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总打盹(提示高血压和卒中风险高,Hypertension湘雅医院研究)

[1]Association of Nap Frequency With Hypertension or Ischemic Stroke Supported by Prospective Cohort Data and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in Predominantly Middle-Aged European Subjects. Hypertension. 2022 Jul 25.
[2]Life’s Essential 8: Updating and Enhancing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s Construct of Cardiovascular Health: A Presidential Advisory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9 Jun 2022.
湘雅医院学者在Hypertension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白天打盹与高血压和卒中的高风险相关。
研究发现,与从不打盹或有时打盹的人相比,经常打盹的人中男性比例较高,学历低和收入低,并且多为吸烟、每天喝酒、失眠、打鼾和熬夜晚睡。
近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在心血管健康“生命简单七法则(life's Simple 7)”的基础上新增加了睡眠健康,提出了“生命八要素(Life's Essential 8)”,明确表示睡够是理想心脑健康的必要组成部分。
作者建议进一步研究健康睡眠模式(包括白天打盹)与心脏健康之间的关系。
参与制定“生命八要素(Life's Essential 8)”的AHA睡眠专家表示,打盹本身并非有害,许多人之所以打盹,可能是因为夜间睡眠不佳。夜间睡眠不良与健康状况较差有关,而白天瞌睡不足以弥补。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这项研究与以往其他研究结果一致,均提示打盹反映了心脏健康风险的增加。
与从不打盹的人相比,经常打盹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高12%,卒中风险高24%。
来源
对于<60岁居民,与从不打盹的人相比,经常打盹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高20%。而对于>60岁居民,经常打盹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高出10%。
研究纳入约36万名参与者,平均随访时间约11年。参与者根据打盹频率分为:“从不/很少”、“有时”或“经常”。
孟德尔随机化结果表明白天瞌睡频率增加可能是高血压和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在风险因素。打盹频率增加一个档次(从“从不/很少”到“有时”或从“有时”到“经常”),高血压风险增加40%,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29%。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疾病!欧洲高血压协会声明
近期,欧洲高血压协会(ESH)血管结构与功能研究工作组和动脉结构生理学研究协会发表声明指出,炎症可严重破坏动脉生理结构及功能,同时促进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声明指出,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均参与其中。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证据确凿而且,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已经明确了炎症,无论是低度、急性、慢性、局灶性或全身性,均与动脉性病变有关。中国慢病前瞻性研究:国人三分之一有颈动脉斑块,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速度超过英国人
近期中国慢病前瞻性研究一项新的分析显示,中国有三分之一成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通过比较中国和欧洲成人的数据,该研究还发现,中国和英国青年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相似,但随年龄增加,国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进展速度明显快于英国人。图1中国和英国随年龄增加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进展比较(黑色中国,红色英国)杨进刚阜外2023-08-06 12:46:23
0000他汀该终生吃?ESC英国研究
他汀每降低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降低24%~25%的缺血性心脏病风险。但是迟迟未能启动治疗、依从性差经常存在,甚至好多患者用着用着自己就停药了。8月25日,在ESC2022上发布的一项英国建模研究显示,没有医生评估就自行停药并不明智,早早停用他汀,会将终生心脏保护作用大打折扣。研究对118,000他汀试验参与者和英国生物银行人群中的50万人进行了建模。杨进刚阜外2023-09-29 18:02:00
0000童年逆境,女士易变胖!日本研究
肥胖,是缺乏意志、暴饮暴食、运动不足的结果?不是这么简单。近日一项日本神户大学学者进行的研究认为,一个人变胖因素很多,不仅与经济状况和受教育程度相关,而且童年不好的经历或也会种下了“种子”,尤其是虐待经历。研究显示,女性中,肥胖与未婚、家庭收入低、当前经济状况困难、初高中课外活动、接受教育水平低、15岁时经济状况、儿童期逆境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