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肌病(或与成人心肌病大不同,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图1 美国心脏协会关于儿童心肌病治疗策略科学声明的要点示意图儿童心肌病的症状,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心悸、体力活动时晕厥、肿胀(踝部、足部、腿、腹部)或颈部静脉充血以及心衰(呼吸困难,喂养不良或生长不良,出汗过多,低血压或疲劳)。这项声明着重阐述了常见儿童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性心肌病等的治疗。儿童心肌病可能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被确诊,其中一些患儿携带异常基因但却无症状,而另一些患儿可能已有严重症状或已进入疾病终末期。专家指出,对所有心肌病患儿应谨慎进行基因检测,可能有临床价值。声明还指出:对于某些有心肌病风险的患儿,出现症状之前就可以开始治疗,以延缓疾病进展。美国心力衰竭协会建议,对直系亲属患有扩张型心肌病的儿童进行筛查:0~5岁儿童每年一次,6~12岁儿童每1~2年一次,13~19岁儿童每1~3年一次,20~50岁成人每2~3年一次,50岁以上成人每5年一次。中国肥厚型心肌病指南建议,对于基因型阳性但表型阴性的儿童和青少年,推荐进行每1~2年超声心动图检查,连续监测其临床状态的变化。对于表型阳性的无症状扩张型心肌病患儿,这一阶段治疗策略主要是管理,以及在适当情况下干预结构性心脏病,并启动ACEI进行药物治疗。成人心力衰竭治疗对儿童扩张型心肌病疗效有限,但有证据显示,有助于降低扩张型心肌病患儿的死亡率。预防肥厚型心肌病患儿猝死的方法,包括限制运动或置入与年龄和尺寸相配的除颤器。终末期儿童心肌病患者可考虑心脏移植。尽管心室辅助装置通常被认为是等待心脏移植的过渡措施,但这种装置与心室恢复率低有关,与成人患者结果相似。声明撰写专家表示,对于儿童心肌病的治疗未来可期,多个儿科心肌病中心的学习网络弥补了儿科临床试验的样本量小和资金短缺的短板,创新地使用多中心注册和适应性试验设计或有助于推进和完善儿童心肌病的病因特异性治疗方案。来源:[1] Bogle C, Colan SD, Miyamoto SD, et al.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Cardiomyopathy in Children: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023 Jun 8.[2]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肌病专科联盟、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病精准医学分会“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2023”专家组.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2023. 中国循环杂志, 2023,38(1): 1-32.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3.01.001.
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指出,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确诊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症状更多,预后可能更差。近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一项关于儿童心肌病的科学声明。“儿童心肌病可能与成人心肌病相似的名称,但二者往往病因、危险因素、发展路径和转归非常不同。”撰写专家指出。儿童心肌病的许多病因与遗传异常有关,而不像成人心肌病,与2型糖尿病、酗酒、长期高血压或家族史等有关。这项声明指出了儿童与成人心肌病与心力衰竭各种治疗手段的重要差异,强调对于心肌病患儿,应根据患儿根本病因、症状与病情进展情况给予个体化治疗。该声明也是对2019年儿童心肌病诊断科学声明的补充。
吃的多,动的少,国人糖尿病患病率再创新高!JAMA 流行病学研究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一项研究估计,2013~2018年,国人糖尿病患病率从10.9%上升到12.4%。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也有提升,从35.7%上升到38.1%。与此同时,研究也发现,国人肉吃得多,身体动得少,胖了很多。每天吃2两(100g)红肉的比例,从2013年的32.6%上升到42.3%。每周运动不足150分钟的比例,从2013年的16.0%,增加到2018年的22.0%。海军总医院李田昌研究称,北京93%高龄房颤支架术后患者仅接受双抗治疗
海军总医院李田昌、张博阳等在一项多中心研究中报告,在北京高龄(>75岁)房颤在支架置入术后主要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而三联治疗比例比较低。在467例高龄房颤支架术后患者中,使用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的患者占到93.4%。仅4例患者使用氯吡格雷加华法林,17例(3.64%)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的三联抗栓方案。【ESC2019】德国研究称:心衰伤脑,病程越长,痴呆风险越高
心衰不是一般的伤脑。ESC2019上,一项名为“LIFE-Adult”的研究发现,一种与痴呆和认知受损相关的脑损伤,同有脑卒中史的患者一样,在心衰患者中也较为普遍。这种脑损伤即脑白质病变。研究显示,心衰患者比无心衰者有高达2.5倍的风险发生白质病变,而有脑卒中病史的患者同样比无脑卒中病史者有高达2倍的白质病变风险。年轻时体胖,中年时血脂高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赵连成、周龙等利用我国大规模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的资料分析发现,成年早期(25岁)的超重和肥胖以及随后的体重增加均导致中年时期(35~59岁)血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和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增加。研究表明,25岁时超重是中年时期患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3)。进一步调整25岁之后的体重变化,这种关联依然存在。心肌梗死定义引争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ISCHEMIA试验四篇文章
比较药物和有创方法疗效的国际性研究(ISCHEMIA)在去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年会公布后,其4项临床试验结果于3月30日在线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主论文的结论没有改变。即:在中度或重度缺血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中,在中位3.2年期间,与初始保守治疗策略相比,初始有创治疗策略未降低缺血性心血管事件或全因死亡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09-03 09:07:0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