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359

高热

中医林佳明中医林佳明2023-07-29 14:56:420

6、有无便秘、痞满、潮热、腹胀、口干欲饮等邪热盛极之象,考虑有无阳明病(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人参,甘草,大枣:健胃,补中益气。

我说:我们按照刚才说的去辩证。

致:说文:部曰。詣,候至也。送詣者,送而必至其処也,可以理解为使达到。

《伤寒论》99条“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mò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pǐ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第二步:灵活运用,在大论的方、证归纳与分析研究之下,通过锻炼陶冶,“十年磨一剑”,达到了融会贯通,会之一意,建立自己的辩证观,如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到时就可以随证而变,信手拈来。

我说:是的,可以,选择小柴胡汤加石膏、大黄、桔梗。

推:

第五,从少阴证开始问,(1)平时是不是想睡又睡不好,不想睡又要睡。(2)有没有四肢觉冷的感觉。(3)有没有四肢无力的感觉。

第一,从太阳证开始问。(1)头痛不痛。(2)脖子痛不痛。(3)腰痛不痛。(4)恶不恶寒

柴胡,黄芩:解热祛烦。

李医师:如何学习六经辩证方法?

早晨,查房,反复头晕、四肢乏力就诊。

名老中医裘沛然也说:“就以柴胡一药而言,通过学习,深知从前所谓‘柴胡劫肝阴’其说之非,一般医家多以头目眩晕为肝阳上亢,柴胡劫肝阴,故为禁药,然在大论中以小柴胡主治口苦咽干目眩,所谓目眩,即今之头目眩晕,仲景却以柴胡为首选药。

李医师:林老师,那这个病人应该如何考虑?

爱人生小孩后,晚上开始恶寒,发烧,体温39.6度,头痛,主管医师建议用抗生素,我说看看先吧,给我1天时间,用点中药看看先,早上起来看了舌象,舌红苔薄黄,脉弦细,用了小柴胡汤加石膏:

小柴胡汤出处:《伤寒论》: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拟方:

就是伤寒论第96条所述。

柴胡有推陈致新的作用。

柴胡:为什么会有排除旧的,生出新的来呢?(大黄的推陈出新的作用大家比较容易理解)

这是学习中医以来,第一次对伤寒论感受那么深,家庭临床指南啊。每天读读四大医学经典,受益非浅。

通过辨阴阳、寒热、虚实、表里八纲的辩证,辨出六经,辨气血、食滞、水饮,辨出“证”,再辨病机,这样就会简单明了,我觉得《伤寒论》六经辩证是容易步入中医之们的,仲景给我们指明了一条道路:方证相应。

学中医以来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保险起见问了一下师傅,佳明老师说有阳明里热,再另加石膏25g,小孩不会说,但咽痛,发烧,身热一般都有口干,口渴等症状,渴属阳明。阳明外证,身热,不恶寒但恶热,加石膏清阳明里热。

《伤寒论》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综上:此患者为少阳阳明太阴合病。

我说: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患者目前高热,便秘,纳差,咳嗽,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可以先治疗主证,少阳阳明合病,我们选什么方呢?

4、有无恶寒发热,头痛项僵,鼻塞流涕等营卫失和表现或者说表证,考虑有无太阳病(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桔梗12g,大黄10g(后下)

我说:治病过程中有轻重缓急,有次递,患者目前少阳阳明里热明显,腑气不通,先单刀直入,势如破竹,一举歼灭敌方,等解决主要矛盾,我们再来调中焦的运化,根据症候反应而灵活多变。

晚上6点,终于把药熬好了,兰兰喝了一小小碗(孩子小,喝不了太多,多喂几遍),大约一个小时左右,姑娘开始有精神了,小便多了,知道饿,喂了点山药二米粥。爱人感慨,妈妈给喂了什么神药,好的么快。徐灵胎说,小柴胡汤治发热而呕,如神。古人诚不欺人也。

古人云:为人子不学医为不孝。而现今应另增一句:为人母,不学医为不慈。

作者:广西钦州市中医医院脑病科

我认为我们在临床中需要不断地强化临床思维,如果这样分门别类去学习记忆的话,应该比较容易入手,也就像我们西医问现病史一样,从起病情况到主要症状的特点到伴随症状,到有鉴别意义的阴性症状,缓解或诱发因素等等。按照这样有步骤地有思考地去采集病史,方能形成对疾病更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1)伤寒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庞医师:我们辩证了六经,如何去选方呢?你说变方证,是辩证的尖端,我觉得在临床中不知如何去使用。

02

《伤寒论》96条是小柴胡汤的正治,97条是揭示了小柴胡汤病机,“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从另外一个角度认识小柴胡汤,进一步说明了徐灵苔说的:小柴胡汤的妙用在人参。

黄医师:此患者咳嗽,为什么不用咳的药呢,紫菀,冬花等?

辨方证,辨方证是辩证的尖端。

我答:

针对六经门诊:

《伤寒论》98条小柴胡汤“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之与也,食谷者哕。”

《伤寒论》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指出了小柴胡汤证的四大主症,七个或然症。

把最基本的八纲辩证清楚,起码大的方向就不会错了,病位表,就用汗法,在半表半里,就用和法,这样病位、病性、病势、病机就明明白白了。

中医是让人不生病学问,日常生活顺应天地四时,不妄作劳,恬惔虚无,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当生了小病以后,第一时间将病邪驱逐出人体,自然就不生病了。

女性,咳嗽,咳嗽时牵涉到下腹部疼痛,便秘,一周解一次大便,发烧(昨晚39度,今晨37.6度),纳差,头晕,四肢乏力(低钾周期性麻痹经过昨天晚上处理症状已经明显好转),舌红苔黄腻,右脉弦细,左脉沉细,西医诊断后循环缺血,周期性麻痹,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

当我听完病人自述后,我一般都是从太阳证逐一地往下问。 (转自鲍艳举老师)

到吃晚饭的时候,喝粥也喝不进去,呕出来很多水。深刻理解什么叫“胃有停水”,三焦之水不通,不能布津化液,滋养身体,阴阳失调,故渴,小便不利,正常生理功能不能发挥出来。

这和《黄帝内经》讲圣人不治已病而治未病,是一个意思。有了病以后主要是调整自身整体的生理机制,打通闭塞,平衡阴阳。中医用药也是本着扶固正气,帮助人体抵抗疾病的思想。

另外:患者还有眩晕,苔是腻的,左脉有沉细,此为有水饮。

《易·繫辭》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昨天中午,幼儿园老师发微信,告知兰兰头痛,发烧37.6,马上赶去把姑娘接回家,仔细检查并询问。头疼,噪子疼,恶心,无力,喜呕,身热,小便清,无汗。女儿回家后就睡着了,其他证状暂时也观察不出来。但是呕而发热,少阳病,小柴胡汤证这个很明显。

六经辨证为少阳阳明合病

3)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

《伤寒论》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林佳明

笫六,从厥阴证开始问,(1)有没有气上冲心的表现,(2)有没有心中痛热的感觉。等。

第二,从阳明证开始问,(1)吃的怎么样,(2)大便怎么样。(3)是一天几次,还是几天一次。

近人章次公用大剂量(30~60克)柴胡治热病,谓其“退热通便,稳当无比”。

《伤寒论》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3、有无上热下寒,寒热错杂表现,如口渴、心中疼热、饥不欲食等上热征象,同时伴有腹泻等下寒征象,考虑有无厥阴病(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伤寒论: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打电话让爱人下班后抓三副中药,另买一些小柴胡颗粒中成药备着,冬天,小孩生病,用到这个方子比较多。有备无患。

我说:患者没有恶寒,没有怕冷,没有汗出,没有身痛,没有颈项不适,没有腰痛,脉不浮,没有表证,病位不在表,所以不考虑太阳病,那么里饮,有没有呢?这个需要进一步分析。

《伤寒论》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01

我的体会,不管病人有没有都要问。这样一路问下来,病人的证就掌握在我手中了,返被动为主动了。如打仗一样,我方摸清了敌方的底细了。

下午兰兰睡醒后,口干,口渴,心烦(不停的喊我),无小便 ,觉得口苦,想呕,肚子痛,浑身发烫,难受的哭泣。一直抱着她,安慰她,告诉她生病很正常,好好休息,吃药就会好的。

我问:这个病人,大家如何考虑?

随着年龄增大,我目前也做不到,但每天都要要求自己进步一点点,我们尊敬冯世纶老师这把年纪都能够做到倒背如流,随手拈来,可见其年轻的时候是下了苦功的,你们刚大学毕业,没有家庭,应该抓住这三年的时间,好好逼自己一把,自己去努力了,就会有收获,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年轻的时候不努力不吃苦,老的时候就会过的非常的艰难。

主治

六经辩证分析:患者年老体迈,有便秘宿疾(也可以说为本、老病),此次发病,直中少阳,邪在半表半里,而纳差,阳明里热腑实,腑气不通,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降而上逆而为咳嗽,此咳嗽,不是我们经常说的表证,而是肺气不降的结果,根源在于宿疾,春红老师常说的:腑气不通,五脏不平,无论咳嗽、发热都是属于阳明腑实的表现,患者昨晚入院时出现精神差的缘由,我想跟这个因素有关。

整个上午精神不错,吃完药没多久喝了一小碗粥,我在床上架个小桌看书学习,女儿剪纸听收音机里的故事。中午做了蔬菜鸡蛋面,兰兰自己吃了一碗,连汤带面全吃了,总算松了口气,胃口开了,大小便正常,说明病快好了。到晚上烧退的也差不多了。

以前遇到这种情况,第一时间就是退烧药,乃至点滴都会用上。现在学中医了,知道这是少阳病发展的一般规律,在胸腹两大腔之间,正邪分争,身体打算由胸腔各脏器功能来解除疾病。热涉及阳明故口渴,涉及肠子,故肚子痛,涉及心脏,故心烦,热激动肠胃中水饮,故呕,涉及肾,小便不利。

从舌苔、脉来看,患者合并有水饮的表现,水饮上逆,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窍而不能濡养,患者出现头晕,这也跟阳明有关,腑气不通,影响中焦的运化,水湿痰饮内停,气化不利,改升不升,改降不降,造成整个机体功能改变。

生姜,半夏:祛水,止呕。

再看一例零基础学中医燕子治疗自家孩子医案

柴胡用量不同,则各有攻专,小剂量长于升散,一般剂量用以疏肝,大剂量则重在清热。

组成:柴胡30g,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炙)、生姜(切)各9g,大枣(擘)4枚。

陈医师问:林老师:我有个疑问,如何进行六经辩证的问诊呢?

我的理解:柴胡之治心腹,去胃肠中结气,通过中,和的作用来实现的,少阳为枢,半表半里,正与阳,邪与阴相互交争,柴胡通过枢的作用沟通正与邪,阳与阴,柴胡作为枢,体现了执两用中(“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执两用中”,就是坚持“中”,戒其“过”,勉其“不及”。

1、有无怕冷、下利清谷、呕吐、神倦乏力、闭目似卧等虚寒表现,或表现为心烦、不寐等阴虚内热征象,考虑有无少阴病(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庞医师:我考虑小青龙加石膏,可以吗?林老师?

后记:患者服用两剂后,已经没有发烧,四肢乏力减轻,头晕咳嗽好转。

小柴胡汤加石膏

新:康熙字典:初也,初始,没有用过,表示一种有异于旧质的状态和性质,可以引申为正气,阳气。

两剂,水煎服用。

小柴胡汤原方剂量加石膏,按照原方煎煮方法,中病即止。

我说:我觉得刘渡舟老先生说的好:

案例:

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中结硬)。

女儿,6岁,中午在幼儿园,老师发现孩子发烧37.6,头疼,噪子疼,恶心,无力,身热,口渴,心烦喜呕,无汗。

这样基本能够通过详细的问诊而能够明辨六经了。

修正后开了小柴胡汤加石膏,小孩感冒很多呈现此方,用的机会比较多。

内经云: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我们要找到咳嗽的核心本质,分析病机,患者没有表证,那么我们就要考虑这个咳嗽是什么原因来的?就是要去分析咳嗽病机为什么会肺气上逆?这样层层剖析,原来是由于阳明腑气不通造成的,病机解决,肺气得以宣降正常,气机出入有序,一击而中,哪还要特意用止咳药呢?

小柴胡汤治疗少阳往来寒热,我的经验是柴胡的量要大,我在我爱人的病历上面按照原方剂量来用,当时主管医师不给开那么大剂量,我就叫她开了三剂,我把三剂一起煮了,当时因为时间比较紧急,需要马上退烧,在平时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剂量。

这里指的排出之意。

我说:中医大家有很多种辩证方法,六经辩证,脏腑辩证,卫气营血辩证,经络辩证,三焦辩证等,不管哪种辩证方法,都要最终辨出证来,唐代孙思邈、近代刘渡舟、胡希恕经方大师都说到:

第三,从少阳证开始问,(1)口苦不苦,(2)咽干不干。(3)耳呜不呜。(4)目昡不眩。

第四,从太阴证开始问,(1)有没有想吐的意思。(2)有没有下泻的感觉。(3)有没有腹痛表现。(4)有没有饥又吃不下现象。

chun tian

庞医师问:林老师你怎么考虑的呢?

李医师:好的。谢谢林老师,以后我尝试着这样去问诊。

功用:和解少阳。

临睡前又喝了一小小碗,晚上睡眠尚可,到凌三点半开始醒,口渴欲喝水,喊我几次,每次都喝一小口水。早上起来烧还是没退,早饭粥也吃不下去,还呕,赶紧把昨天熬好放冰箱里的药液热一热又给喝了一些,这回鼓励多喝一些。

《說文》排也。

问珍时,我会用关爱的心去体贴他(她) 。

柴胡12g,黄芩10g,党参10g,甘草6g,生姜15g,半夏15g,大枣20g,石膏25g

5、有无口干、口苦、心烦欲吐、寒战发热、头晕目眩、纳差等胆经郁热征象,考虑有无少阳病(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第一步:先继承,记住仲景原话,做到脱口而出,背诵如流,如六经为病之证,误治救逆之法,随证治疗之法,这些内容必须熟烂于胸中,胸中有了理法,有了分证,才能有感而通,一拍即合。

主要根据六经提纲证进行问诊:

庞医师:林老师,为什么不一起治疗水饮?

北柴胡120g,党参45g,清半夏30g,黄芩45g,生姜45g,甘草45g,大枣20g,石膏90g,水8碗,煮成6碗,去渣,再煎成3碗,分三次服,服用后晚上体温缓慢下降,服用后下降到38.3,精神状态良好,到晚上9点体温37.6,继续观察。

中医这个词的本源,是《汉书·艺文志》的《方技略》,里面提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庞医师:小柴胡汤加石膏?

生姜10g,大枣10g,甘草6g,石膏60g

中医不是专门让人吃药的医学,吃药吃得不对反而增加病痛,所以后面才提出“有病不治,常得中医”,这样一个“中医”概念。

患者纳差,眩晕,脉弦,从病位角度来说此为有在半表半里,属少阳病,便秘,舌红,为阳明病,阳明腑实证,病位在里,这就是并病了,《伤寒论》之所以经典,就是提供大量的鲜活、令人难以忘记合病、并病的论治,这是高手。

小柴胡汤

2、有无腹满、纳差、腹痛腹泻等脾胃虚弱症状,考虑有无太阴病(太阴之为

柴胡30g,黄芩15g,半夏12g,党参10g

那么我们就要抓住主证,辨兼证、变证、夹证。

陈:旧的,时间久的:陈旧。陈腐。这里可以引申为邪气,阴气。

烧并没有马一退,这正是中医和西医治疗的区别,西医以退热为目的,中医以扶固正气,帮助人体用自身的抵抗力来抗争病邪。既然正邪分争在胸腹两大腔间,小柴胡汤中的人参,甘草,大枣是用来鼓舞胃气,与邪气作斗争,自然要继续发烧,这种发烧不用害怕,只要精神不倒,也是小孩成长过程中增强抵抗力的方式。

石膏,清阳明里热。

我说:这是我一直强调为什么要学《伤寒论》的原因,我们教科书中医内科学交给我们咳嗽有多少个证,什么证用什么方,这是典型的表现,而临床中患者发病不是按照书上来发病的,大多数合病并病为多,这就造成大家不会辩证不敢临床,开出方来,也没有效果,这是我们年轻医师的通病,见咳止咳,肺部CT:提示肺部感染,一定就要用清热解毒的方法,用西医的检查结果指导中医处方用药,如我们常见脑梗,就用活血化瘀一样。

第二天爱人体温恢复正常。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