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44

(清风计划,老人带孩子成常态,但4个问题要避免)

健康号2023-05-07 19:23:110

父母又问孩子,今天见到哪个小朋友了呀?

而且,长期塞给孩子零食,导致孩子不爱吃主食,吃饭难的问题就出现了。

世上哪有不哭闹的孩子,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就用哭闹解决,而这一招,年轻爸妈一般还招架的住,理智对待。

还有一种令人哭笑不得的情况:在公园里,孩子们玩得正高兴,老人就趁孩子不注意往孩子嘴里塞水果点心。在老人看来,只有这种情况下孩子才不会抗拒,能塞一个是一个。

父母一发现,孩子一说漏嘴,老人会站出来说孩子“我都告诉过你不要告诉你妈妈,你还跟你妈妈说”。

父母工作繁忙,许多孩子都丢给了家里的老人,甚至把孩子留在老家,导致孩子和父母长期不在一个城市。

其实出发点是对的,只是方法不合适。除了会导致孩子发胖,这个小小动作极易破坏了孩子注意力。有些孩子上学后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就跟他小时候一点一滴的这种“被打扰”有关。

回到家,父母问孩子今天去哪里玩了呀。

奶奶说我们见到谁谁谁。

孩子语言能力是怎么发展的?如果不开口说,就永远不可能发展。给孩子说话的机会越多,孩子学习语言的速度就会越快。

大家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第一次当爷爷奶奶。孩子的成长,更是家长的成长。

奶奶说我们今天去小公园了。

换到老人身上,那真是听不得孩子哭,简直心如刀绞。这种情况,建议父母用共情的方式,比如跟孩子说:我知道你现在特别想吃火腿肠。但不去满足他。因为很多时候,不能一味的满足孩子的所有想法和欲望,毕竟欲壑难填,哭闹这一招一旦奏效,孩子会在任性的路上越走越远。

而后,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孩子又要面对一场到底站爷爷奶奶还是站爸爸妈妈的灵魂拷问,小小年纪就成了家长之间的夹心饼干

家庭“核武器”——孩子的哭闹

小小年纪就成了夹心饼干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老人带的孩子似乎比爸妈带的孩子要圆润一点。老一辈自己苦过,于是总希望让孩子吃饱,习惯不停地喂,哪怕孩子已经说明自己饱了,也要追着喂。

这时父母可能需要稳住脾气,让老人暂时回避,引导孩子自己开口说。

“剥夺”孩子的表现力

除了语言上的替代,还有行为上的。比方说孩子要吃饭了,碗还没端起来,老人就赶紧接过去了。这种情况父母必须就做出干预。碗可以被不小心打烂了,但是吃饭必须孩子自己动手。其他生活中的小事情也是同理,可以出错,但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做。

父母除了对孩子的教育之外,也要及时和老人通气。

老人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代替孩子说话

一方面,孩子怕爷爷奶奶说自己是叛徒,一方面又怕妈妈担心。就这样,由于家长教育孩子方式的不一致,导致孩子总是夹在家长之间感到为难苦恼。

本文所指出的隔代教养中的重点冲突,其实也并非专属于老人们容易犯的错误。很多父母也有类似的问题。

和老人也进行沟通,让老人明白,想要爱孩子是正常的,但一哭闹就妥协的不是爱,而是害。陪着孩子,等待他用哭泣去排解情绪。情绪排解完毕后,冷静下来好好谈,好好去解决问题。

虽然大部分老人很难做到,但只要看到赏罚分明之后,孩子的长足进步,老人也会慢慢改变的。

父母当然教育孩子要诚实,吃了就是吃了,要承认自己做过的事情,哪怕不应该也比撒谎强。

但是老人带孩子还有4点要注意。

有些时候,父母会为了孩子健康对孩子吃零食的种类及频率做出限制。然而老人对孩子的这种“隔辈亲”可受不了看到孩子嘴馋的可怜样儿,于是背着父母偷偷给孩子吃零食。

比方说老人带孩子出去玩儿了一天

孩子:我 饱 了 老人:不,你没饱

老人带孩子自然有好处,比如老人有一定的经验,不会像新手父母一样出现很多低级错误;老人与父母相比更加有耐心,对孩子从不会敷衍了事;老人在孩子的饮食上更加细致,绝不会给孩子吃外卖。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