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发表Meta分析(75岁老年人吃他汀也可获益)
研究发现,每降低1.0 mmol/L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管死亡率就有12%的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死亡率下降比例有减少的趋势。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在4.9年的随访中,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1.0 mmol/L,进而主要血管事件降低21%。
据Lancet上发表的一项Meta分析,无论年龄大小,他汀类药物都能减少主要血管事件,包括75岁以上的老年人。
所有年龄组的主要血管事件均显著减少,包括年龄大于75岁的14 483名受试者。但对于75岁以上的受试者,相对风险降低率略低(RR=0.87,尤其是在既往无血管疾病的人群(RR=0.92)。
该分析纳入涉及13万多名22项他汀类药物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以及涉及39612人的5项强化与非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分析了他汀在不同年龄组(55岁及以下、56~60岁、61~65岁、66~70岁、71~75岁、75岁以上)的疗效。
来源:Cholesterol Treatment Trialists. Collaborati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tatin therapy in older people: a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from 28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Lancet. 2019, 393: 407-415.
他汀类药物治疗每降低1.0 mmol/L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可使主要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降低24%,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主要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降低的趋势越来越小。
此外,使用他汀类药物每降低1.0 mmol/L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所有年龄段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手术的风险降低25%,卒中风险降低16%。
他汀类药物治疗不影响任何年龄段的非血管性死亡率、癌症死亡或癌症发病率。
在排除4项仅纳入心力衰竭患者或接受肾透析患者的试验(其中他汀类药物治疗未被证明有效)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主要冠状动脉事件的风险降低趋势持续存在。
他汀类药物治疗常因多种原因而在老年患者中中断,例如伴随疾病和对风险-效益的认知。
由于他汀类药物不能减少心衰或肾衰竭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因此在试验中纳入心脏或肾功能不全的老年受试者可能影响结果。
大动脉转位也有了阜外分型!李守军、周洲等研究
在所有的先心病中,大动脉转位约占3%。这种先心病常合并其他心脏畸形,从而影响手术干预策略和患者预后。1月8日,阜外医院李守军、周洲等发文报告,他们对大动脉转位的表型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表型对患者进行风险分层。他们发现,复杂大动脉转位,即合并室间隔缺损或肺动脉狭窄的患者行外科修复术后,应继续密切关注其身体状况,确保能定期随访,必要时及时进行干预。中国高敏肌钙蛋白检测共识:缺血1-3 h就可发现异常,解释需慎重
从20世纪80年代末,心肌肌钙蛋白(cTn)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以来,已成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心脏疾病进行危险分层的良好生物标志物。而高敏感性心肌肌钙蛋白(hs-cTn),是指用高敏感方法测定cTn,如何更为规范合理应用hs-cTn,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专门制订了共识,撷取部分看看临床应用都有哪些建议。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损伤杨进刚阜外2023-07-28 15:40:53
0000深呼吸,有降压功效!
吐纳养生由来已久,比如庄子就提出“吹呵呼吸,吐故纳新”。另外,简单的深呼吸、冥想,都在呼吸疗法之列。本刊一项研究发现,提示减慢呼吸频率可增加迷走神经兴奋,降低血压,减慢心率。近日,《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一篇述评也指出,适当的呼吸锻炼,有助于促进心肺功能。美360万人研究:便秘及用通便药增加心血管病和死亡风险
既往研究表明,便秘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可能机制是便秘导致肠道微生物发生变化。近期发表的一项覆盖全美近360万退伍军人的研究进一步发现,便秘以及用通便药都会增加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病发生风险。在该研究中,校正了人口统计资料、合并症、用药情况和社会经济状态等因素后,7年多随访期间,便秘者的全因死亡风险较没有便秘者增加了12%,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也分别升高11%和19%。女性冠心病的十个“颠覆性认识”
心血管病是当今威胁女性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中国的女性死因排序中,因心脏病死亡已超过了脑卒中和肿瘤,成为首位死亡原因。发达国家的男性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已呈下降趋势。但多年以来,女性的心血管病的研究和预防工作一直受到相对的忽视,女性的猝死发生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根据美国的资料,女性的猝死率从1989年的38%升至1999年的47%,女性在到达医院前猝死者多于男性(52%比42%)。杨进刚阜外2023-07-30 09:30:19
0000