心原性猝死患者中,最终能够存活下来的人仅为1.3%。
来源:Shao F, Li CS, Liang LR, Li D, Ma SK. Outcome of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s in Beijing, China .Resuscitation. 2014;85(11):1411-7.
作者报告,在2012年,医疗急救系统确认了北京城区的9897例猝死,其中有2421人(24.5%)进行了心肺复苏,也就是说,四分之三的人在急救人员到达时没有了生命体征。
作者认为,北京院外心原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远远低于欧美国家。比如阿姆斯特丹和悉尼均为13%。北京的情况虽与亚洲相似,但这些亚洲的数据都来源于10年前,甚至20年前。
研究还发现,74.5%的猝死发生在家中,15.5%在公共场合。
在心原性猝死的1693人(70%)中,虽然有74.5%的人目睹了心原性猝死,但仅有11%的患者接受了心肺复苏。最终到达医院时,存活的患者仅4.2%,最终从医院能活着出院的患者仅1.3%,而仅有17人(1%)在出院时神经功能没有受损。
Lancet杂志发表Meta分析:可吸收支架1年时支架血栓风险升高1倍
近期,德国学者在Lancet杂志上发表了一项Meta分析。该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依维莫司洗脱支架相比,依维莫司生物可吸收支架的1年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升高1倍,晚期管腔丢失也更多。工作日12点后睡觉,心梗风险高!西安交大研究
睡眠时长、上床睡觉时间及觉醒时间均与心血管病密切相关。此前研究发现,睡得太晚会导致人变胖,增加心梗、中风、心衰等病的发生风险。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研究人员利用美国睡眠心脏健康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后进一步证实,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工作日如果晚上12点后才睡觉,心梗发生风险会明显增加。股静脉穿刺位点过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和股动静脉瘘防治的阜外经验
随着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介入相关的并发症逐渐增加,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和股动静脉瘘较为常见。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沈晨阳、张永保等总结了12例股静脉穿刺导致的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股动静脉瘘的发生原因及处理策略。研究者指出,股静脉穿刺位点过低是引起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股动静脉瘘的主要原因;手术治疗安全、有效。杨进刚阜外2023-09-30 17:21:280000姚焰:起搏器植入后房颤的防治技巧
心脏起搏是目前治疗症状性心动过缓唯一有效的治疗,但植入起搏器后房颤的累积发生率高达30%~40%,显著高于无起搏器植入的普通人群。对此,阜外心血管医院姚焰教授和樊晓寒博士指出,所有植入起搏器的患者,预防起搏器术后房颤需根据个体病情特点选择尽可能生理的起搏模式和程控间期,最大化起搏的益处,最小化起搏的不良作用.仅需4种健康生活方式,就能延寿约7年!英国近50万人研究
一个人好好保养,莫过于过过健康生活,那么对于一个有诸多慢性病的人,开启健康生活方式,会有什么变化?英国莱斯特大学学者对近50万人进行的研究给出了答案:不论是否合并多种慢病,健康的生活方式会让男士延寿6.3年,女士延寿7.6年。这项研究中,研究者评估了36种慢性病和4种由参与者自我报告的生活方式(休闲运动、吸烟、饮食和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