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袋感染电极拔除后(无导线起搏器有用武之地,北大人民医院研究)
研究者提醒,目前国内应用的无导线起搏器为单腔VVI起搏模式,对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不适合应用,另外由于植入后不能取出更换电池、电池寿命等问题,所以首次植入主要适用于高龄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心房颤动伴三度房室阻滞的患者。
与首次植入无导线起搏组相比,再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组释放≤ 2次比例、起搏阈值、感知、阻抗、手术时间、起搏 QRS 波群时限均无差异。中位随访时间为 20.1个月后无起搏相关的并发症。
1年随访时,与首次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组相比,再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组起搏阈值、感知、阻抗均无差异。
共入选51例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患者,再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组33例(64.7%), 首次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组18例(35.3%)。再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组31例(93.9%)患者因囊袋感染行电极导线拔除手术。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昃峰等研究提示,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后植入无导线起搏器安全有效。随访结果显示再植入与首次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组的起搏参数以及并发症情况无差异。
电极导线感染及故障是电极导线拔除的最主要原因。但导线拔除后上腔静脉闭塞、双侧锁骨下静脉区域的感染等,会导致无法经静脉入路再植入传统起搏器,而对于反复感染、静脉入路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仅有维生素胶囊大小,不到2克重的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提供了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案。
所有患者无导线起搏器均植入成功,1例(2.0%)术中发生心包积液,穿刺引流后好转。48例(94.1%)患者植入间隔部位。
作者表示,少部分患者由于上腔静脉闭塞、双侧锁骨下静脉区域感染、反复出现感染等原因,不能经常规静脉入路再植入起搏器,该研究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主要原因为反复囊袋感染(45.1%),其次为高龄、合并症多(21.6%)等。
来源:昃峰,李鼎,周旭,等.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后无导线起搏器植入单中心经验. 中国循环杂志, 2022,37: 1238-1244.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2.12.011.
中国精神卫生调查:七分之一居民一生中将发生精神障碍疾病
近期,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等报告了中国精神卫生调查(CMHS)结果。研究发现,除老年期痴呆外,6类精神障碍的终生加权患病率为16.6%,即七分之一的居民在一生中发生至少一种精神障碍疾病。该研究发表在《柳叶刀》精神病学子刊上,在国内精神卫生调查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六大类精神障碍包括心境障碍、焦虑障碍、酒精/药物使用障碍、精神分裂症及相关精神病性障碍、进食障碍、冲动控制障碍。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2:21:030000每日一把杏仁,远离心血管病!英国研究
如果桌上的薯片和饼干换成杏仁,会怎样?英国一项研究发现,这样做不仅会降低“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还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总体降低32%的校正后的相对心血管病风险。研究者还发现,经常吃杏仁的人,连腰围和体重指数都比不吃杏仁的人小,腰围减小了2.1cm,体重指数降低了0.8kg/m2。这项研究共分析了6802位英国成年人饮食记录。阜外研究提示治疗冠心病的新思路:功能性血运重建优势明显
由于冠脉病变与局部心肌缺血之间的关联度不佳,使得现阶段单纯以冠脉造影为标准的再血管化治疗面临挑战。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魏红星、李劼慧等对心肌灌注显像提示有心肌缺血并在3个月内接受血管重建术的患者进行中长期(平均46个月)随访结果发现,应用心肌灌注显像提示心肌缺血节段所对应的“罪犯血管”早期进行完全血管化治疗,可以达到完全纠正心肌缺血,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循环子刊研究:FFR指导的搭桥手术可大幅降低死亡风险
根据《循环·心血管介入》杂志发表的研究结果,与传统冠脉造影指导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比,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能显著降低总死亡率或心肌梗死发生率。研究者回顾性分析了2006~2010年间接受CABG治疗的627例患者,其中,198例患者根据FFR至少1处狭窄进行搭桥,而429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对所有狭窄进行了搭桥。美发布非他汀类降脂药共识:依折麦布是大部分患者的首选,PCSK9抑制剂上榜
近日,美国心脏病学院发布了关于使用非他汀类药物降低LDL-C专家共识,推荐最大剂量他汀治疗后仍无法达标的患者,在生活方式改善和他汀治疗后LDL-C降幅不能达到50%的高危患者,可接受烟酸、依折麦布或PCSK9单克隆抗体等。推荐要点包括:1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或LDL-C≥190mg/dl者,若应用最大耐受剂量他汀治疗后,仍无法实现LDL-C降低>50%,可考虑应用非他汀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