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民的这个指标(该动态监测,ARIC研究新分析)
如果NT-proBNP水平在6年内从低于125 pg/ml升至125 pg/ml以上,则心衰和死亡风险分别增加86%和32%。
研究纳入近万名45~64岁的居民,接受两次NT-proBNP检测,第一次检测时无心衰,两次检测相隔6年。
近期,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ARIC)纵向研究队列的新分析表明,NT-proBNP该动态监测,如果发生变化,心衰和全因死亡的风险相关,持续超过125 pg/ml提示高风险;降低至125 pg/ml以下,则提示心衰及死亡风险降低。
中国规范应用心肌肌钙蛋白和利钠肽现场快速检测专家共识也指出,基层诊所或社区医院等可配备利钠肽的现场快速检测(POCT)设备,用于疑似心力衰竭患者的排除、诊断和危险分层。
Jia X, et al. Association of Long-term Change in 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With Incident Heart Failure and Death. JAMA Cardiol. 2023 Feb 8.
NT-proBNP水平从125 pg/ml以上降至125 pg/ml以下,则心衰风险和死亡与两次检测NT-proBNP水平保持较低者相似。
BNP和NT-proBNP是反映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血清标志物,与心力衰竭的不良预后有关。血液中利钠肽水平与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事件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诊断准确率可提高至 80%。
来源:
NT-proBNP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心衰和死亡风险分别显著增加6%和5%。
分析发现,两次NT-proBNP水平均超过125 pg/ml者与均低于临界值者相比,心衰风险增加了1.5倍,死亡风险增加68%。
研究还发现,血压、血脂及体重指数、估计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均与NT-proBNP的变化显著相关。这提示,危险因素控制不好直接体现在NT-proBNP处于较高水平。
研究者认为,监测NT-proBNP有利于心衰A期(心衰风险期,有心衰风险但目前或既往无心衰症状或体征,且没有心脏病的结构或生物标志物证据)患者的风险分层。对于心衰A期患者来讲,积极控制危险因素进而降低NT-proBNP水平会降低死亡或心衰的长期风险。
血压≥220/140 mmHg,不管有无症状,都是高血压急症!中国高血压急症治疗规范
我国庞大的高血压患者群中,有1%~2%可发生高血压急症,怎么更好处理?请见近日发布的《中国高血压急症治疗规范》。规范指出,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高血压指南指出,血压突然、快速升高及所导致的调节机制失常是高血压急症,这是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但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若收缩压≥220mmHg和(或)舒张压≥140mmHg,则无论有无症状,都应视为高血压急症。儿童肚子长“游泳圈”,促动脉粥样硬化!齐鲁医学院研究
生活好了,不只是成年人有“游泳圈”,许多儿童肚子上的肉肉也起来了。而近期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席波等进行的研究显示,儿童腹型肥胖很不好,增加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风险。研究显示,有腹型肥胖的儿童,在随访2年期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厚于腰围正常的儿童(0.54mmvs0.51mm)。而且在有腹型肥胖的儿童中,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的检出率为23.9%,而正常腰围的儿童为3.9%。想远离糖尿病,先别变胖!中国慢病研究新分析
近日,中国慢病前瞻性研究的最新分析证实,避免肥胖,可防2型糖尿病。研究显示,与代谢和体重均正常的人相比,虽代谢正常但肥胖者的糖尿病风险升高297%,代谢紊乱合并肥胖的人,糖尿病风险更是升高了547%。研究者还发现,在超重或肥胖人群中,从代谢正常转变为紊乱,会增加270%的糖尿病风险,而持续代谢紊乱者,糖尿病风险增加了732%。杨进刚阜外2023-09-21 17:15:240000美国预防医学杂志:男士马拉松式走路没用,或需大运动量活动
《美国预防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女性在原有的运动习惯上,只要增加一些轻度的活动获益就很显著,男士则需要每天中度至强度的活动才可降低死亡风险。研究者认为,对于不怎么活动的男士来讲,需要的不是马拉松式走路,而是中强度活动。研究发现,女性无论是轻体力活动,还是中重度活动,都能降低全因死亡风险。死亡风险降低与中重度活动的量有剂量相关性。阜外医院2413例肥厚型心肌病报告:这种类型的心肌病预后最差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樊朝美、安硕研等研究发现,虽然在肥厚型心肌病中,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所占比例相对较低,但其预后差。而且这类患者多合并尖室壁瘤,临床上应注意识别。本研究中,2413例肥厚型心肌病中有66例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占2.74%。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定义为:静息状态下左心室中部峰值压差≥30mmHg,且收缩期左心室中部闭塞或梗阻呈“沙漏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