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可穿戴心电图(发现急性心梗占万分之二,全国6,7万人研究)
该研究依托中国胸痛中心“全国心电一张网 ”平台,对 2019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期间使用智能可穿戴十二导联心电图采集并成功上传至心电云平台的6.7万人的有效心电图资料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在所有心电图中,万分之二为急性心梗,0.15%有急性心肌缺血, 17.32%有ST段/ST-T改变。

(3)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平均心室率≤35 次/min的严重心动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1)疑似急性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的危急值:J点后60~80 ms处ST段下斜型或水平型下降≥0.15 mV,J点后60~80 ms处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0 mV,右胸导联ST段抬高≥0.25 mV,左胸导联ST段抬高≥0.10 mV;
预警后250人去医院就诊,其中 155人就诊后接受药物治疗,57人接受手术治疗。
该研究根据心电图危急值中国专家共识,将以下心电图诊断结果标记为“危急”:
(4)可疑急性肺栓塞、高钾血症、低钾血症等有特征性改变的心电图。
66 735人的平均年龄为55.8岁,男性占55.38%。有不适症状者往往同时有多种症状,其中心悸、胸闷、胸痛多见,黑矇、头晕、乏力、呼吸困难、肩背不适较为常见,咽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大汗等也时有发生。
作者指出,部分无明显不适症状的使用者进行可穿戴心电图检查时,心电图结果提示异常,促其及早进行诊治,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疾病的漏诊。
共检出危急值心电图 340份(0.51%),死亡8人(0.01%),其中4人在转运途中未得到及时救治而死亡,2人因拒绝就诊最终死亡;29人无法取得联系。

来源:王清松,陈韬,韩宝石,等. 智能可穿戴十二导联心电图在心血管疾病远程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循环杂志, 2022, 37: 738-744.
(2)严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心室扑动,心室颤动,心室率≥150 次/min、持续时间≥30 s的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率≥200 次/min的各类室上性心动过速,最短RR间期≤250 ms的心房颤动伴心室预激;
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郭军等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智能可穿戴十二导联心电图可远程监测心电状态,从而进行早期诊断和风险预测,有利于使用者及时接受针对心血管急症的医疗干预,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在心血管疾病远程诊疗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SGLT2i还能治痛风!?JAMA子刊研究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总是给人带来惊喜。近日,一项中国台湾学者进行的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SGLT2i,还有助于降低“富贵病”痛风的风险。研究显示,使用SGLT2i者痛风发生率低于使用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者(20.26/1000人年vs24.30/1000人年)。杨进刚阜外2023-09-21 10:56:09
0000BMJ:医生年龄越大,患者死亡率越高?不!新研究称老医生手术死亡率低
去年刊登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项哈佛大学研究提示,医生年龄越大,其治疗的患者死亡率越高。年龄超过60岁的医生,其医治的患者死亡率最高。然而,近期美国研究人员利用全国医疗保险老年人(65~99岁)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年龄较大的外科医生医治的患者的手术死亡率低于相对年轻的外科医生医治的患者。杨进刚阜外2023-08-16 09:56:43
0000健康骨骼,健康心脏!英国研究称“心骨”不分家
健康的骨骼,健康的心脏,保护好骨骼,可能就保护了心脏。近日,一项英国研究通过对英国生物银行队列进行研究发现,骨密度低增加心血管健康差的风险。研究显示,不论男女,骨密度低均与动脉僵硬度增加有关。此外,骨骼健康状况差的人缺血性心脏病死亡风险增加,而且增加的风险并不能由共同的危险因素或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来解释。研究者指出,骨骼心脏轴的潜在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且涉及多层面,而且男女可能有所不同。冠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高,提示有易损斑块!上海仁济医院研究
通过冠脉CT评估冠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已评估冠脉炎症的一种新的成像生物标志物。上海仁济医院学者研究发现,冠脉周围FAI是局部免疫炎症反应激活的指标,与斑块易损性密切相关。130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共195处病变被纳入分析。通过冠脉CT血管造影评估病变特异性冠脉周围FAI、斑块成分和其他斑块特征。流式细胞术检测局部T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内细胞因子水平。超12小时到院心梗患者,晚期放支架有益!阜外医院CAMI研究新分析
根据中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医疗质量控制报告,中国有80%的心梗患者在发病12小时后到达医院,对于这部分患者,对梗死相关动脉晚期放支架是否有益?近日,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登记(CAMI)研究最新分析表明,对于这类患者,晚期冠脉介入治疗有助于改善近远期心功能和生存率。研究显示,对于心梗发作后>12小时的患者,晚期介入治疗要比单纯药物治疗,院内转归及2年时转归均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