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还是再也不见,行程卡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健康码还远吗)
01 双码是你的电子健康保障,还是电子镣铐?
看到行程卡退出了历史舞台,我也很感慨。这说明防疫政策真的已经到了“开弓再无回头箭”的程度。
我忍不住笑,问他们:“怎么突然想通了?”
原来我家的两位老人,非常保守,不太乐意学习新技能。爱跟小姐妹一起拍照、拍视频的老妈,更早地涌入了智能手机浪潮,而老爸抱着自己的老人机,迟迟不愿撒手。
Dr.X说
慢慢熟悉之后,不少老年人也学会利用电子身份凭证,去医院预约、挂号、取药了。曾经的电子难民,开始融入了现代生活,这特别好!
没有行程卡的时候,很多人为了保障健康,还会积极配合查询自己有没有乘坐过有病例的火车、高铁。
后来呢?行程卡变成了一些基层是否劝返,隔离,贴封条的依据。
是他们利用老百姓所让渡出的隐私权利,把一份电子健康保障,变成了电子镣铐!

2022年6月,河南村镇银行储户被集体赋上红码。
行程卡,作为一个现代电子科技产物的服务虽然即将结束。但是在这期间内,它也造福了很多的老年人,跟上社会的脚步。
他们不信任很多官方应用软件,包括银行工作人员指导下载的银行app,反诈中心app等等。
没错,双码曾是我们的健康保障。可是在有心之人的利用之下,它也曾是电子镣铐!
没等我怎么劝说,没等社区工作人员怎么多教育。看着身边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拿起挂在脖子上的智能手机,开始“滴”的一声扫码,他俩坐不住了。
他们坚持带钱包出门,微信、支付宝不绑定一张银行卡,不使用电子支付。
在这几百亿次的访问量里,每一次黄码、红码、甚至弹窗,都藏着一个普通人的百种滋味...
老妈陪着老爸去买了个智能手机,俩人坐在沙发上一起捣鼓,老妈还能在丈夫面前充当个老师,好好指挥一番。

在这几年,很多老年人提升了应用数字化工具的能力。一开始,只是会举个手机,交给工作人员操作。
健康码、行程卡,作为现代电子科技的产物,从来就没有好坏之分,只看利用者的心态。

少了这两个二维码,生活从原来的普通模式,进入了困难模式。
“我的钱都存银行了,卡片我都锁在柜子里。要支付宝干嘛?万一支付宝老板跑路了,卷走我的钱怎么办?”
虽然行程卡即将正式下线,但是后续问题仍有不少。用户大量的个人信息,会不会全部删除,以免泄漏个人隐私?这些信息能不能不被商业企业所利用?这些,我们也当持续关注!
我们不会忘记:
我们不少普通人,苦健康码、行程卡久矣!追根究底,到底是因为什么?其实就是一些地方,层层加码、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恶行导致的!
诸如此类的对话,经常发生在我们家里面。至于老爸呢?他连智能手机都不愿意换,耳根子清净不少。
2022年11月,云南曲靖17万人被赋黄码。
三年疫情,我们等来了行程卡下线的一天。之前的你,曾被行程卡、健康码所影响过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一下自己的真实经历~
他们不知道网上就可以直接交话费、水电费、燃气费了。他们坚持用腿赶去营业厅,排队缴费。
他俩傲娇的样子,再没有之前的抗拒心理。玩熟了智能手机之后,还开始关注家人的社交账号,自己也要“网上冲浪”一番。
少了这两个二维码,他们排队等着做核酸的时候,录入信息的时间就比别人更长。
和你共处在一个封闭空间的人,大家都拥有的是不带星的行程卡、48小时核酸阴性、甚至24小时核酸阴性结果的绿码。
诸多此类的情况,数不胜数。

...
12月12日00:00,“通信行程卡”微信公众号宣布,12月13日0时起,通信行程卡服务正式下线了。
在电子数据面前,我们本无隐私可言。在一些地方滥用公权力的铁拳面前,我们毫无招架之力。
健康码、行程卡的设计初衷,也是为了保障我们普通人的健康,做好防护。虽然扫码、查码真的很麻烦,但是你敢不敢说,这样也会多带给你一点安全感?
02 退出了历史舞台的它,曾造福了多少“电子难民”
老爸一本正经地告诉我:“我看咱们小区里只有那种头发花白、开始掉牙的老奶奶才不会用智能手机,每次坚持报身份证号呢。我俩还年轻,不至于跟她一样。不就扫个码哦,我会了。哼~”
劝说无效的我,曾经也想放弃了。没想到,健康码、行程卡的横空出世,改变了这一切...
少了这两个二维码,他们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的时候,经历的程序比那些会扫码的中老年人更多。
可就算用上智能手机的老妈,也不爱用支付宝、微信这些最常用的应用。怎么苦口婆心的劝说,都不管用。
现在的毒株,较之以前,毒性减弱,传播力大大增强,随之就需调整防疫政策。对了杜绝地方层层加码、过度防疫的行为,行程卡服务的终结,从那些滥用公权力的地方夺回了我们的隐私、自由与尊严。
健康码、行程卡伴随我们已有2年左右的光景了。不同地方,用的可能是安康码、粤康码、随申码、还是北京健康宝等。颜色更是五彩缤纷:红码、黄码、绿码、灰码、橙码、蓝码...
正如行程卡、健康码此类的电子科技产物,是一把双刃剑,也是一面照妖镜。对于我们老百姓合法权利、生命毫无敬畏之心的人,终将现出原形!
“我去下柜台查银行流水,想看那个单子。哎呀,都叫我下载银行软件。麻烦死了。银行里的人为了完成任务才叫你下的,我才不下。”

入伏后要吃的“时令果”,堪称7月滋补上品
莲子被美誉有“水中灵芝”之称,可见其功效甚至可与灵芝相比。早在《本草纲目》中就记载了它的诸多功效。甚至它不用多加炮制,生嚼都可起到药用功效。尤其在7月,是莲子成熟的季节,作为夏季时令果,此时吃它功效翻倍。入伏后的滋补上品—莲子莲子“享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自古以来就是公认的老少皆宜的鲜美滋补品,也素有“莲参”之称。健康号2023-07-26 10:01:430000“胆固醇大户”被揪出,吃1口等于10斤肥肉!提醒:赶紧管住嘴!
导语:“胆固醇大户”被揪出,吃1口等于10斤肥肉!提醒:赶紧管住嘴!大家好我是傻姐美食,在日常的食材中,提起胆固醇高的食物,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鸡蛋跟肥肉了(五花肉)。其实这两种食材适当的吃是不会升高胆固醇的,鸡蛋保持一天一个还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五花肉适量的食用有助于改善贫血为身体提供能量。健康号2023-05-06 11:37:060000这两种传染病即将迎来高发期!家长关系的疫苗接种问题,一次说清
转眼间夏天已经过去,秋高气爽的天气里,大家都在期待着即将到来的中秋和国庆。很多人也在这个时候计划着出游,毕竟这是一个难得的长假。在准备出游的同时,很多人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在秋冬季节开始泛滥的流感病毒和轮状病毒。这两个看不见的敌人,每年这个时候总是让不少家长和孩子吃尽苦头。由于今天的特殊局势,所以让即将到来的流感季节多了一份恐怖色彩。健康号2023-04-25 11:43:400000第一批“阳”的人,已经出现这5类“后遗症”,看看你中招了吗?
第一批“阳”的人,已经出现这5类“后遗症”,看看你中招了吗?第一波新冠疫情导致大面积的人群感染之后,很多人觉得疫情已经消失了,商场、饭店这些人流量大的地方也几乎看不到戴口罩的人,大家对新冠也终于不再谈之色变。但是新冠疫情是否真的过去,“阳康”之后的人们身体是否已经恢复?答案是否定的。健康号2023-05-06 15:46:2600019岁男童体内56颗肾结石,只因天天喝牛奶,很多妈妈还在给孩子喂
深圳一名刚刚才9岁的小男孩涛涛,有点难言之隐。他感觉自己的小肚子有点轻微地疼,不太严重,却也忽视不了。害怕妈妈不给他吃零食,涛涛一直忍着不说。后来,9岁的孩子感觉疼痛感越来越强烈,憋不住了就跟家长说了实话。爸妈看了看孩子,感觉没有什么大问题。好像就是吃坏东西了,就没放在心上。几天之后,早起准备上学的涛涛在卫生间一声尖叫,把大人叫了过去。健康号2023-04-24 10:23:5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