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瓣反流能否TAVR(阜外医院吴永健团队提出影像学新分型)
研究者指出,本研究器械失败与瓣环处直径、LVOT处直径、升主动脉直径及oversize率无关,因为纳入患者为经初步筛选的解剖合适患者。除解剖分型外,窦管交界和瓣膜类型为影响器械失败的主要因素,故评估升主动脉和窦管交界锚定非常必要。
研究中有19例(51.3%)置入VitaFlow瓣膜(上海微创),18例(48.6%)置入VenusA瓣膜(杭州启明)。
3型(n=13):升主动脉扩张,仅LVOT和瓣环区域可锚定,瓣架稳定性不如1型和2型,TAVR可行。
1年随访死亡2例,1例3型患者单瓣置入成功后3个月瓣膜下移实施“瓣中瓣”置入。
与基线相比,患者术后1年内左心室射血分数逐渐增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持续缩小,NT-proBNP水平显著降低。

TAVR即刻器械成功率为67.6%(25/37),手术成功率为86.5%(32/37),“瓣中瓣”置入8例(21.6%),永久性起搏器植入9例(24.3%)。
根据双锚定理论,37例患者的CT解剖分型分为4型(图1)。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窦管交界直径、人工瓣膜类型和CT解剖分型是器械失败的影响因素。
近期,阜外医院吴永健团队提出主动脉瓣反流的CT双锚定多平面测量方案和解剖分型。
1型(n=17):锚定瓣环、LVOT和升主动脉区域,锚定区最长,瓣膜释放和展开后最稳定,TAVR可行。
4型(n=4):瓣环、LVOT和升主动脉区域锚定不足,不推荐TAVR。
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诊断重度主动脉瓣反流并行TAVR治疗的37例患者,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评分为(8.6±2.1)%。

2型(n=3):LVOT过大,只能锚定瓣环和升主动脉区域,瓣膜释放前期和展开后瓣架稳定性不如1型,TAVR可行。
由于国内瓣膜类型和型号的局限性,仍有大量4型患者无法行TAVR。国内外已有针对主动脉瓣反流治疗的新瓣膜,有望解决目前TAVR治疗难题。
另外,主动脉瓣反流患者的“瓣中瓣”置入率很高。瓣膜置入后期仍可能移位和出现瓣周漏而再次行TAVR或瓣周漏封堵。术后胸主动脉夹层可能与瓣膜输送系统张力过大和主动脉增宽有关。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率很高与锚定区受瓣架支撑力过大导致传导束受压有关。
研究发现,CT精准评估选择解剖分型合适的主动脉瓣反流患者,采用国产自展式瓣膜行TAVR治疗,手术成功率较高,但“瓣中瓣”置入率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率偏高,患者随访1年心功能逐渐恢复。
上海研究:HbA1c还可用来预测糖尿病酮症
临床上,2型糖尿病酮症由于缺乏典型的症状,也没有良好的预测指标,血或尿酮体检测仅能发现出现酮症的患者,而不能帮助识别酮症高危人群。美研究称,中年掉2颗牙以上,心血管病风险显著增加
既往研究已经确定,牙齿健康问题如牙周病和掉牙与炎症、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有关。在近期召开的美国心脏协会生活方式和心脏代谢健康科学会议上,美国杜兰大学LuQi报告的一项研究结果提示,中年时掉2颗以上牙的人,患心血管病的风险明显增加。研究发现,与没有掉牙的人相比,8年内掉牙≥2颗的人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增加16%。手劲儿小,心血管风险高!阜外医院胡泊、王杨等PURE China研究新分析
近期,阜外医院胡泊、王杨等利用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研究中国地区(PUREChina)队列进行分析后发现,握力较低的成年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明显增加。而且,相较于收缩压、体重指数、腰臀比等传统人体测量学指标及新兴指标身体形态指数,握力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关联度更强。AHA:临床肺功能下降者死亡风险高
连日的雾霾重压之下,又从美国心脏协会(AHA)传来了一则让人难过的消息。这项来自德国对1万余人追踪5年余的研究表明,即使一个人没有明显肺部疾病,只是亚临床肺功能受损,就会显著增加死亡风险,而且这种风险无关于心脏功能的好坏。七成大动脉炎合并高血压患者有肾动脉狭窄,阜外医院研究
高血压是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且与不良预后相关。阜外医院张慧敏等研究提示,合并高血压的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多伴有肾动脉狭窄,其次为主动脉狭窄和重度主动脉瓣反流。合并肾动脉狭窄的患者占69.3%,其次为胸主动脉狭窄(25.7%)、腹主动脉狭窄(20.5%)和重度主动脉瓣反流(11.8%),25.7%的患者同时出现两种及以上上述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