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慢阻肺负担仍较重(云南学者研究)
年龄-时期-出生队列模型结果显示,0~14岁人群慢阻肺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而15~94岁人群中随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且在50岁后呈指数增长趋势。这也提示了人口老龄化对慢阻肺的影响。
研究者介绍,慢阻肺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环境颗粒物等,因此这一性别差异可能与男性危险因素暴露率较高有关,比如男烟民就远远多于女烟民。此外,男性职业多暴露于更多的慢阻肺危险因素,比如矿物粉尘、无机粉尘、金属粉尘和谷物等。而女性有较强的健康意识和较好的行为习惯(适当摄入水果和蔬菜、低盐饮食等),女性对治疗也有着更好的依从性。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有研究显示,吸烟导致慢阻肺死亡有25~30年左右的滞后期,而2018年,男性吸烟率为50.5%,女性为2.1%。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指出,吸烟是慢阻肺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至少25%的持续吸烟者发展成为慢阻肺患者。在100万中国人中开展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在因吸烟导致的死亡中,45%归因于慢阻肺。研究者指出,控制烟草消费、继续完善医疗政策和医疗覆盖体系、实施更加公平的医疗资源配置策略,有助于降低国人慢阻肺患者的死亡负担。其中尤其应采取相关措施加强男性健康行为,在职业工作中做好有效防护,以降低男性慢阻肺死亡负担。根据研究表明,中国慢阻肺死亡负担仍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可能是因为慢阻肺诊断和治疗相对较晚导致的。在中国,慢阻肺的诊断往往是基于症状,并不是肺功能测定,并且需要早期诊断治疗的无症状患者占所慢阻肺患者的35.1%,患者在没有表现出症状时可能不会寻求治疗,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因此,应对高危人群进行相关教育,加强二级预防,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来源:
云南省文山市人民医院刘跃琼等进行的研究表明,1990~2019年中国人群慢阻肺死亡负担减轻,但由于人口老龄化,慢阻肺死亡负担仍然沉重。其中尤需加强对男性和50岁以上重点人群的干预。这项研究分析了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1990~2019年中国人群慢阻肺的死亡负担数据。研究显示,与1990年相比,2019年中国慢阻肺死亡负担下降,总人口死亡人数变化率下降16.60%、死亡率下降30.59%、标化死亡率下降70.08%,1990年与2019年男性的慢阻肺死亡负担均高于女性,且女性下降速度快于男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这30年里,中国人群慢阻肺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总人口平均年度下降4.12%。
肺动脉高压患者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或被低估!阜外医院柳志红、罗勤等研究
近日,阜外医院柳志红、罗勤等进行的研究发现,肺动脉高压患者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不少见,老年男性日间动脉血氧分压较低OSA发生风险高。这项研究对140例经右心导管诊断的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其中35%的患者同时合并有OSA,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50%)与肺部疾病或低氧相关的肺动脉高压患者(76%)中尤为多见。协和医院经验: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超声和核磁都可靠
近期,北京协和医院方理刚等在本刊发文称,在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时,心脏核磁共振(CMR)钆延迟增强与超声心动图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E)这两种技术都有很高的阳性率,两者总体一致性高。对于心肌淀粉样变性左心室受累,这两种技术有很好的一致性,但2D-STE对心肌淀粉样变性右心室受累比CMR钆延迟显像更敏感。美国心脏协会杂志研究称,女性中年幸福有三原则
据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的一项研究,中年是预防女性心血管病的关键时期,如果中年女性能保持不吸烟、健康饮食以及多运动这三个健康生活方式,则可减少伴随年龄增长(尤其是更年期)而出现的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盘点那些被打脸的治疗!JACC文章点评大数据时代的随机对照试验
早年,在没有开展随机对照试验时,医生看病常依赖“常识”和临床经验。但在过去的40年里,常识和临床经验一再被随机对照试验打脸。请看下表治疗常识/观察性研究临床试验/结果解释心梗后应用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室早降低死亡率CAST研究:死亡风险增加室早是风险增加标志,而非靶点错过再灌注时机的心梗,打开闭塞冠状动脉死亡率下降OAT研究:未降低心血管事件或死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