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医院抢救碘造影剂过敏性休克5年经验,及早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或有益)
研究者进一步分析这5例对常规抢救药物反应不佳的患者发现,3例存活患者在休克10~30分钟就使用甲基强的松龙大剂量(500~1000 mg)冲击治疗,此后情况渐趋稳定;而未早期使用或未使用甲基强的松龙抢救的2 例患者死亡。
冠心病患者往往基础情况较差,如果发生碘造影剂过敏性休克,更是雪上加霜,抢救更难,阜外医院学者通过总结该院5年经验发现,介入诊疗中发生过敏性休克后,抢救中在使用肾上腺素等常规抢救药物的基础上及早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可能有益。
值得一提的是,有调查发现,放射医护人员对造影剂过敏性休克救治措施完全知晓率仅有11%。此外,虽然国内总体冠脉介入导管室的抢救备药情况尚不明确,但有调查表明,目前临床上抢救车常规备用的糖皮质激素仍多为地塞米松。而实际中,过敏性休克起病急骤,抢救时间极其短暂。
在该研究中,9例患者表现为血压迅速下降,2例患者突发意识障碍,4例患者以皮疹潮红、眼结膜水肿等皮肤黏膜表现首发。为此,研究者特别指出,术者要提高警惕,正确判断,果断处理。
而且要注意的是,碘过敏皮肤试验可能预测价值不大,在该研究中,所有15例过敏性休克患者均呈阴性。此外,过敏性休克患者首发表现多样,也会影响临床判断。
研究者介绍说,抢救中首要的是立即停止注入碘造影剂,关键在于维持气道的通畅和有效的血循环。肾上腺素仍是首选的快速有效对抗循环衰竭的药物,即使是通常情况下视肾上腺素为相对禁忌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来源:庄伟, 吴永健,刘玉清,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手术中碘造影剂过敏性休克发生特点及抢救经验. 中国循环杂志, 2013, 28:262-265.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研究者认为,各类糖皮质激素药代动力学及作用效力不同,以甲基强的松龙、泼尼松、泼尼松龙等为代表的中效激素,综合性能适用于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不过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感染和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等大剂量激素的副作用。
其中,10例患者对常规抢救措施反应良好,情况趋于稳定,但有5例患者对多巴胺、地塞米松反应较差,虽对肾上腺素有反应,血压也仅维持10分钟左右。
研究发现,2007-2012年5年来,接受介入治疗的79 102例患者中,15例在术中发生碘造影剂过敏性休克,最终2人死亡。所有患者使用的均是非离子型碘造影剂。
年轻人高同型半胱氨酸 吸烟,冠脉病变更重!安贞医院研究
北京安贞医院学者发表的一项大规模研究提示,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年轻人,如果吸烟则对心血管的危害会更大。该研究发现,在排除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影响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吸烟的组合是早发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这与35岁以下的年轻人冠脉狭窄的严重程度独立相关。研究者认为,综合考虑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吸烟量可以更好地反映冠心病的发展。BMJ研究批评中国控烟乏力:年烟草消费量250万吨,超40个最高消费国家总和
近日,发表在BMJ的两项研究点名中国,指出吸烟控制力度不够,即使签署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后情况也不容乐观。根据中国疾病负担报告,烟草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第三位危险因素。研究表明,美国、日本、德国等吸烟大国控烟一片良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香烟消费持续下跌,但中国、印尼等国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中国,是全球吸烟大国,仅2013年消费量就超过250万吨,超过了全球40个烟草最高消费国家的总和。心衰前期筛查,迫在眉睫!JACC心衰子刊主编文章
全球1%~3%的成年人有心衰,而患病率仍在上升,此外心衰死亡率也依旧较高,5年死亡率为50%~75%。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在≥35岁的中国人群中,心力衰竭患病率为1.3%,约有1139万心衰患者。近日,JACC心衰子刊的主编BiykemBozkurt发文指出,应该加强心衰前期患者的筛查和管理。杨进刚阜外2023-09-28 17:37:05
0001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瑞士研究称,住院死亡风险比流感高50%!
2月15日,JAMA子刊发表的一项瑞士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表明,因感染奥密克戎B.1.1.529毒株住院的患者,院内死亡风险比流感住院患者高50%,两类患者的重症监护室住院率相似。作者指出,尽管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死亡率从最初的12.8%降至了7%,但仍明显高于流感患者。该研究结果表明,新冠病毒感染仍然不能简单地与流感相比。杨进刚阜外2023-10-02 11:07:07
0000乐观是防病良方!哈佛7万女士研究:乐观者慢病风险降30%
健康自古便是永恒的话题。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使人少受疾病侵扰。拿破仑曾经说过:“积极的心态,就是心灵健康的营养。这样的心灵,能吸引财富、成功、快乐和身体的健康。”近期,哈佛大学学者在欧洲呼吸学会2020年国际大会上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可能是长寿的关键。这项研究在八年中对7万名女性进行了调查,发现那些更乐观的人死于心脏病、癌症和中风等疾病的风险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