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梗患者院前延迟明显(CCC,ACS最新分析)
就全国不同地区而言,经济欠发达的西北地区,症状发作到入院时间的中位时间最长。
不过,研究者指出,中国心梗患者院前延误时间,远超超出西方国家及韩国等某些亚洲国家。
此外,院前延误还与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有关。
做好健康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心梗症状,及时就诊还是个重要的任务。
[1]Hu DQ, Hao YC, Liu J, et al. Pre-hospital dela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China: findings from the Improving Care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ina-Acute Coronary Syndrome (CCC-ACS) project. J Geriatr Cardiol. 2022 Apr 28;19(4):276-283.
据介绍,China PEACE研究对2012~2014年心梗患者进行的阶段性研究表明,症状发作至入院的中位时间为4 h,而当前这项研究表明,中国心梗患者救治有所起色,院前延误时间缩短到3.3 h。
研究还发现,病情严重者,如发生心原性休克或心脏骤停等,会促使尽早就诊。
但近日中国心血管疾病医疗质量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项目(CCC-ACS)最新研究显示,约七成急性心梗患者在症状发作后≥ 2 h入院,院前延误有很大改善空间。
中国急性心梗(CAMI)注册研究则发现,在发病3小时内来院就诊的STEMI患者比例仅仅24.2%。还有32.6%的STEMI患者在症状发作12小时后才来医院,失去了再灌注治疗的机会。
来源:
很多患者一般会选择三级医院就诊,而就诊医院级别高,也与症状发作到入院时间更长有关。
不顾遗憾的是,不论STEMI患者还是NSTEMI患者,救护车使用比例均不到20%。而2011年美国相关数据显示,这一比例已超出40%。
研究显示,急性心梗患者症状发作至入院的中位时间为3.3 h。70.7%的患者在症状发作后≥ 2 h入院。
时间就是心肌。
对STEMI患者进一步分析可见,老龄(≥ 65岁)、女性、农村医保、黎明时分发病、高血压、入院时心衰均是症状发作至入院时间≥ 2 h的独立预测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拨打急救电话使用救护车可降低39%的症状发作至入院时间≥ 2 h的可能性。
这项研究分析了2014~2019年的33,386例急性心梗患者。
研究者发现,对于STEMI患者,与症状发作至入院时间< 2 h相比,≥ 2 h会增加36%的死亡风险,22%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徐州学者磁共振成像研究称,房颤射频消融可逆转左心房及肺静脉重构
导管射频消融术是治疗房颤的主要手段,患者手术前后、术后复发与无复发患者左心房容积和肺静脉形态有何变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张卓琦、李雪莲等利用增强心脏磁共振成像研究发现,导管射频消融术有助于逆转房颤患者左心房及肺静脉的重构,而左心房容积及右上肺静脉开口最大横截面积增大与术后房颤复发相关。吃花生,可防心血管病?日本研究
近日,一项日本研究表明,平均每日吃上4~5颗花生还有助于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或心血管事件。注意,这里的4~5颗指的是带壳的整颗,不是单个的4~5粒。研究显示,与不吃花生的人相比,平均每天吃4~5颗花生的人:脑梗死风险降低20%;整体中风风险降低16%;心血管疾病(包括中风和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降低13%;不过研究未发现,吃花生与降低脑出血或缺血性心脏病风险之间有显著关联。诊断肥胖伴舒张性心衰,这个磁共振指标最有用!阜外医院陆敏杰等柳叶刀子刊研究
11月3日,阜外医院陆敏杰等发表在柳叶刀子刊eClinicalMedicine上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提示,对于合并肥胖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舒张性心衰)患者,全身炎症较重以及心脏磁共振检查显示的心脏整体纵向应变(GLS)、舒张早期整体纵向应变率(eGLSR)较差可能是其独特的特征。作者指出,这说明,心肌应变指标或可用于监测和早期诊断合并肥胖的舒张性心衰患者。杨进刚阜外2023-10-01 21:57:56
0000美国心脏协会新闻:每日测体重有助减肥
2018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年会将于11月10~12日在美国芝加哥举行。近日,AHA官网提前公布了将在今年年会上公布的几项关于生活方式的、有意思的研究结果。每天测体重可能是减肥的关键每天测一下体重,可能有助于达到减肥目标。一项研究显示,从不或很少测体重的人体重减轻的可能性低于经常测体重的人。韩国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不宜吃鸡蛋
韩国学者在Nutrition&Diabetes发表研究称,2型糖尿病人多吃鸡蛋会增加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对于健康人群,吃鸡蛋的多少与其心血管疾病风险没有相关性。基于鸡蛋摄入量从高到低的4组:4.2个/周、1.6个/周、0.7个/周、0.1个/周,健康人群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没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