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017

年初十(从六经辨证到温潜法)

中医林佳明中医林佳明2023-08-01 19:14:470

那么,何为温潜法呢?

按语:此案例是一名高二的女生,因反复头痛而就诊,一诊时左侧头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纳差,看到以上症状可能会考虑为水饮上犯清窍所致,但是看到舌红,苔很少,脉沉细后,就不考虑是水饮,而是肾水不足引起虚火上炎而致头痛,故拟方为引火汤。

温潜法为治疗虚火上炎这一类患者,让其虚火回归原位。

患者诉1周前出现牙龈肿痛,以左侧为主,口腔溃疡,服用抗生素后,症状好转,但是缓解不完全。

病性:里虚,里热。

病性:里虚寒,里热,上热下寒,中焦虚寒,水湿痰饮。

善于运用中医经方治疗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疑难重症如急性脑血管病(脑中风)及后遗症、反复发作性眩晕、顽固性失眠、痴呆、癫痫、帕金森病、抑郁症、焦虑症、头痛、心理障碍等疑难杂症。

看师父在治疗疾病的时候,反复多次运用到温潜法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并能广泛的运用。

2023.01.31今天是我写日记的1591天。

我们以前在农村烧煤,为了让那个火不要让它太旺,太快燃烧完,我们加一层什么,加一层灰,加一个烧过的那个炭灰,把它给伏上去。

又加入巴戟之温,则水火既济,水趋下,而火已有不得不随之势,更增之茯苓之前导,则水火同趋,而共安于肾宫,不啻有琴瑟之和谐矣,何必用桂附大热之药以引火归源乎。

崇尚仲景医学,六经辨证,运用经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做经方一代传人。

慢慢的起到温阳、温化的一个作用,让它不过于辛窜,让它伏住。

在运用的时候,要注意每个药之间配伍比例。

林佳明,蜗居钦州小城。

拟方:蒸附子15g,干姜15g,炙甘草30g,生龙牡30g,黄柏10g,砂仁15g,牛膝20g,半夏15g,细辛10g

为什么又要有时候是一倍、一点五倍、三倍的目的是什么,把这个火给它伏住,用土来伏这个火。

运用到化脓性扁桃体炎,反复高热,高血压,中风,糖尿病,头痛,眩晕,失眠,牙龈疼痛,口腔溃疡等,特别是失眠,治疗好了蛮多的失眠患者。

服用5剂后,牙龈肿痛,口腔溃疡已。

当然是要根据每个患者的体质,症状,临床反应来决定。

陈士铎方解:“方用熟地为君,大补其肾水,麦冬、五味为佐,重滋其肺余,金水相资,子母原有滂沱之乐,水旺足以制火矣。

明白了这一点以后就明白了为什么有时候炙甘草要等量,甚至是少量。

引火汤和温潜法如何鉴别?

阿姨说:他们都是说我上火了,喝了凉茶还是不好,吃药也不见好转。

书中原文明确解释了引火汤的意义与运用,提及此方可联系到另一个“引火下行”的方法—温潜法,即四逆汤大剂量炙甘草,生牡蛎,生龙骨,磁石,肉桂以土伏火,加入生三石(龙骨牡蛎磁石)来更好的潜降雷龙之火。

从事六经经方辨证传承工作,目前与利城老师已经开展了14期初级经方传承班。

常将温阳的附子、桂枝,肉桂与潜镇的龙骨、牡蛎、龟板、鳖甲、磁石、龙,齿伏神等药组方。

平时上火,口干口苦,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确是一派火热之证,这时要注意患者是否有本元不足的一面,看其牙龈肿痛不红,脉沉细,为有元阳不足,下虚寒,虚阳上浮,中焦不运,中轴不转,升降失常,上下格拒,用四逆汤加龙牡肉桂温阳潜降,半夏泻心汤加石膏清上温下,茯苓白术健运中焦,脾胃得以运化,其证得解,且目前未见复发。

辨方证:四逆汤,封髓丹,生三石

予所以不用桂附而用巴戟天,取其能引火而又能补水,则肾中无干燥之虞,而咽喉有清肃之益,此巴戟天所以胜桂附也。”

这类患者在临床中还是满常见的,在南方,上火已经深入人心,个个都爱煲凉茶来喝,生病了,感冒了,都认为是热证,都会用清热解毒的方法来治疗。

2022.02.17男性,26岁

患者临床表现,不难辨证,表现为上热下寒的厥阴病,运用的思路是温潜法。

来到诊室的时候,阿姨很痛苦,服用过消炎药还是好转不明显,牙龈红肿疼痛,恶心呕吐,咽喉红,失眠难以入睡,小便黄,舌是胖大的,脉沉细无力。

夫桂附为引火归源之圣药,胡为弃而不用,不知此等之病,因水之不足,而火乃沸腾,今补水而仍用大热之药,虽曰引火于一时,毕竟耗水于日后。

温潜法主要用于阳虚,虚阳浮越。

此后我尝到了温潜法治疗疾病恢复后的喜悦。

举例:

六经辨证:太阴阳明合病。

欢迎加我的微信一起交流学习。

另外,广义是指以附子为代表的温阳药与潜镇药同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我用此比较多,一开始是用真武汤加龙牡得到启示,慢慢的扩展,结合师父善用附子的思路,组建了三四汤治疗的思路。

病位:里。

患者5年前无明显的诱因下出现口腔溃疡,下舌尖,下颚为主,经过当地治疗后症状好转,但是反复发作,这次口腔溃疡又作,以舌尖,上下颚散在多个溃疡,怕冷怕风,大便粘,稀烂不成型,易拉肚子,在外吃饭就容易腹泻,口不苦,失眠,难以入睡,心烦,四逆,月经量少,舌尖红,苔黄,脉沉细。

引火汤和温潜法可以说是阴阳两个方面,阴火汤主要用于阴虚,虚火上炎。

狭义以封髓丹、潜阳丹及组合而成的温潜丹为代表。

而引火汤为治疗一切肾水亏,龙火浮越之证。

蒸附子15g,干姜15g,炙甘草30g,姜半夏15g,黄连10g,黄芩10g,党参15g,石膏45g,生地30g,肉桂10g,茯苓30g,白术20g,五剂,日一剂。

拟方:四逆汤,甘草泻心汤,四君子汤,加生石膏,生地证。

附子它像一个大将猛将,辛窜之力非常之大,温化、温下焦的虚寒之力强,它能够到达十二经脉。

看了后也没有见阿姨来复诊,我以为没有治疗好,朋友她自己来看病,才知道经过三剂药治疗后好了。

温潜法,顾名思义,就是阳气不在其位,阳气浮亢于上、于外。

我与利城老师出版了一本案例集,有很多的瑕疵,也算是给自己学习经方5年一个交代及总结。

结果患者来复诊:口腔溃疡没有了,睡眠得到很好的改善,想继续调理脾胃。

一朋友的妈妈,有高血压病史,这次主要是方疼,在港口看了没有用,只要躺下就疼痛厉害,没有办法睡觉。

潜阳而制虚亢于上,具有引火归原、导龙入海的作用,以治疗阳浮于上、阳浮于外、阳陷于下之病症。

若患者舌胖大水润,苔白,伴有所谓的虚火浮于上,口干口苦,咽喉痛,扁桃体肿大,面疮,眼睛红,咳血,牙龈肿痛出血,皮下出血,头痛头晕,寸脉浮于上,尺脉细微/沉细、弱,又有下虚寒的表现,下肢冷,夜尿多,大便稀甚至完谷不化,双尺脉沉细无力,一切阳气浮亢于上,就用温潜法。

我说:阿姨,您这个不是真的上火,是虚火。

女性,反复口腔溃疡5年。

四逆汤的运用的时候,要温阳潜降的话,就要注意其比例,其实就是以土伏火。

第二天早上一打开,火还在,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以土来伏火,炙甘草就是以土来伏火就是这个含义。

举个案例

我先举个案例:

我以前,并没有意识到这个理法的治疗思路,是去到师父身边的时候,在跟师的时候。

左牙龈肿痛、口腔溃疡1周

这其实就是典型的温潜法运用,学习中医的时候,可以多看观察生活,百姓每时每刻都在用中医,体验一阴一阳之为道,只是日用而不知。

干姜它就形成了一动一静的作用,而用炙甘草就把这个火,把这两个大将啊,一守一走的大将,把它伏在土里面。

六经辨证:太阴厥阴阳明合病。

这个我反倒用的比较少,也可能跟师父的影响有关,近期治疗一例消渴失眠的用这个思路,效果也还可以。

温潜:就是使其潜降于下,复归其位的方法。

现在:口干口苦,易上火,大便正常,能入睡,脉沉细,舌尖红苔白腻。

温潜法,是我学习经方以来,在我临床中一大特色,治疗很多疑难杂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也是研习经方后自己的临床思路的巨大变化。

擅长运用纯中医药治疗中风、眩晕、不寐、郁病、头痛、消渴、咳嗽、发热、哮病、喘证、胃痛、胃胀、月经不调、痛经、不孕及肿瘤术后、眩晕头痛以及颤震、咳嗽、喘证、胸痹、不明原因发热等疑难病症。形成了经方六经辨证,注重兴阳、温阳、扶阳学术思想运用。

临床中温潜法运用广泛,且能取得明显的效果,一切阳气虚亢/浮亢于上,表现为所谓的虚火浮于上,口干,口苦,咽喉痛,扁桃体肿大,面疮,睛红,咳血,牙龈肿痛,牙龈出血,皮下出血,头痛,头晕/眩晕,寸脉浮于上,尺脉细微/沉细、弱,又有下虚寒的表现,下肢冷,夜尿多/频/清长,大便稀/烂/水样便/完谷不化,双尺脉沉细无力,重微,那么就有运用温潜机会。

炙甘草30g,干姜10g,蒸附片15g林佳明先煮1小时,姜半夏15g林佳明,黄连片6g,黄芩片10g,党参20g,肉桂6g,龙骨30g,牡蛎30g,茯苓20g,白术15g,生石膏45g,中药5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

2022.05.19女性,16岁头痛1年。现病史:患者诉1年前出现左侧偏头痛,胀痛,服用布洛芬止痛效果不明显。刻下:左侧头痛,伴有头晕恶心呕吐,纳差,寐可,二便调,舌红少苔,脉沉细。熟地黄90g,巴戟天15g,五味子10g,麦冬30g,茯苓30g,酒川芎30g,中药5付,每天一剂,煎药机煎药,口服。06.03上症,头痛大减,几乎不发作,不用服用止痛药,无恶心呕吐。

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利用周末在老年大学、基层开展经方义诊工作,深受百姓欢迎。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