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电极植入(超声引导腋静脉穿刺或更安全,阜外医院丁立刚等研究)
研究者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深圳医院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经腋静脉途径行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植入术的患者共130例,其中46例患者应用实时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方法行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植入术(超声组),其余84例患者应用解剖定位法行腋静脉穿刺行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植入术(对照组)。
但其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它为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且病例数较少,两组植入起搏器的类型不匹配。
此外,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术需要学习曲线,因此,本研究所得结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结果显示,超声组与对照组相比,气胸、囊袋血肿、囊袋感染、电极脱位、电极穿孔、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均相似。
经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电极,可减少起搏器电极功能异常发生风险。目前多采用体表解剖定位或X线透视下行腋静脉穿刺,但由于不少患者存在解剖变异,常造成穿刺失败或误穿动脉等。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丁立刚、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彭文杰等发现,在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植入术中,超声引导下行腋静脉穿刺安全、可行。

作者指出,该研究对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在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植入术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从理论上讲,实时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可以在“直视”血管下穿刺,会比解剖定位下“盲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尤其会使气胸、血胸、血气胸的发生率降低,这有待于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来证实。
来源:彭文杰,丁立刚,赵亚楠,等.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术在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植入术的应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23, 38(3): 326-329.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3.03.009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有心血管病者是高危人群!美国心脏病学院新冠病毒公告:建议规范服用他汀、β阻滞剂、ACEI和阿司匹林
2月13日,美国心脏病学院(ACC)就新冠病毒对心脏的影响发布公告,指出心血管病患者为感染新冠病毒的高风险人群,并建议继续服用他汀、β受体阻滞剂、ACEI、阿司匹林等稳定斑块,提供心脏保护。【下载全文】公告指出,一些早期的病例报告显示,心血管病患者感染并发症和死亡风险较高。新冠肺炎住院患者中,40%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杨进刚阜外2023-09-02 15:21:57
0000美研究者称,年轻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目标应<120/80 mmHg
目前,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建议,心脏病风险较低的糖尿病患者以140/90mmHg为降压目标,有心脏病或心血管高危糖尿病患者则以130/80mmHg为目标。但近期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人员报告的一项研究提示,ADA的上述降压目标并不适合1型糖尿病年轻成年患者。阜外研究:青壮年男性突发心梗鉴别诊断时要考虑到白塞病
阜外医院支爱华等分析了6例累及冠脉的白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发现白塞氏病患者累及冠状动脉首次均以突发心包填塞、心肌梗死或心原性休克就诊。本组6例患者均为青壮年男性,年龄19~41岁。发病前无冠心病史,均急性发病,冠状动脉受累部位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影像学表现为冠状动脉狭窄、闭塞及假性动脉瘤形成。冠脉假性动脉瘤表现为冠状动脉壁不完整、破裂,周围血肿形成且由血栓及其周围组织共同包绕的动脉瘤。英国20万例癌症患者随访14年,6%死于放化疗相关心脏病
近期,发表在《循环》上的研究提示,癌症患者死于心脏病的风险依据癌症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别。而且确诊癌症年龄越早,死亡于心血管病的风险越高。研究者对200945例生存期在5年以上的癌症患者,随访14.3年,死亡患者中有6%的死亡原因为心脏病。研究者发现,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死于心脏病的风险最高,增加近3倍。检测存活心肌仍很重要!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患者是否要接受血运重建,是否有存活心肌,就是一个必要的考虑。但这一观点受到挑战,一些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是否有存活心肌与搭桥的效果无关。虽然目前缺乏证据支持存活心肌检测,美国心脏协会近期发布科学声明指出,存活心肌检测仍有重要作用。为了确定有存活心肌是否能让患者获益,STICH研究通过SPECT成像或多巴酚丁胺心脏超声评估了STICH研究中618例患者的心肌存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