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勇在ACC报告(H型高血压有了确凿证据,叶酸多降低卒中风险24)
来源:
2013年8月,霍勇教授已在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上公布了该研究的主要结果。
[2]Meir Stampfer, Walter Willett. FolateSupplements for Stroke Prevention: Targeted Trial Trumps the Rest. JAMA,Published online March 15, 2015.
该研究受到了述评专家的高度赞扬。在同时发表的述评[2]中,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两位教授Meir Stampfer和Walter Willett表示,该研究结果非常显著,而且该结果可能还没有完全展示补充叶酸的真实效果,这与几方面原因有关:(1)患者的依从性尽管比较高,但并不理想,只有69%的受试者服用了70%以上的药片;(2)研究期间对照组的平均叶酸水平升高了60%,基线叶酸水平较低者升高尤其明显;(3)出于伦理方面的担忧,该研究过早地被终止了,而实际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治疗组的获益是有所增加的。
该研究显示,无卒中或心梗病史的成年高血压患者接受含10 mg依那普利和0.8 mg叶酸的单片复方制剂4.5年后,首次卒中发生风险较仅服用依那普利者降低21%,主要源自于缺血性卒中风险的降低(HR=0.76);心血管事件复合终点(包括心血管死亡、心梗和卒中)发生风险也降低了20%。
该研究自2008年5月启动,至2013年8月24日完成,在江苏和安徽两省32个社区共纳入20 7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是世界上首次针对高血压患者补充叶酸预防卒中的大规模、双盲、随机、对照研究。研究根据MTHFR C677T(H型高血压相关基因)基因型将受试者分层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服用依那普利叶酸单片复方制剂,对照组仅服用同样剂量的依那普利。
转载请标明: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
[1]Yong Huo, Jianping Li, Xianhui Qin, etal. Efficacy of Folic Acid Therapy in Primary Prevention of Stroke Among AdultsWith Hypertension in China: The CSPPT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Published online March 15, 2015.
美国当地时间3月15日,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在2015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科学会议(ACC 2015)会议上,正式公布了CSPPT研究结果。该研究于报告当日在线发表在著名的《JAMA》杂志上[1]。
研究者指出,卒中是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病因,因此卒中的一级预防在我国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将为我国推进以控制H型高血压为核心的卒中一级预防提供更为确凿的循证医学证据。

该研究表明,我国高血压患者在降压治疗的基础上,补充叶酸可显著降低首次卒中发生风险,提示通过叶酸降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治疗对于预防卒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图 CSPPT研究中两组患者的首次卒中发生风险比较
Philipp E. Scherer: 挖掘脂肪细胞,或是控制心血管代谢疾病的新路子
一个人长期多食少动,就会变胖,但越胖心血管死亡风险就越高,其中脂肪组织究竟做了什么?在CHC2019上,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PhilippE.Scherer教授将脂肪细胞“掰开了,揉碎了”阐述了代谢调节对心血管病管理的重要性。他指出,机体代谢的灵活性依赖于脂肪组织的扩张。杨进刚阜外2023-08-29 17:15:43
0000瑞典研究称:准爸爸吸烟,儿子精子数量会减半!
以往的研究证实,孕妇在孕期吸烟会导致其所生儿子的精子数量明显减少。一项来自瑞典的研究发现,即便母亲孕期不吸烟,父亲如在母亲妊娠时吸烟,儿子的精子数量和浓度也会下降50%左右。USPSTF声明草案:≥76岁患者应用他汀的证据不足
近期,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发布的声明草案中建议,有心血管病风险的40~75岁人群应使用低-中剂量他汀进行一级预防。非甾体消炎药相关消化道溃疡防治八要点
使用非甾体消炎药(NSAID)时,胃肠道损伤比较常见,近期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等就此发布了相关共识,要点如下:1.NSAID胃肠道不良反应包括胃炎、食管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穿孔和梗阻等。此外,小肠糜烂和溃疡也不少见。2.危险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65岁、既往溃疡病史、大剂量NSAID治疗、多种药物联用以及合并心血管病、肾病等。超声评价肺动脉高压有新手段!南京学者研究
结缔组织病是以多个系统和器官慢性炎症性改变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这类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心肌和肺间质损害。肺动脉高压是其重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早期诊断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尤为重要。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红平等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2D-STI)可准确评价结缔组织病患者的右心室收缩功能,有望成为评估肺动脉高压的新手段。杨进刚阜外2023-09-10 08:31:24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