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脸红是(酒精伤身,信号,高血压和癌症风险升高)
红脸蛋儿的,说的是喝酒脸红的人。这中情况在东亚人中较多,约占三分之一,又有人称之为亚洲红(Asian Flush)。
其实,喝酒脸红就是表明不胜酒力。喝酒脸红实际上是提醒“酒精伤身,不宜多喝”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喝,那不是自找苦吃嘛。
我突然想到,心内科有一种病,叫“酒精性心肌病”,就是喝酒特别多的人,心脏会变得很大,最终发生心力衰竭。是否有这种病的人,喝酒后也脸红,下次碰到这种病人,我也要问问。
2010年中国还有一项对4000多人的研究发现,喝酒脸红的人发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风险升高将近4倍。
酒场上,有人称,要提防四种人,分别是:红脸蛋儿的、扎小辫儿的、不吱声儿的和揣药片儿的。意思是这四种人能喝酒。
韩国的一项研究发现,与不饮酒的人相比,“红脸蛋儿的”每周喝酒四杯,高血压危险翻倍。相对而言,对于喝酒面不改色者,每周喝酒八杯,高血压危险才会增加。也就是说,“红脸蛋儿的”喝酒更容易高血压。
最近我国学者发现,饮酒后脸红如果还酗酒的话,容易患食道癌。
喝酒脸红,可能是对酒精敏感,或酒精不耐受,是由于机体无法分解乙醛,外周血管扩张,看起来脸红扑扑的。这样一来,机体会让血压升高一些,以保证大脑的供血,长此以往,血压就会持续性升高。
除了食道癌外,我国在江苏进行的一项研究还发现,携带喝酒脸红基因的人,如果大量饮酒,还显著增加患肝癌和胃癌的风险。当然,酒精性肝病也是喝酒脸红者最重要的器官损害之一。
为什么会这样,目前还不太清楚原因,但有人认为,这一突变可以保护喝酒脸红者,原因就是上文所说的过量饮酒的危害。
有人会问,你不是说喝酒升高血压吗?这不矛盾,喝酒时外周血管扩张,实际上动脉内血容量是减少的,血压升高是假象,是机体的一种代偿机制。再吃降压药,尤其是扩血管和有利尿作用的药物,可能会非常危险。
如果已经有高血压,喝酒就更危险了。有的降压药扩张血管,有的降压药物有利尿作用。酒精本来就对血压影响很大,再加上降压药物的作用,可能会导致低血压。
有一种戒酒的药物,就是让体内乙醛积累,进而通过引起恶心、呕吐和其它严重酒精反应症状来阻碍人们继续喝酒。而考古学证据表明,中国农民早在九千年前,就发明了用大米、蜂蜜、葡萄和山楂来酿酒。
喝酒脸红是“酒精伤身”的信号
不同种族的人喝酒脸红的发生率有很大的差别。前文说,东亚人有三分之一,藏族人只有14%,而欧洲人只有5%。有研究发现,这种“亚洲红”突变出现的时间,与水稻首次驯化的时间一致。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对某些人,血压高一些,可能还不足以警惕,那么,癌症呢?
中科院有一项研究发现,在中国东南少数民族人群中,携带喝酒脸红基因最普遍,发生率高达99%。在西南人群中比较普遍,发生率为60 ~ 70%。研究人员还发现,存在突变发生率较高的地区,与数万年前中国水稻驯化的考古地之间有较强的地理相关性。
“红脸蛋儿的”喝酒更容易高血压
有一种喝酒脸红的人,由于基因的关系,醉倒的很快。还有一种人,苦练酒技之后,能够在脸红的情况下,千杯不倒,但实际上乙醛在体内的堆积越来越多,对身体的损害实际上更大。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红脸蛋儿的”最好不要喝酒。
饮酒后脸红还酗酒,患食道癌、肝癌和胃癌风险高
ARB或对大脑更有益!SPRINT研究新分析
高血压是认知功能下降和痴呆的主要可纠正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有研究发现,应用降压药物可降低认知功能下降和痴呆的发生风险,但到底是降压药物的降压作用还是其对大脑有直接影响而发挥作用,目前尚不明确。从药理作用机制来看,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相比,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可能对大脑更有益。气温≥35℃超过2天,猝死风险增16%
韩国学者最近一项研究发现,高温使猝死风险增加14%。尤其是气温≥35℃持续两天及以上,猝死风险增加16%。猝死高发时间集中于下午3~5点。研究定义高温为日平均气温至少连续两天高于年平均气温的第98百分位。研究者提出,气温与猝死存在J型曲线关系。气温低于28℃时,猝死风险较低,当超过28℃时,猝死风险显著升高。亚组分析显示,≥65岁的老年人更易在高温环境中发生猝死。长期用抗生素增糖尿病风险!护士健康研究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会改变肠道菌群,而这些微生物群又涉及免疫系统、消化系统、慢性疾病等等。近期,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长期使用抗生素与女性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有关。数据显示,与不使用抗生素的患者相比,接受抗生素治疗15天至2个月或持续时间大于2个月的受试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分别增加23%和20%。【ACC中国之声】 脂蛋白a升高,增血栓风险!阜外医院袁晋青/赵雪燕团队研究
在2022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科学年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袁晋青/赵雪燕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进行了壁报展示,研究生李毓龙报告,在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中,脂蛋白a[Lp(a)]与D二聚体相关。杨进刚阜外2023-09-25 09:56:58
0000我国1.8亿人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王陇德院士等绘制地图
12月10日,原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院士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吉训明等发表的一项基于2018年中国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项目的研究表明,在我国年龄≥40岁的居民中,1/4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即约1.813亿人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上海患病率最低,天津最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定义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5.0µmol/L。杨进刚阜外2023-09-21 16:20:5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