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020

听春宏老师聊中医(第34期,聊一聊中医,quot,哲学,quot)

中医林佳明中医林佳明2023-07-28 23:20:430

中医是一门将临床、医理、哲学三者融合于一体的学问。咱们只聊其中的哲学,人生病了有外因,同时还有内因,哲学说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即内因起决定作用。比如三个人同在一个办公室,天气热开空调,空调开大了,第二天一个人没生什么病,一个人主症恶寒,一个人主症发烧。三个人都在一个办公室,所受之寒邪是一样的,为什么身体变化不一样?就是因为三个人身体的“内因”不同。假如脑中没有内因与外因哲学,分不清主要问题是内因还是外因?治法可能以祛风除寒为主。

抽象聊不易理解,也感觉空洞,以眼晴红肿小病为主线聊。

答:可以的,上网搜一下内因与外因哲学原理,就清楚了。我举个众人皆知的生活例子,不懂内因与外因哲学,鲜蛋这小事都弄不好。有的人买回鲜蛋几天就坏了,虽然保鲜办法想了很多,依然保存时间短,为什么?他在外因上做文章,当然失败。而有的人在内因上做文章,他学照鸡蛋,会看内部好坏,拣内部好的买,回来保鲜时间长。没哲学的人鸡蛋都坏了,损失钱。有哲学的人,不损失钱,日子越过越好!有的大学取消学哲学,也不知是哪个人干的?他是弱我华夏子孙智慧,是汉奸!

一,初学阶段:知道“肝主目”,见眼晴红肿,是肝有火,用龙胆泻肝丸。

为什么要临床呢?益处之一是知道乏力,神疲的人是什么样子。病人一进门,就看出是气虚。而网诊看不到这些。网诊与面诊差别是很大的。病人坐下一诊脉很弱,这就有气陷的可以,久了经验丰富,先将气陷症状说出来,不需病人自己说。病人当时就信服了,赶都赶不走,扰让你治!一看,没气虚迹象,还考虑胃下垂,子宫下重,胡弄哦。重要事重复三遍:中医用世界上最先进仪器“大脑”看病!

清聊一聊中医的“气虚”

“没有家贼,引不来外鬼”,“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些通通都是内因起决定作用原理之运用,华夏人早已认识透彻了。

"哲学"

我,中医之路这样前行的!

又比如见舌胖大有齿痕,知道有水湿,在“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理论指导下,确定病位在脾。在“脾主运化水湿”理论指导下,确定强弱是脾气虚。但是认识分析的深度不同,这就出现了层次差异,也就是说“证”是有层次的。

1,有时说某人气虚,凭什么说气虚?诊断的气虚有把握吗?这就要抓住气虚特征性症状——气短,乏力,神疲,脉弱。活动时加重,人一活动又消耗气的,当然气继续虚,表现为症状加重!

3,你怎么知道是气陷?去拍片也未必看见有胃下垂,子宫下重。而中医早早就发现会胃下垂,子宫下重。平时偶尔喘气费劲,非得用力深吸气才舒服,或想去大便,去了又没大便,或总有下坠感觉,这都是气陷标志。

路还有很长……!

各中医师“辨”的都对,但深入的层次不同,有的中医师辨出来的是浅层“证”,有的中医师辨出来的是深层的“证”。比如见眼晴红肿现象,“肝主目”,这只是说病不离肝,未必病位就在肝,也可能是其他脏传来的火。又比如见舌胖大有齿痕是有水湿,“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这只是说病不离脾,未必病位在脾,也可能肝郁致脾虚,病位在肝。医经都熟悉,而经方有的人不熟悉,因此以医经为例说明证是有“层次”的,以达抛砖引玉之目的!辨证象下棋一样,最低要看出三步。见眼晴红肿,是第一步。知道病不离肝是第二步。清楚是由何脏传来的是第三步。很多人,到第二步就停止了,这不行的!

2,气陷、气脱与气虚是一类病,只不过是轻气不同罢了。都是在气虚基础上产生的,气脱最重,人快要完蛋了。

二,扩充阶段:可是有时用龙胆泻肝丸效果不好,继续学习,知道心有火也可以使眼晴红肿,经验丰富了。

中医是按“证”开方,疾病是什么证需要医生去辨,怎么辨呢?根据四诊所见的现象,在理论指导下去辨,将证的要素,逐个确定,比如见眼晴红肿现象,在“肝主目”理论指导下,确定病位在肝。在“火邪的特性是红”理论指导下,确定病性是火。

听春宏老师聊中医(第33期):聊一聊中医"血虚"

爬楼,爬到三楼以上就喘粗气了,气虚了,用西洋参泡茶饮。有些病,不要并列看,视为等同地位,他们都是一类病,上下级关系。因此人没有那么多的病,都是衍生出来的,这样化繁为简,才有精力去扩展知识宽度与深度!

麻黄汤和桂枝汤,都是针对内因而使劲,符合哲学内因与外因关系原理,当然好使!无汗说明汗孔关闭,邪无出路,用麻黄开肺,开肺即是开太阳,肺主皮毛嘛。有汗说明汗孔没关闭,邪有出路,这不用管了,只针对内因就行了,用桂枝汤。一切准备好了,邪气按原路退出,病好了!内因与外因关系就是仲景师解表之医道!

四,深入阶段:可是见心有火使眼晴红肿,肝与心同治,有时一剂知,两剂己。有时见效很慢。认为自己还是有什么地方没学透。再继续学习,当看《难经》五邪理论时,眼前一亮,知道病机有轻重之分,心火传肝重,肝火传心轻。拟方显效率大幅度提高!

问:老师能问一下 中医里“主”怎么解释?

答:主是主管的意思。肝主木,这样说不妥,而是肝与木对应。如果说肝主木,这个“主”就是对应的意思。

聊一聊中医证是有“层次”的

王,提升阶段:可是遇难治之眼晴红,还是不知所措。知自己功夫依然浅,还得学习。看见名家张望之的学术思想,如获至宝,学了好几遍后,知道拟方必须“升与降和协”,方能治顽疾。

聊一聊中医

《论衡》说: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有的人说,中医辨证,一个人一个样,不标准,这是外行人胡咧咧,他不懂证是有层次的,层次决定水平高低!辨证深度,取决于知识广度,比如仅知道“肝主目”,而不知五轮与五脏对应关系,结果是什么?是不管眼晴哪个地方红,都是肝的问题,无法深入辨证,弄不清这火是从何脏传来的。

三,思考阶段:心有火也可以使眼晴红肿,难道“肝主目”是错的吗?不会错,古人不会欺子孙后代,那又是怎么回事呢?弄不明白,继续学习知道了五轮与五脏对应关系,恍然大悟,心火使眼晴红肿必有肝参与,离不开肝,“肝主目”是正确的,古人果然没欺子孙后代!

中医是按“证”开方,是什么证需要医生去“辨”,辨就是认识分析,认识分析的深度不同,这就出现了层次差异,也就是说“证”是有层次的。各中医师“辨”的都对,但深入的层次不同,有的中医师辨出来的证是浅层,有的中医师辨出来的是深层的“证”。层次怎么个不同?青原行思参禅三境界就是,己经分享过了,省略。有人说了,内伤病就没外因。有的,不会没有,如果没有就把内因与外因原理推翻了。七情内伤是外界的人与事使人产生七情。

问:内因是基础,外因是诱因,我这样说对吗?

加黄芪效果更好,主溃疡收敛,便黑加白芨止血。黄芪,对“表”,体表,肠道表之病变效果好。黄芪建中汤,对胃肠道溃疡效果真的很好,其中含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脾虚用炒白芍,否则腹泻。很多年前,我开外洗治皮肤病的方,开了黄芪。一位老中医问:你怎么知道开黄芪呢?我答:中医告诉的。并问对否?老中医说:太对了!这就是说黄芪内服外用都对“表”有良好效果!黄芪善走“表”也!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