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超高危和极高危患者(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
mmol/L;(4)体重指数≥28
-
≥300
HDL-C ≥ 4.9 mmol/LApoB ≥ 1.3 g/LLp(a) ≥ 500 mg/L甘油三酯
≥2.3
HDL-C (mmol/L)
≥6.2
TC (mmol/L)
≥3.4且<4.1
非HDL-C (mmol/L)
首先,按照是否患有ASCVD划分为二级预防和一级预防两类情况。二级预防——超高危人群(1)发生过≥2次严重ASCVD事件(2)发生过1次严重ASCVD事件,且合并≥2个高危险因素。二级预防——极高危人群:不符合超高危标准的其他ASCVD患者。严重ASCVD事件包括:(1) 近期ACS病史(<1年); (2) 既往心肌梗死病史(除上述ACS以外); (3) 缺血性脑卒中史; (4) 有症状的周围血管病变,既往接受过血运重建或截肢高危险因素包括: (1) LDL-C≤1.8 mmol/L,再次发生了严重的ASCVD事件; (2) 早发冠心病(男<55岁,女<65岁); (3)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或基线LDL-C ≥4.9 mmol/L; (4) 既往有CABG或PCI史; (5) 糖尿病; (6) 高血压; (7) CKD 3~4 期; (8) 吸烟一级预防——高危人群以下三类直接列为高危人群(1)LDL-C≥4.9
-
<1.0
-
kg/m2;(5)吸烟。根据风险增强因素判断需要他汀治疗在临床实践中,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可能较为复杂,特别是对于风险评估结果为中危的人群,是否启动他汀有时难以确定。这种情况下可考虑结合ASCVD风险增强因素,患者合并有多个风险增强因素时,更倾向按高危处理。风险增强因素冠状动脉钙化≥ 100 AU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0.9 mm 或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踝/臂血压指数<0.9左心室肥厚或室间隔厚度≥ 11 mm非
≥5.2且<6.2
<3.4
<1.7
-
mmol/L;(3)HDL-C<1.0
-
-
Lp(a) (mg/L)
来源: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中国循环杂志. 2023;38(3): 237-271.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3.03.001

赵冬教授介绍中国血脂异常的流行病学、筛查及心血管风险评估一个人是否会发生ASCVD,不仅取决于LDL-C,还取决于同时存在的疾病状态,及危险因素的数目和水平。即使LDL-C水平相同,其他情况不同,发生事件的风险也存在差异。有多种疾病或危险因素,可显著增加事件风险。已经发生心血管病事件的患者,其事件复发风险也差别较大。心血管病患者也应进一步进行风险评估。即使按极高危和超高危的标准控制血脂、血压和血糖等危险因素后,仍可能具有较高的剩余风险。全面评价ASCVD总体风险,不仅有助于确定血脂异常患者降脂治疗的决策,也有助于临床医生针对患者风险水平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决策,从而最大程度降低患者ASCVD总体风险,同时避免过度治疗造成的潜在危害。指南建议:(1)按是否患有心血管病,分为二级预防和一级预防两类情况;(2)在已患有心血管病的预防人群中,进一步划分出极高危和超高危人群;(3)在没有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人群中,若有慢性肾脏病3~4期,也属于高危人群。评估流程如图1所示。

分类
mmHg;(2)非HDL-C≥5.2
<300
<5.2
血脂筛查要点提示(1) 血脂检测是发现血脂异常、评估ASCVD风险和确定干预策略的基础。(2)血脂筛查是提高血脂异常早期检出率和知晓率的有效方式。(3)血脂检测的频率应依据年龄、ASCVD风险及治疗措施监测的需要而定。血脂筛查的频率和检测指标建议如下:(1)<40岁成人每2~5年进行1次血脂检测,≥40岁成人每年至少应进行1次;(2)高危人群应根据个体化防治的需求进行血脂检测;(3)在上述人群接受的血脂检测中,应至少包括1次Lp(a)的检测;(4)血脂检测应列入小学、初中和高中体检的常规项目;(5)FH先证者的一级和二级亲属均应进行血脂筛查,增加FH的早期检出率。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为:(1)有ASCVD病史者。(2)存在多项ASCVD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的人群。(3)有早发CVD家族史者,或有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4)皮肤或肌腱黄色瘤及跟腱增厚者。
≥4.9
<3.4
≥1.7且<2.3
-
合适水平
≥4.1且<4.9
边缘升高

要点提示(1)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总体风险评估是血脂干预决策的基础。(2)推荐采用“中国成人ASCVD总体发病风险评估流程图”进行风险评估。(3)对<55岁且ASCVD 10年风险为中危者进一步进行余生风险评估。(4)ASCVD 10年风险为中危且余生风险不属于高危的个体,应考虑结合风险增强因素决定干预措施。
-
-
理想水平
血脂合适水平的参考标准要点提示(1)LDL-C参考水平,仅适用于ASCVD总体风险为低危的人群。(2)判断患者LDL-C控制水平时,应参照ASCVD总体发病风险。与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呈因果关系,且作为临床首要治疗靶点的指标是LDL-C。对于风险不同人群,LDL-C的合适水平和升高的判断标准不同,启动降脂药物治疗的LDL-C水平和LDL-C的治疗目标也有所不同。由于中国≥18岁成人大部分为ASCVD低危人群,下表为适用于ASCVD低危人群的主要血脂指标的参考标准,有助于医务人员和公众对血脂水平有基本认知。因非HDL-C和Lp(a)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不断增加,其合适水平参考值也列于下表中。
-
注: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甘油三酯;Lp(a):脂蛋白(a)。*:参考标准仅针对ASCVD一级预防低危人群。表中所列数值是干预前空腹12 h测定的血脂水平。-:无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
<4.1
≥4.1
≥ 2.3 mmol/L高敏 C 反应蛋白≥ 2.0 mg/L肥胖或腹部肥胖、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
中国ASCVD一级预防低危人群主要血脂指标的参考标准*
LDL-C (mmol/L)
<2.6
-
mmol/L或TC≥7.2 mmol/L;(2)≥40岁的糖尿病患者;(3)CKD 3~4期。一级预防——低危、中危和高危评估不具有以上3种情况的个体(包括<40岁的糖尿病患者),在考虑是否需要降脂治疗时,应进行未来10年间ASCVD总体发病风险的评估。按照LDL-C、高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个数分成21种组合,10年发病平均风险<5%、5%~9%和≥10%分别定义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一级预防——通过余生风险定义高危人群对于10年发病风险为中危的人群,如果年龄<55岁,则需进行ASCVD余生风险的评估。具有≥2个以下危险因素者为高危:(1)血压≥160/100
升高
-
降低
甘油三酯 (mmol/L)
喝白酒,升尿酸!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最新分析
近几十年来,我国高尿酸血症的负担急剧增加,患病率从2001年的8.5%增加到2017年的18.4%。高尿酸血症是一种与不健康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上海中山医院丁小强等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的数据分析发现,我国男性饮酒增加高尿酸血症风险,即使戒酒仍面临较高的高尿酸血症风险。研究纳入4127名参与者,高尿酸血症的总患病率为15.5%。杨进刚阜外2023-09-28 16:16:51
0000老年阵发性房颤,联合消融低电压区能减少复发!南京医大一附院陈明龙等研究
环肺静脉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总体成功率仍然不理想,尤其是老年患者。近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明龙等在JAMA子刊发表研究称,对于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环肺静脉隔离(CPVI)联合低电压区(LVA)消融能减少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研究纳入414例65至80岁的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电压小于0.5mV的区域为LVA。杨进刚阜外2023-10-03 16:01:41
0000南方医科大学学者:糖尿病把130 mmHg作为降压药门槛不可取
对于糖尿病患者,如果收缩压在130~140mmHg,服不服降压药?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高血压指南推荐,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启动降压药的门槛是130mmHg。但南方医科大学WangS等进行的Meta分析显示,收缩压在130~140mmHg的糖尿病患者使用降压药物治疗,可能得不偿失,不仅心血管和肾脏无获益,而且不良事件风险还增加。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2:07:55
0000兰州大学二院学者称:新技术可巧封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
换个瓣膜后并发瓣周漏,二次开胸治疗风险大、出血多、并发症多,且易复发;X线下导管封堵瓣周漏建立路径及操作也有难度,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柳德斌、王石雄等进行的研究发现,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采用FustarTM可调弯鞘协助建立路径更加可控,有助于减少操作时间,减少并发症,封堵器封堵瓣周漏安全、有效。该院心外科于2017年1月就此先后成功封堵了2例主动脉瓣周漏。杨进刚阜外2023-08-28 13:16:19
0000厦门心血管病医院王焱等研究称,严重心衰主动脉瓣狭窄者可用这种方法治疗
厦门心血管病医院王焱、王斌等研究提示,对合并严重左心功能不全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进行姑息性或过渡性经皮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的短期疗效可靠且安全,并发症发生率低,应是高危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可选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