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44

一个奇效良方(专治中风,脑梗,高血压,高血脂,巧妙运用效果好)

健康号2023-05-10 13:01:350

通过文献考证,隋代名医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明确指出,“仲景经有侯氏黑散、紫石英方”(紫石英方就是“风引汤”)。也就是说,侯氏黑散确系出自医圣张仲景之手。所以,后世有些医家不问青红皂白,只要看到药味大于13味的,就怀疑不是张仲景的方,这是不是有点“裈中之虱、井底之蛙”的感觉,诚如司马迁在写《扁鹊传》的时候,扁鹊嘲笑中庶子时所说,“以管窥天,以郄视文”。

对于侯氏黑散来说,用法也很重要,按照仲景原意,全方的十四味中药,用药杵成细末,做成散剂,每次用酒服“方寸匕”(大约3克),每次一次。刚开始二十日用酒调下,待到风邪已去,便“常宜冷食”,为什么呢?因为“冷食自能助药力”,且让“药积在腹中不下”,大约两个月时间,便无需再服用药物,也无需再吃冷食。服药期间,要“禁一切鱼肉大蒜等”食物。总之,侯氏黑散作为仲景治疗中风的第一方,它对于治疗中风、脑梗、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可谓是大有作为,巧妙运用,效果良好。如果仅仅因为某些原因,质疑它的出身,那可真是误了大事!

[10]钟相根,郑子安.张仲景传世名方(金匮要略卷)[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

参考文献[1]吉贤,张小燕.从圆运动升降规律试解侯氏黑散[J].新中医,2016,48(11):191-193.[2]辛小红,范雪梅.《金匮要略》侯氏黑散之我见[J].吉林中医药,2013,33(7):723-725.[3]王德群.神农本草经图考[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4]沈映君.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药理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李珊.明矾临床应用浅识[J].中国民间疗法,2007,15(9):31-32.[6]许燕,许崇崇,刘岳.侯氏黑散方证思考及其临床应用探讨[J].上海中医药杂志,2021,55(6):37-40.[7][韩]田明秀.侯氏黑散的临床应用[J].天津中医药,2007,24(4):341-343.

要说到中风这种疾病的中医方药的时候,可能争议最大的方剂莫过于侯氏黑散。为什么呢?因为有不少后世医家认为这个方剂“疑非仲景方”。这跟《金匮要略》中的“红蓝花酒”一样,明明作用很好,却偏偏得不到认可,非要冠上一个“疑非仲景方”。他们的理由是什么呢?因为《金匮要略》是宋代著名的医学家林亿、高保衡在校正古代经典医籍时整理出来的,所以他们认为《金匮要略》的地位要低于《伤寒论》,甚至还有人怀疑《金匮要略》并非医圣张仲景之手,因此质疑侯氏黑散是宋代林亿、高保衡校正时附入唐人之方,并非张仲景所传

不知道如何学习?关注公众号@神希园本公众号暂时没有留言功能留言交流,请关注视频号

侯氏黑散所用诸药,最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要用矾石(也就是明矾),当明白其中奥义,诸多疑团自然解开。矾石酸寒潜敛,而且具有收涩之性,配伍清热药可以泄热祛痰湿配伍甘温药可以收敛止泄利,而侯氏黑散凉温并用,因此矾石具有清降阳明之热并止脾虚泄利的双重功效[1]。早在《本草纲目》中,就对矾石的作用有过详细介绍,“吐下痰涎饮澼,燥湿解毒追涎”。也就是说,明矾非特为止血止泻之妙品,而且是祛痰化积之药;不但具有燥湿收敛之能,且有杀虫解毒之用[5]。综合侯氏黑散的作用,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用矾石了。

作者 l 神希园

END

这是「神希园」的第 148 期原创

纵观侯氏黑散,全方以菊花为君药,主要发挥清肝去风的作用;以人参、白术、干姜、茯苓、黄芩、防风、细辛为臣药,其中人参、白术、干姜取理中汤意,加茯苓共同发挥温运脾土的作用,其中黄芩、防风、细辛,主要起到祛风清热的作用;以桂枝、川芎、当归、牡蛎、矾石为佐药,主要起到升木清金的作用;以桔梗为使药,主要起到引药入经,发挥“舟楫”的力量。综观全方,融“补虚、清热、化痰、通络、祛风”于一炉,诚如清代名医喻嘉言所说,此乃“中风门第一方”[2]。

——妙用中医,健康人生,精彩内容,广告周知——

相关声明

[8]李闪闪,胡瀚文,王慧,等.侯氏黑散方义探微[J].中医药通报,2016,15(1):20-21.[9]魏自太.脑梗死的中医辨治[J].中国中医急症. 2014,23(10):1948-1949.

视频内策,敬请期待

侯氏黑散益气活血、去风除湿,兼以通经开痹,是外风、内风兼治之方,可用于治疗高血压病,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美尼尔氏综合征,慢性结肠炎,支气管哮喘,痹证,面神经炎,三叉神经痛,焦虑症,高脂血症等疾病[7]。总之,侯氏黑散“去风、除热、补虚、下痰之法具备”,临床辨证不仅气血亏虚,风中心脾可用,只要是气血不足,风中脏腑经络者,均可化裁用之,如中风、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美尼尔氏综合征、高脂血症、慢性结肠炎、支气管哮喘、面神经炎等[8]。还可用于脑梗的救治[9]。另有临床应用证实,用侯氏黑散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同时收到降压与降脂双重疗效[10]。

我们先来看看侯氏黑散究竟由哪些中药组成?据《金匮要略》记载,全方由“菊花四十分,白术、防风各十分,桔梗八分,黄芩五分,细辛、干姜、人参、茯苓、当归、川芎、牡蛎(熬)、矾石、桂枝各三分”等14味中药组成。而在《伤寒论》里,用药味数大多都在13味以内,唯有一首麻黄升麻汤药味达到14味,因此后世也有不少医家认为这个麻黄升麻汤也疑非仲景方,可能是传抄错误。尤其是清代著名的伤寒学家柯韵伯,更是认为麻黄升麻汤“犹广罗原野,冀获一兔”,甚至把它与防风通圣散归为一类,说这种方剂是“粗工侥幸之符也”,可谓是批判的体无完肤。

来源 l 神希园(ID:shenxiyuan999)

侯氏黑散为《金匮要略》收录的方剂,自仲圣以降,善用者鲜也;阐释者大多以经解经,敷衍几句,或纸上谈兵,不切实际,甚至有荒诞不经的填塞孔窍说,亦有医家认为药味庞杂,是唐宋时期所加,避而不谈,终致这一名方边缘化、冷僻化[1]。每每想到,仲景秘传的奇效良方,竟然在后世传承中,遭遇如此悲凉的境遇,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后世医家质疑侯氏黑散非仲景方的缘故,清代医学家张山雷跟柯韵伯一样,他在《中风斠诠》中批判侯氏黑散“杂乱无章”,并批判一众医家对清代名医喻嘉言对侯氏黑散的注解,并痛斥喻嘉言“说得幻想纷纷,天花乱坠,玄之又玄”,更有甚者,说这是“臭腐中有神奇者”。假如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原貌没有因战乱而“失传”,看到侯氏黑散就是出自《伤寒杂病论》,不知诸如柯韵伯、张山雷辈,该作何感想。这样非议医圣的传承,你礼貌吗?

1.科普观点仅供参考,身体不适请前往医院就医。

正脉正宗正统正版,种下仙桃仙杏祖传师承学院私淑,培养名医名士学中医,有前途走进中医殿堂,必读名著经典

侯氏黑散使用菊花作为君药,其实不难理解,因为《神农本草经》很明确的指出菊花可以“主诸风”,可治“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等病症。当代著名的本草学者王德群先生指出,“经方仅侯氏黑散方以菊花为君,主治肝旺脾虚、外邪引动内风之中风证,说明菊花不独平肝,且能益肝之不足,一举两得”[3]。明代著名的本草学家缪希雍指出,“菊花专制肝木,故为祛风之要药”。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菊花具有抗病原微生物、解热、抗炎、扩冠、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梗、抗氧化、调节脂质代谢、延缓衰老、凝血、驱铅、抗肿瘤、降低转氨酶等药理作用[4]。也就是说,侯氏黑散使用菊花作为君药,不仅符合古典医理,也符合现代药理。

筑基进阶,不要错过!

对于侯氏黑散,在《金匮要略》中的记录十分简单,对于主治仅仅“治大风”三个字,对于临床表现,也就“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三类。如果不去对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进行互参,往往难以窥出其中真意。有学者通过综合条文和方药的分析,将侯氏黑散的方证概括为: 主治“大风”病,临床表现为头眩痛、半身不遂、四肢烦重疼痛、心中恶寒不足、泄利等;而这些临床表现与现代疾病中的高血压、脑卒中、中枢外周性眩晕常相吻合,因此可以得出“侯氏黑散主治的'大风’或与其一致”[6]。

2.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切勿按图索骥、盲目试药。

实际上,《金匮要略》的学术价值远超《伤寒论》,只可惜它没有在王叔和整理《伤寒论》的时候被发现,人们对《伤寒论》先入为主了。假如再过一百年,或者一千年,后世医家会发现医圣张仲景真正厉害的学术传承乃是《金匮要略》。所以,我们在继承医圣张仲景的学术传承时,不要先入为主的对《金匮要略》带有偏见,而且《金匮要略》蕴含的学术思想以及流传的经典良方,都是“道经千载更光辉”的!

公众号升级,更改了分发机制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将「神希园设为星标★保持沟通,一起前行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