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应遵循ABC管理路径(欧洲立场文件)
看来,ABC路径要大行其道了。
该立场文件指出,中风与心脏病有共同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高血压、糖尿病、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冠心病、慢性肾病、炎症性疾病、睡眠呼吸暂停和吸烟。针对中风后患者的综合或整体管理途径,不仅可预防复发性中风,而且可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和症状。
改善功能和心理状态需要建立和实施治疗套餐和管理路径,包括个体化的康复治疗以及住院、康复期间和出院后根据患者需求进行个体化管理。
[1]Integrated care for optimizing the management of stroke and associated heart disease: a position paper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Council on Stroke. European Heart Journal, 13 May 2022
5月13日,欧洲心脏病学会卒中委员会发布立场文件,对于优化中风(卒中的俗称)及相关心脏病管理的综合治疗,提出了中风后ABC管理路径。
C: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生活方式改变)和合并症优化管理[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Comorbidity optimization (including lifestyle changes)]。
这些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合并症需要以整体的思路来考虑和处理,根据相应的心血管预防指南治疗目标进行管理。
改善功能和心理状态
对于房颤管理,也推荐ABC路径:A是抗凝;B是症状管理,决定室率控制或节律控制;C是心血管和合并症风险优化。
对于中风患者,生活方式改变包括饮食/营养干预(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减肥、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和日常身体活动、避免大量饮酒、戒烟。
适当抗栓治疗
A:适当的抗栓治疗(Appropriate Antithrombotic therapy);
对于无房颤的高风险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性疾病患者,即便没有相关的房颤,利伐沙班2.5mg每天两次与阿司匹林联用,对于预防心血管事件(包括中风)有一定益处,但有增加大出血的风险。
缺血性中风患者中,有17%~36%由房颤所致;四分之一的房颤患者首要表现是缺血性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对于急性轻型中风和高风险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以及阿司匹林 替格瑞洛均优于阿司匹林单药(治疗90天)。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用也用来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中风。
要评估患者是否有中风后抑郁、焦虑、认知功能受损,这是中风后治疗的一部分,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干预。
中风患者如合并房颤和其他血管性疾病,仅需单药抗凝。
我国40岁以上居民脑卒中标化患病率由2012年的1.89%上升至2016年的2.19%,推算1 242万人有脑卒中,每年196万人因脑卒中死亡,我国脑卒中防治仍面临巨大挑战。
专家组指出,应针对潜在的合并症进行适当的预防性抗栓治疗,例如房颤患者应进行抗凝治疗。
B:改善功能和心理状态(Better func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status);
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合并症优化管理
因为20%~30%的中风是复发性中风,ABC管理路径是一种更全面的中风综合治疗方法,目的在于预防中风复发,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和症状,管理心血管危险因素、合并症和生活方式改变,包括三个方面:
在无房颤的情况下,抗血小板药物可用于非心原性中风的二级预防,可以用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
急性中风发作时出现的一些心脏急症,包括房颤等快速性心律失常、心衰、急性冠脉综合征,这仍然是临床实践中的一大挑战,这些心脏异常可能是一过性的,也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和对身体造成慢性损伤。此时需要确定不良心脏事件高风险患者并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同时也要避免仅基于心脏标志物的过度诊断和治疗。
当对高危患者进行长期监测时,可以检测到相当多的既往未知的房颤。
中风患者常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合并症,包括房颤、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性疾病、高血压、心衰、糖尿病、血脂异常、睡眠呼吸暂停、潜在的心肌缺血等。
专家组强调,中风患者需要多学科协作和协调治疗,包括心血管疾病的复杂治疗,其总体目标是改善康复、预防复发、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来源:
他汀增加糖尿病风险获新证,胖人和HbA1c高者应警惕
既往不少研究发现,他汀会升高糖尿病风险。近期发表的一项来自荷兰的前瞻性人群研究再次证实了这一点,且超重、肥胖和糖尿病前期人群应用他汀时风险尤其高。研究者指出,该研究中发现的他汀的糖尿病风险明显高于既往的随机试验(44%vs9%~13%)。阜外医院2413例肥厚型心肌病报告:这种类型的心肌病预后最差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樊朝美、安硕研等研究发现,虽然在肥厚型心肌病中,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所占比例相对较低,但其预后差。而且这类患者多合并尖室壁瘤,临床上应注意识别。本研究中,2413例肥厚型心肌病中有66例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占2.74%。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定义为:静息状态下左心室中部峰值压差≥30mmHg,且收缩期左心室中部闭塞或梗阻呈“沙漏状”。治疗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优于西地那非!南陈绍良团队TCT上报告PADN-CFDA研究结果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的陈绍良团队首创的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PADN)是一种新型微创血管内导管介入治疗,通过抑制肺动脉交感神经活性而改善肺动脉高压患者肺血管重构,延缓疾病进展。近日,陈绍良教授在TCT2022上首次公布PADN-CFDA研究结果:对于WHO分类的第一大类肺动脉高压,与单独西地那非治疗相比,PADN联合西地那非治疗在6个月时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能力、血流动力学和临床结果。杨进刚阜外2023-09-30 12:51:32
0000Lancet发表Meta分析:≥75岁老年人吃他汀也可获益
据Lancet上发表的一项Meta分析,无论年龄大小,他汀类药物都能减少主要血管事件,包括75岁以上的老年人。该分析纳入涉及13万多名22项他汀类药物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以及涉及39612人的5项强化与非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分析了他汀在不同年龄组(55岁及以下、56~60岁、61~65岁、66~70岁、71~75岁、75岁以上)的疗效。新版欧洲心血管病预防指南出台:建议立法限制加工食品中的有害成份
在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心力衰竭大会暨第三届世界急性心力衰竭大会上,由ESC和其他九个协会共同制定的新版《欧洲心血管病预防指南》也露面了,并同步发表于《欧洲心脏病学杂志》、《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等杂志。指南指出,如若在一个欧洲国家降低人群1%的心血管风险,每年就能预防25000例心血管事件,节省4千万欧元。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强有力的法律和政策的保障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