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太慢(可导致房颤,欧美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分析显示,当由基因决定的静息心率<65次/分时,心率与房颤风险之间呈负相关,心率每增快5次/分,房颤风险降低18%。
研究者指出,该研究结果可能提示,静息心率慢是房颤的风险标志物,未来需要开展研究探究两者之间关联的机制。
该研究纳入38 981名成年人,其平均年龄为59岁,54%为女士,平均静息心率为67次/分。平均随访13年期间,12%的人发生房颤。
5月20日,一项基于房颤基因组学(AFGen)联盟7个欧美队列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显示,当静息心率低于65次/分时,静息新心率与房颤发生风险呈负相关,即心率越慢,房颤发生风险越高。
尽管既往研究以及该研究中观察性分析显示,静息心率与房颤发生风险之间呈U型曲线关系,即心率过慢和过快都有房颤风险,但该研究的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并未发现两者之间的U型曲线因果关联证据,即心率较快并不会导致房颤发生。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来源:Resting heart rate and incident atrial fibrillation: A stratified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in the AFGen consortium. PLoS One, 2022, 17(5): e0268768.
而静息心率≥65次/分时,随着心率增快,房颤风险并未显著降低或增加。
0000
相关推荐
中国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专家共识:他汀增加糖尿病风险,但获益已得到充分肯定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异常,可进一步增加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近期,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根据中国患者的疾病特点,修订了2011年版的《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相较于2011版《专家共识》,共识中的更新内容如下:共识指出,基于疗效、耐受性及治疗费用的考虑,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使LDL-C水平降低30%~50%,适合于我国多数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有冠心病,抑郁未增远期事件风险!安贞医院研究
北京安贞医院宋现涛等发现,近两成冠心病患者有抑郁症状,但有抑郁症状,也别那么担心,其对远期预后不大。研究者指出,既往研究表明,抑郁与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关系并不确定,可能与潜在的混杂因素、样本量、随访时长等有关。宋现涛等入选2018年6月~1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的64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患者健康问卷(PHQ)-9抑郁量表对患者的抑郁症状进行评价。杨进刚阜外2023-10-01 22:09:04
0000降低残余胆固醇,有理论依据!阜外俞梦越、袁建松等研究
5月10日,阜外医院高斯德、俞梦越、袁建松等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冠脉非阻塞性心梗患者中,残余胆固醇水平升高意味着预后较差,且两者之间的关系独立于传统危险因素。研究者认为,残余胆固醇水平可被用于冠脉非阻塞性心梗患者的风险分层,同时可能也是强化降脂、改善预后的潜在靶标,该研究为靶向降低残余胆固醇提供了理论依据。鼻出血还能引发尼加拉瀑布样T波?
有一种心电图,常见于脑血管意外患者中,主要表现为多导联形态特异巨大倒置T波,也被称作“尼加拉瀑布样T波”。不过,河北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李春华、李舒承等遇到的一位患者并无脑血管意外,比较特殊。患者为66岁女性,1天前因反复鼻衄辗转3家医院。入院时高度紧张,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等症状,无胸痛、心悸、头痛、头晕以及肢体活动障碍。既往有高血压病史6个月(血压控制正常);脑梗死病史6个月,无后遗症。杨进刚阜外2023-08-08 14:31:33
0001降压药最好睡前吃!?欧洲心脏杂志近2万人对照研究称:睡前服药可降低45%心血管事件
近日《欧洲心脏杂志》一项入选2万人随访6年多的随机对照研究称,降压药或许最好在睡前吃。在这项多中心、对照研究中,19084例高血压患者被分配为在睡前一次性吃≥1种高血压药(9552人)或全部在清醒时(9532人)吃药。在入选时以及在整个随访期间每次计划的门诊就诊(至少每年一次)时,还进行了48小时动态血压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