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
第295篇 《伤寒论》脉法1
健康号2023-07-26 03:56:280001葛根汤颗粒(选自《伤寒论》葛根汤)
三、葛根汤颗粒(选自《伤寒论》葛根汤)【组成】葛根、麻黄、白芍、桂枝、甘草、生姜、大枣。【服用方法】开水冲服,每次6g(1袋),每日3次。【辨证要点】①体质因素:体质壮实,面黑。②不爱出汗,甚至夏天都出汗很少。③头项、脖子、肩背酸胀僵直疼痛。【临床运用】①感冒:适用于体质壮实,不爱出汗,脖子、肩背僵痛,脉浮紧,口不干不苦,二便正常的患者。桂枝颗粒(虚人感冒颗粒)(选自《伤寒论》桂枝汤)
桂枝颗粒(虚人感冒颗粒)(选自《伤寒论》桂枝汤)【组成】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服用方法】口服,每次5g(1袋),每日3次。小儿减半。服药后喝热稀粥,盖被子,避风,发小汗。【辨证要点】①体质因素:体弱,面白,怕风,多汗,皮肤疏松,易反复感冒,体质差;②怕冷,怕风或是局部怕风,发多汗,自汗,口不干不苦,鼻鸣干呕,头痛,脉浮缓。Dwb医者仁心2023-08-05 13:25:58
0000读懂《伤寒论》前3条,是理解经方医学的重要心法
今日头条:中医林佳明荔枝微课:中医林佳明更新时间:每天更新今天是我写日记第1050天。读懂《伤寒论》前3条,是理解经方医学的重要心法。由于历史的原因,《伤寒论》一直都是以经解经,很多概念混乱不清,造成了理解、争辩的不同,存在着误读传统,加之各体系不同的解读,让经方医学越发远离临床实际,乃至本科毕业、研究生毕业都不没有开过桂枝,麻黄,细辛,附子等。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中医林佳明2023-07-31 01:16:23
0000《伤寒论》思维导图 (19)太阳病变证之肾阳虚证
(四)肾阳虚证1.干姜附子汤证【原文】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61)2.茯苓四逆汤【原文】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69)3.真武汤【原文】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痛,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82)真武汤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茯苓四逆汤证的鉴别健康号2023-07-26 10:42:040000《伤寒论》.(无编序)
10、若脉和,其人大烦,目重脸,内际黄者,此欲解也。(《伤寒论》.无编序)。作者:蒋远东若脉和的若是假设的意思,脉是血管,若脉和讲的是第53条的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荣是血,卫是气。《平脉法》讲:“人病脉不病,名曰内虚;以无谷神,虽困无苦”,这里的若脉和讲的是其人内脏为病。0000《伤寒论》经方小柴胡汤合《局方》平胃散治慢性脾胃病工作经验总结。
患者胃感觉胀,但按之柔软,胃气不降,嗳气,反酸,消化不良中医治验方《伤寒论》经方小柴胡汤合《局方》平胃散治慢性脾胃病工作经验总结。物业老张,男,48岁,患慢性胃炎多年(胃镜检查,胃窦处糜烂性胃炎,反流性食道炎),这个患者体肥,情绪多抑郁,爱吃甜食,消化不良,尤其吃饭后,胃痞满,嗳气,反酸苦水,有时胸胁满。查看患者脉弦,舌苔白腻而厚。辨证:肝郁脾虚,湿气困脾,中焦气机受阻。0000肾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很多人认为中医没有办法。其实中医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今天分享这个方子叫作猪苓汤,出自《伤寒论》:猪苓、茯苓、泽泻、阿胶、(后下烊化) 滑石(碎)。
结石,这个经方有奇效肾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很多人认为中医没有办法。其实中医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个方子叫作猪苓汤,出自《伤寒论》:猪苓、茯苓、泽泻、阿胶、(后下烊化)滑石(碎)。虽然只有简单五味药,却对泌尿系统结石有奇效。这种泌尿系统的疾病,中医古代称为淋病,有石淋,血淋,热淋等等。0000华医世界《讲透经方》笔记之陈明教授讲读经典做临床,树立中医思维(四)《伤寒论》麻黄汤方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黄湯主之。麻黃三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一雨(炙),杏仁七十個(去皮尖)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餘如桂枝法將息。0000第300篇 《伤寒论》脉法6
健康号2024-09-07 22:25:260000《伤寒论》.第26条
20、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伤寒论》.第26条)。作者:蒋远东白虎加人参汤是白虎汤里面加人参,白虎汤能清胃热,人参能大补元气。白虎加人参汤既能清胃热又能生津止渴,所以本条讲: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0000在《伤寒论》中,同以“四逆”命名的三个经典良方,究竟有何不同
这是「神希园」的第575期原创作者l周浅来源l神希园(ID:shenxiyuan999)说到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而仔细阅读过此书的朋友大多会发现,其中有很多方药,在命名上都非常相似,比如,用“四逆”命名的方药中,最有名的就是这三个,即四逆散、四逆汤以及当归四逆汤。不过,虽然这些方药的名称极为相似,但其病机用药却大不相同,大家不妨了解一下。1.组成不同健康号2024-08-25 03:47:160000有和无的思辨——《伤寒论》
医学之道,至玄至奥,若是没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可能至今仍停留在“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的阶段,即处于只可意会,难以下手的困境中。幸好医圣的出世,犹如亘古长夜中,倏忽间一颗闪亮的巨星划破天际,恩泽万世,令代代中医人不再迷茫。黄煌教授说过:“经方是打开中医之门的密码,是中医的根”,可见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黄帝内经》言无,《伤寒论》言有观风云再起2023-11-13 22:41:26
0000名家用药:张仲景《伤寒论》如何应用药对,附相反相成的药对举例
小王问道:'老师,我一直在思考,中医药学中的药对学到底有多重要?'一、何为药对?谢老师微笑着说:'药对学在中医非常重要,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大医习业第一》中指出,要成为一名大医,必须熟悉《素问》、《本草》和《药对》等经典。这里将《本草》、《药对》、《经方》等等等量齐观,足见药对学是本草学与经方学之间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小王点点头,示意他理解了这个概念。新用户3080ogzh2023-11-11 15:11:59
0000八、小青龙颗粒 / 合剂(《伤寒论》小青龙汤)
八、小青龙颗粒/合剂(《伤寒论》小青龙汤)一、【组成】麻黄、桂枝、芍药、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生姜、大枣、炙甘草。二、【服用方法】口服。每次10ml,每日3次。三、【辨证要点】①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清涕(尤其是长期流清鼻涕),身痛;②长期流清涕,迎风流泪,咳嗽咯痰(白色泡沫痰),舌苔水滑,甚至腹泻。四、【临床运用】《伤寒论》名方柴胡桂枝干姜汤:胆热脾寒、阴阳双虚就用它!
《伤寒论》中提到:“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现代中医会在病人存在胆热脾寒的症状时,使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此病在临床表现上,虽然伤寒论里列出诸多症状,但其中三个是最主要的,那就是胁痛口苦,口渴,便溏,这些症状对应的病机分别是肝胆郁热,津伤,脾虚。1胆热脾寒健康管理师紫苏2023-08-07 10:12:06
0000伤寒论——姚氏对六经的实质的界定
壹六经概论1、天人相应:人身以六经六气应天之六气,地之五行(含相火)。2、自身为一小宇宙:六经为人体六大气化生理系统,内合脏腑精气并以脏腑作为核心地带,外连经脉体窍等在表的组织,如刘英锋教授所言,使人体内外连为一体,形成人身整体与天地气质形成能够相互感应沟通的有机联系。杏林真传公众号2023-08-06 10:46:07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