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介入治疗后(没有,危险因素悖论,阜外医院袁晋青等研究)
来源:
CAMI的研究结论也批驳了国外的“危险因素悖论”。经调整年龄、入院前特征、就诊时的临床特征和再灌注治疗后,这种关系完全逆转了,即对于心梗患者而言,危险因素越多,死亡风险也是明显增加的。
该研究纳入2013年1月~12月在阜外医院行冠脉介入治疗的5 87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合并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冠心病家族史 )0~5个者分别占3.6%、17.8%、32.0%、29.5%、14.2%、2.9%。
结果显示 ,介入术后5年时,随着合并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增多,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和脑卒中) 发生率呈升高趋势,但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脑卒中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而阜外医院袁晋青等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合并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越多,冠脉介入术后长期预后越差,具有累加效应。

CAMI课题组认为,与“吸烟悖论”和“肥胖悖论”相似,具有更多危险因素的患者可能冠脉病变进展更快,而没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在较晚的年龄出现 STEMI,其绝对基线风险增加。
近期,一些主流杂志刊登研究发现,大约有两成急性心梗患者没有可纠正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而这些研究显示,没有危险因素的心梗患者,预后反而较差。这被成为“危险因素悖论”。
校正组间分布不均的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冠心病危险因素个数仍是心肌梗死(OR=1.14)、再次血运重建(OR=1.10)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OR=1.11)的独立预测因子。
0000
相关推荐
每周吃3~<6个鸡蛋,可改善血脂!阜外医院China-PAR研究新分析
6月16日,阜外医院顾东风院士团队发表的China-PAR研究新分析结果提示,对于中国成年人来说,每周吃3~<6个鸡蛋,可明显改善血脂代谢。同时,研究者发现,吃鸡蛋较多(每周≥6个)对血脂,尤其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明显的不良影响。实际上,2020年该研究团队发表的研究结果已经发现,每周吃3~6个鸡蛋时,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病风险最低。中年女士生理性潮热,预示心脏病风险高
女士们一到中年,尤其是在绝经期,多会有潮热,而近期一项来自瑞士的研究显示,年轻一点的女士常发生潮热可能还预示较高的心脏病风险。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冠心病密切相关,而保护内皮细胞功能在防治冠心病中尤为重要。而该研究显示,40~53岁较年轻女士出现潮热以及生理性潮热发生次数,多与内皮功能障碍相关。不健康饮食伤心脏,还伤心理!BMJ文章
近期,BMJ发表的一篇文章称,健康饮食不仅有利于心脏健康,而且有助于心理健康。近年来,营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事实上,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观察到,坚持健康饮食模式,多吃水果、蔬菜、坚果和豆类食品,适度摄入家禽、鸡蛋和乳制品,少吃红肉,与抑郁风险降低相关。健康的饮食模式,如地中海式饮食,比“不健康”的饮食模式(如西方饮食)有利于更好的心理健康。Nature杂志刊登手机”全球走路地图“:中国夺冠
近期,Nature杂志公布了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堪称“全球走路地图”。该研究分析了111个国家约72万名居民的智能手机信息,研究精确到分钟,总时长相当于6800天的数据。全球走路地图结果发现,地球村居民平均每天走4961步。中国人平均每天走6000多步,排名居首,而印度尼西亚人平均每天走3513步,在排名中垫底。杨进刚阜外2023-08-10 10:56:09
0000上海仁济医院学者称,心脏MRI筛查可早期检测SLE患者的心肌受累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学者研究称,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即使没有任何不适症状,也可能存在严重心脏受累。研究者表示,迄今为止,由于缺乏可靠的检查方法,SLE导致的心脏受累的筛查并不理想,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阴性结果并不能排除SLE患者存在严重的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