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介入治疗后(可使左室缩小,西研究)
西学者研究发现,主动脉瓣单纯关闭不全患者在经心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左室腔呈现明显缩小的趋势,二尖瓣关闭不全程度逐渐减轻,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并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也明显提高,呈现出左心室逆重构现象。
来源:李昱茜,孟欣,王博,等超声心动图评价经心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瓣单纯关闭不全的近中期疗效. 中国循环杂志, 2022, 37: 374-379.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2.04.010.
术后12个月,有2例由中量增加至大量,此2例患者术前二尖瓣反流均为大量。
术后12个月心功能Ⅲ级以上的11例患者中,9例术前左室舒张末径>70 mm且LVEF值均<40%,术后12个月左室舒张末径及LVEF与术前比较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NYHA心功能分级由术前Ⅱ级以下8例增加至12个月复查时的42例。
术后有9例患者左室腔回缩及LVEF改善不明显,术后NYHA心功能均为Ⅲ级及以上,临床症状改善不显著。
本研究发现,患者TAVR术后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大幅度减小发生在术后出院时,术后1个月仍有所减小,但幅度较小,与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研究还发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显著减小及LVEF显著升高发生在术后6个月。
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西行TAVR治疗的单纯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53例,均使用经心尖途径置换J-Valve瓣膜。随访1年。
本研究中术前合并继发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者术后反流明显减少发生在1个月左右。
0000
相关推荐
超高危老人,LDL-C应<1.4 mmol/L,或降幅>50%!中国共识
血脂异常在老年人群中常见,但由于对安全性的担忧,老年人调脂药物使用不足、停药率高。近期发布的《老年人血脂异常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指出,调脂治疗是防治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重要措施。对于超高危患者,应将LDL-C降至1.4mmol/L以下或降幅>50%。杨进刚阜外2023-09-30 16:35:30
0000依洛尤单抗,未降低介入围术期心梗风险!EuroIntervention杂志研究
近日发表的EVOCATION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高的患者,在服用他汀基础上术前加用依洛尤单抗,未能减低围术期微血管功能障碍风险。近三十年中国冠心病死亡增加人数全球第一!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新分析
杨进刚阜外2023-09-10 11:32:38
0000数读中国儿童青少年健康:三成超重,六成近视眼,四分之一血脂异常
我国有2.26亿儿童,每千名儿童仅有0.53名儿科医师维护健康。2012年,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30.1%,肥胖患病率为6.4%。在肥胖儿童,糖代谢异常的发病率达到28.26%,有近三成患有高血压,超过一半存在血脂异常。在我国每10个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个儿童或青少年。中国慢病研究:哺乳的妈妈一生心血管病风险降10%
6月21日,中国慢病研究(CKB)组发表最新研究结果称,与不哺乳的妈妈相比,哺乳妈妈未来一生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大约会降低10%。对于世界卫生组织“在婴儿头半年进行母乳喂养”这一建议,该研究结果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证据。该研究显示,与从未哺乳的妈妈相比,哺乳妈妈的冠心病和中风风险分别降低9%和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