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次数以及训练强度(要怎样安排才算合理呢)
导言:次数有两个定义,一个是狭隘的单组动作中完成的次数,另一个是单位时间内参与训练的次数,比如一天两练,每周五练等,这种模式还有一个名词叫做训练频率,本文只讨论狭隘定义,即单组动作完成的次数。影响训练强度的有多重因素,假设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单组动作中训练次数越多,强度越大,训练次数越少,强度越小。
二、几个合理建议
举几个简单例子,二十年前的货车司机和钳工,都拥有粗壮且充满力量的前臂;剑道练习者在不接触额外训练器械的前提下,长期练习可以获得强壮的手臂;体操运动员,在不进行额外器械训练的前提下,可以获得匀称健硕的肌肉轮廓……这些都证明了一点,只要(训练)总量足够,想要的结果都会有,只是使用高效的手段,可以更加快速达到目的。
对大多数人而言,次数这个词是在小初高体育达标中接触到的,一个动作,能够完成多少次算达标,低于这个数字的,不达标。在小伙伴们平时的交流中,俯卧撑能做几个,引体向上能做几个,都是次数的概念。
次数这个概念的加深,则是在健身运动流行之后,因为健美式训练的普及而广为传播的,接触到正规训练的人才知道,哦,原来训练不是一股脑做到累趴下,要分次数分组来完成。
通常来说,我们在训练中常用的次数是1-20,单组超过20次以上的训练效率已经开始逐级降低,同时还要看具体的训练目的,比如爆发力,力量,耐力等等。因为,无论是在街头还是拳台,出现压制性情况时,十秒钟以内的重拳足够结束战斗,没有什么对抗需要100次重拳来完成的,另外,人体ATP供能模式,连续100次爆发重拳是非常困难的。

其实,在训练量足够的前提下,单次或者低次数训练也可以实现各种预期目标。

一、关于训练次数
训练强度本身受多重指标的制约,当我们把单纯把次数降低时,看上去好像强度降低了,实际上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把总强度再提上去。

在本篇文章中,要把这里讨论的次数与健美式训练的RM(rm)概念区分开,次数是自己根据训练目标设定的,健美训练中RM的概念则是某个重量能完成的最大次数。
在流行的健美式训练中,如果你自己制定的计划中,出现了单组超过20次的训练,可以考虑更改,如果是教练给你的计划,则要反思自己哪里出了问题,或者教练的安排是否得当,在这个思考和找寻答案的过程中,你会快速进步的。
有人说这种模式可以练耐力啊,这话没错,只是练耐力的话,就不要用尽全力打重拳了。类似的还有战绳训练,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猜到我要说的是什么。
在很多资料中,都有诸如1-5rm适合发展力量,8-12rm练块头(肌肉肥大),12rm以上练线条的说法,注意这些说法的前提是“相对目标而言,是效率较高的手段”,结论并不是绝对的。
结束语:总而言之,作为普通训练者,我们要追求的是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尽量长期坚持训练的方法,而不是不顾伤痛、盲目挑战更高更快更强,这才是大众健身应该普及的理念。

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可以用能完成12RM的重量做10次或者8次,注意这点,这是完全可以的,道理前面说了,所有的训练都不白做,总量够就可以。这种方法坏处是一些数据指标提升可能没有预期那么快,但是好处是更加安全,反正我们不着急参加比赛为国争光,有的是时间。
为什么增肌效果不好?多数是因为这5点原因,远离它们练出好身材
增肌效果不够明显,是很多人在训练过程中会遇到的训练难题。很多人花费了很多时间锻炼,但是增肌效果不够明显,这种感觉是非常沮丧的,相信多数的增肌朋友都感受过。如果没有及时纠正增肌中的错误,让自己得到正确的训练感觉,使得增肌效果得到突破,那么训练者很容易会因为训练效果的停滞而放弃训练,这样就得不偿失了。健康号2023-08-05 09:38:280000自己练出来的胸肌形状不好看?你的训练方法是对的吗?
我们的胸大肌是一块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又非常复杂的肌肉。之所以说他简单,是因为胸大肌就只有一块肌肉,而不像背部肌肉和腿部肌肉拥有非常复杂的肌肉系统。说它复杂,又因为锻炼胸肌的时候,稍不注意的细节就会导致胸肌形状不尽人意。胸肌从细节上可以分为胸大肌上部、中部、下部。也可以从胸肌的内外分为胸大肌的外侧和中缝。健康号2023-06-25 13:52:050001每分钟8人确诊癌症!10大高发癌种悄悄潜伏!这些手段可以诊断
最近,微博热搜几乎被各种癌症信息给包围了。4月17日,在《哈利波特》中饰演马尔福母亲的英国演员也因为癌症去世了,终年52岁。世卫组织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1929万例,其中我国新发癌症457万人,占全球23.7%。这也就意味着每分钟有8人被确诊为癌症。中国癌症发病有一个明显特点——排名前6的癌种中,4个是消化道肿瘤。健康号2023-04-24 17:45:290000减脂的秘密:米饭是如何一步步变成脂肪的
吃白米饭会胖吗?和这个问题一样的是,吃面食会胖吗?可能你会想半天,然后说,应该不会吧......我们所知道的常识是:米饭和面食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属于糖类,吃下去后最终会被消化成葡萄糖。而我们身体里堆积的脂肪属于油,和糖类是完全不同的东西,要说吃糖也能变成你身体里的脂肪,似乎有点难以理解。健康号2023-05-19 15:38: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