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去神经术(可防这种肺动脉高压进展,陈绍良等JACC子刊PADN,5研究)
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由陈绍良教授提出,是一种新型的微创血管内导管介入治疗,其原理是利用射频消融术阻断肺血管内膜交感神经,从而降低肺动脉压力,延缓疾病进展。
随访结束时,假手术 西地那非组和肺动脉去神经术组中分别有32%和18.8%的患者因心肺原因死亡,组间无明显差异。

该研究表明,对于继发于左心衰竭的混合性毛细血管后性肺动脉高压(CpcPH)患者,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PADN)可显著改善运动能力、心功能及临床结局。
与假手术 西地那非组相比,肺动脉去神经术组患者的6分钟步行距离改善更明显,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下降幅度也更大。
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假手术 西地那非组出现临床恶化事件的风险是肺动脉去神经术组的2.13倍,主要是由于前者再入院率较高(56.2% vs. 35.4%,HR=1.96)。
来源:3-Year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Combined Precapillary and Postcapillary Pulmonary Hypertension: Results From PADN-5 Trial. J Am Coll Cardiol HF, Jun 21, 2023
作者指出,后续需要在不使用已获批肺动脉高压药物的情况下进一步开展研究,来验证肺动脉去神经术对CpcPH患者的益处。
3年随访结果显示,一半患者出现临床恶化事件(包括心肺原因死亡、再入院和心脏/肺移植),其中假手术 西地那非组发生率为62%,肺动脉去神经术组发生率为37.5%。
该研究纳入98例CpcPH患者(平均肺动脉压≥25 mmHg、肺毛细血管楔压> 15 mmHg、肺血管阻力> 3.0 WU),随机分入假手术 西地那非组或肺动脉去神经术组。
6月21日,南京市第一医院陈绍良等在JACC心衰子刊发表了PADN-5研究的3年随访结果。
常吃花生,还能让人聪明?
不久前发表的一项日本研究表明,吃花生有助于预防中风和心脏病。9月20日,一项为期6个月的随机对照研究提示,对于健康年轻人来说,经常吃烤花生或花生酱,还能改善记忆力和缓解压力。该研究还发现,花生的这种作用可能与花生多酚摄入量以及粪便中短链脂肪酸、超长链饱和脂肪酸水平升高有关。FREEDOM研究8年随访:糖尿病多支病变搭桥优于介入,年轻患者获益显著
FREEDOM研究后续随访近8年的数据显示,对于合并糖尿病的多血管血管病变患者,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ABG)优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目前,对于这这类患者,指南已经明显地倾向于CABG而不是使用药物洗脱支架(DES)进行PCI,但是一直缺乏长期随访的数据,直到这项FREEDOM研究中位随访7.5年的生存数据发表。最新Meta分析:GLT-2抑制剂改善心血管预后最好,DPP-4抑制剂无证据
近年来,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等新型降糖药物对心血管预后的影响成为医学界的热门研究点。中山大学学者发现,粮食吃得少,房颤风险高
近日,据HealthDay报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庄晓东等开展的一项研究提示,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长期较低的人,可能更容易出现房颤。该研究显示,与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适度(碳水化合物热量占总热量比例为45%~52%)的人相比,长期摄入量较低(总热量占比不足45%)的人发生房颤的风险增加了18%。研究者还发现,不论用哪种蛋白质或脂肪替代碳水化合物,房颤发生风险均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